二郎山在哪里 【风雪征程忆当年】我们在二郎山上系“哈达”

2019-08-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主要交由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先驱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书写的故事虽早已远去,但其内涵却依旧激荡人心.那个特殊年代里,那段走进西藏.建设高原的故事今天正由亲身经历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娓娓道来,虽历久却弥新.二郎山在哪里 [风雪征程忆当年]我们在二郎山上系"哈达"中国西藏网讯 一边雨雪纷飞,一边天高云淡;一面温暖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主要交由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先驱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书写的故事虽早已远去,但其内涵却依旧激荡人心。那个特殊年代里,那段走进西藏、建设高原的故事今天正由亲身经历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娓娓道来,虽历久却弥新。

二郎山在哪里 【风雪征程忆当年】我们在二郎山上系“哈达”

中国西藏网讯 一边雨雪纷飞,一边天高云淡;一面温暖湿润,一面高寒缺氧。一座高山,既划分了两个地方的行政界限,又将两条河水隔断开来。素有“阴阳山”之称的二郎山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闻名,是千里川藏公路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69年前,十八军官兵们放下步枪等作战武器,拿起十字锹等筑路工具,修筑二郎山盘山公路。“天堑二郎山”上,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宛如一条长长的哈达,与山间参天古树和缭绕云雾融为一体。

二郎山在哪里 【风雪征程忆当年】我们在二郎山上系“哈达”

图为连有祥接受采访。摄影:王媛媛

图为1950年3月,连有祥在名山县城留影。翻拍:王媛媛

出发——坚决完成光荣任务

1950年春天,连有祥在川西平原剿匪几个月后,奉命前往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境内的百丈场休整待命。那时,他是十八军一五八团二营的教导员。

二郎山在哪里 【风雪征程忆当年】我们在二郎山上系“哈达”

图为修建进藏公路的部队进行动员大会。翻拍:王媛媛

有一天,十八军一五八团团长和副政委来到营部驻地,向他传达参加修路的新任务。1937年就参加革命工作的连有祥跟随红军,一路从太行山打到了冀鲁豫,又从豫皖苏渡江到长江南岸,随后跨进浙赣闽,转战大西南。走过那么多次公路,他非常清楚修公路对于十八军进藏来说多么重要。

面对新任务,他果断地回答:“坚决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谈话后,连有祥处处留心公路所经地方的地形、地貌,暗暗搜集有关修路的书籍。

3月下旬的一个早晨,官兵们坐上了西行的汽车。“那天早上,群众敲锣打鼓地送我们。小伙子帮着装车,老大娘硬往战士们口袋里塞鸡蛋、花生等食品。”

行进——停停走走不如徒步

从百丈场至康定的公路便道早已废弃。车队经过雅安,即爬上坎坷不平、弯曲陡峭的便道。速度越来越慢、停停走走,有时还要推车前进,好不容易才到达天全县。

“再往前,路况更坏,我们决定徒步行进。”沿着公路走了十几公里,便是深山峡谷。便道多被塌方堵住,或被洪水冲垮,断断续续,索性改走羊肠小道。经过两天半的艰苦跋涉,部队到达指定地点——两路口。

连有祥解释,两路口顾名思义就是两条道路的岔口。一条翻越二郎山到泸定、康定方向;一条经后沟到宝兴场方向,两条山路都很险要。

扎营——上下工往返20多里

坡度大、崖石松散、塌方多……这就是连有祥所在的营负责的约40公里路段的基本情况。

“这段路,路面陡,刚开始连一块搭帐安营的地方都找不到。”没地方搭帐篷,附近的王家坪又只有两间小房可供少数人勉强栖身。大家只好在远处分散安营。“有两个连的营地搭得很远,每天上下工地往返要走20多里路。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他们早出晚归,中午在工地上吃冷饭。”

三四个月的苦战后,大家才逐步转移到公路边。“扎营地虽然离上下工地近了,但我们还是很小心,随时注意观察山体情况,预防塌方。”

修路——技术关不好攻克

安营扎寨的问题战士们还能克服,步兵队伍面对修公路这个新课题想要解答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战士们熟悉的是投弹、射击、拼刺刀、爆破等,砸石子、打炮眼是头一回,一时掌握不了。刚开始,大家用几斤重的大铁锤打炮眼,手上到处都是血泡。有的战士还时常把手打伤,伤病员不断增加。

“一些战士就有情绪了。我们是步兵啊,修路这活儿,可不是我们干的。”针对战士情绪低落的情况,连有祥和连队干部组织大家学习,树立人民解放军既是一支战斗队,又是一支工作队和生产队的思想,为解放西藏人民和建设西藏,就要学会不懂的东西。

图为十八军战士修筑川藏公路。翻拍:王媛媛

与此同时,他们派出代表到兄弟部队,特别是到工兵团参观取经,学习技术。同时召开“诸葛亮会”总结施工以来的经验教训,出谋献策。

四连战士推广了3人一组打炮眼法,一人掌钎,两人抡铁锤,随时轮换,减少休息,提高工效。五、六连战士在砸石子的方法上,也有计策。他们利用树枝、树皮、旧布条等废物,做成圈子。把石块放在圈内,用铁锤猛击,变成大小相近的石子,既省力,也减少了工伤事故。

图为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里展示的修路工具。摄影:王媛媛

正当连有祥的部队在施工中遇到技术难题时,团部介绍来一位周技术员。他向部队反复讲解了公路建筑结构原理,泥石配料比例,路面铺筑方法,路拱横坡度,小涵洞设置和排水沟处理等技术,使指战员增长了筑路工程技术知识,减少了施工中走弯路或返工的现象。

经过筑路部队几个月的连续艰苦奋战,雅安到甘孜的公路胜利通车了。每当载满物资的车队路过连有祥所在的营工地,爬向二郎山顶的时候,战士们总要跳跃欢腾,满怀胜利的喜悦。(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孔夏 部分内容参考自连有祥作品《首战二郎山》,刊载于《世界屋脊风云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