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话剧】话剧《生死场》
“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也不恨。”在书中,金枝惨然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在话剧里,她成了所谓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这就是原著与改编的差距。
其实不看好老田很久了。如果不是萧红,不是《生死场》,不会想再踏进她的剧场。我有种强烈的好奇心,特别好奇那么散漫的结构,没有主角,没有故事,甚至没有主题的原著能改编成一出什么样话剧。没想到田沁鑫倒是粗暴简单,前一半反封建,后一半反帝,结尾是一群人情绪激昂地投入了滚滚的抗战洪流,就这样给解决了,我真她娘的夫复何言。
那么《生死场》是怎样一本小说呢?鲁迅在序言里面已经讲得足够清楚: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已力透纸背。这是一部非常残酷的书,残酷到不忍卒读。一群生活在北方农村的人民,卑微、轻贱、困苦、悲惨、愚昧、麻木、屈辱。
为了生,人性的恶弥散开来,而结果无非是忙着死,如同秋天的野草,一季枯黄。这是一部关于人类苦难的书,这是萧红所认定的作家的责任:“作家不是属于某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是过去,作家们的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
于是我开始揣测田沁鑫并试图理解她。如果忠实原著,剧本大概是过不了关的。当年萧红的稿子报到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被搁置了半年,结果是不许可。鲁迅说,这大概是因为此书大背“训政”之道。但书,终究是出了。如今的文化人处境更糟糕,聪明人顺乎时势,淈其泥而扬其波,欺世盗名骗钱,这大概就是田导的衷肠了。
走!打鬼子!人民发出群吼,剧场里面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登时感到陷入了民ZU主义的漩涡之中,我确认我是和一群二货坐在一个剧场里了。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进而一种悲凉的情绪令我四肢发冷,在演员谢幕之前,匆匆离去。
在《生死场》里面,萧红曾写下无望的论断:在乡村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只有物质来充实他们。如今,这个乡村,便是整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