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刚的孩子】钱永刚:“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可能藏在家训中
新华网广州9月22日电(记者刘宏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1日,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家风工作文化委员会向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龙津村颁发出全国第一块“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牌匾。记者在现场巧遇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他告诉记者,“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也许就藏在家训中。
71岁的钱永刚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教授。他告诉记者,家训是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内容。钱氏家训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经过历代的整理与补充,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钱氏后人在家训引导下,从宋代开始,名人辈出。其中,有获诺贝尔奖的,有国学泰斗,有国家领导人……随着“肚皮温饱”的问题解决后,如今大家关注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尽快成才,因此近年来家训、家规又应运而出,备受关注。
“一个好的家训,对于教育后人具有重大意义。”钱永刚说,今天,在我们探求“钱学森之问”、寻找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的时候,学习钱氏家训也许是一个好办法。
“家训里蕴藏着先人的智慧与情商,通过学习家训,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钱永刚举例说,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父亲生前,也有过类似的观点,他曾在给杭州市一中学写的信中曾提到,老祖宗在世时,造福江浙一方,今天钱氏后人则是造福全国。家训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利国利民的栋梁之才。
“现在的教育之所以出了一些问题,是因为忽略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钱永刚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智商和技能,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结果培养出来的很多“人才”出了社会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会。“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的培养同样重要。”
钱永刚是来龙津村分享经验的,他的话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共鸣。龙津村开埠于南宋时期,是一条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文人和商界巨子辈出,也是革命烈士廖锦涛的家乡。自建村以来,龙津就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还留下“明礼重学”“耕读传家”的家训家风。
近年来,龙津村确立了“和美龙津”的治村理念,发掘和弘扬完整散体古训《龙津古训》。该古训寥寥千字,却蕴含着爱国尽孝、尊师重教、邻里和睦等丰富思想,与“和美龙津”的价值追求十分吻合。
南庄镇委书记陈辅明说,正是“和美家风”把龙津人民凝聚在了一起,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不断走向善治。未来,将深入挖掘和丰富“和美家风”时代内涵,不断探索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