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下载】你骑过的共享单车去哪了?航拍下的“无处安放”
无人机可以拍出熠熠发光的城市,但它同样是社会纪实题材的利器。
今天采访的这位摄影师,带着无人机在半年里跑遍 20 座城市 32 处单车“坟场”,拍下了这些极具视觉震撼且引人深思的视频和照片。
《无处安放》,作者:吴国勇
自由摄影师,现居深圳。以其普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摄影师的敏锐视野,通过航拍、地拍、VR、视频等方式全方位的记录下了北上广深等全国主要城市的共享单车“坟场”现象,形成《无处安放》系列作品。该作品获得 [映· 纪实影像奖]的“优秀奖”和“阿尔帕资助奖”双重大奖。
▊Q1 :为什么会关注共享单车这个题材并完成这个选题?
共享单车作为一项科技创新,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可以说与在大都市生活的许多人都有关联。我自己早在两年前就成为了共享单车的用户,通常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骑行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但是到 2017 年上半年,发现人为损坏、丢弃及私占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时我也用单反和手机拍了一些共享单车被损坏丢弃的照片,并未想做成一个专题。
然后形势快速发展,小区门口及小区附近的地铁口都堆满了共享单车以至于影响了出行。我对于共享单车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杭州的共享单车坟场的时候,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直到 2018 年 1 月,深圳也开始出现了共享单车坟场,让我觉得共享单车真成了一个社会话题了,就陆续零散地拍了一些小规模的共享单车坟场。
直到 2018 年 3 月,小蓝单车突然倒闭,大量小蓝单车被清理堆积在一处的画面出现在网络,我第一时间找到堆放点,着实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随后我把拍摄的小蓝单车坟场照片和视频发布在公众号,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北京“风面”的罗大卫老师以及在深圳的当代摄影家李政德老师都建议我把这种现象进行影像的记录,于是便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穿梭寻找共享单车坟场进行拍摄的行为。
▊Q2 :这个系列的完整作品包含哪些内容?历时多长时间完成呢?
作品包括国内 20 座城市 32 处共享单车坟场,每处包括静态照片,视频和 VR 素材,整个系列基本在半年时间内高强度完成。
▊Q3 :对于这个选题而言,无人机在其中发挥了什么功能?
无人机在这个项目完成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共享单车坟场也只有在无人机视角才能呈现常人所看不到的景象。项目采用了精灵 Phantom 4 Pro 无人机航拍为主,同时采用单反地拍、全景云台拍摄 VR 、稳定器辅助视频。
▊Q4 :您对这次拍摄创作有什么体会?
摄影师不能忽视或者选择性忽略我们当下世界的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而只沉迷于某些看起来更舒服的美。作为一名有点小名气的城市风光摄影师,我拍了无数张好看的照片,但拍完这个项目,让我自己眼界打开了,能穿透当下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并用影像记录下来,这让我觉得摄影有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每处共享单车坟场其实都是共享单车的密集堆积,只是规模大小与环境不同而已。怎样避免影像的同质化是我在现场特别注意的事情。我会尽量把共享单车坟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表现出来,并刻意寻找包含更多信息量的场景元素进行着重呈现。
我也很庆幸在此之前积累了一些专题拍摄特别是航拍的技术经验,主要是一些城市风光的商业拍摄。没有这些航拍技术的积累,要完成该项目是不可想象的。
滑动查看更多单车坟场图片
厦门同安一号,最震撼的一处共享单车坟场,不胜在占地面积,而胜在其七八十米的堆积高度。政府花了很大力气,将厦门本岛上的多余共享单车几乎都清理出岛堆放在这里。
合肥庐阳,一个废弃学校球场里堆满了被遗弃的共享单车。
广州天河某单车坟场,有种曲径通幽,单车森林的感觉,仿佛是当代经济造化的场景艺术。
密集的新汽车正待价而沽,即将踏上生的征途;而被清理来的共享单车杂乱堆集在一隅,等待着被处理的归宿。这是两种出行工具的终极对话。
天津王庆坨曾被誉为“共享单车小镇”,每个村都有大大小小的单车工厂,占据共享单车很大的配件份额,时过境迁,共享单车在王庆坨已经清零,这里没人愿意谈共享单车了。没拿到货款的工厂老板,不得不从各城市的共享单车坟场将已倒闭的该品牌单车拉回、拆解、重新组装成一个新的品牌共享单车推向市场,希望能挽回些损失。
在航拍的视角下更容易看到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城市角落和现象,无人机不仅仅是你的旅行伙伴,更是你看待世界的另外一个角度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