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猷武汉码头文化 武汉作家董宏猷提出:“码头文化”应融入大智慧
本报讯(实习生余莎莉)昨日,在省图书馆的名家论坛上,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董宏猷在题为“武汉的码头文化”的演讲中指出,武汉的“码头文化”应融入大智慧。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董宏猷的言谈中无不流露出对武汉的深厚感情。他说,每次提到“码头文化”,人们就会有误解,认为这是贬义词。其实,武汉临江而立,自古就是物资、人流聚散交流之地,早在唐代很多人就在武汉的码头接送亲友,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便可读到。汉口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渐渐发展成商业重镇,出现了“本乡人少异乡多”、“九分商贾一分民”现象。
这样的融会交流,使武汉形成了南北兼收的包容意识,武汉的小吃240多种,米面文化并重,辛亥革命“敢为天下先”,这些都体现着武汉的开放和豪迈。但是,武汉人在精明能干的同时,缺乏沉淀,缺乏坚守坚持;讲义气的同时,有着斗狠、“打码头”的陋习;在热情豪爽的同时,有着火气大的恶名。多年来形成的“码头文化”,缺乏大智慧。
董宏猷说,武汉人不应该满足于耍点小聪明,原地踏步,而应有大智慧,发挥得中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原有的商贸氛围,做点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