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能国际现在怎么样了 疑似传销100亿的“摩能国际” 曾经还做过手机?
然而,这个当初一度在全国到处开设“工厂店”,打着低价良心口号的手机品牌——实际的产品却是这个样子的……
很明显——这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山寨手机嘛~而且,在那个广告法还没有如今这般严格的时代,尼采明目张胆地用“苹果4代”的标语去做产品宣传,甚至在央视和一些地方一线报刊都有广告投入。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们的电视购物广告“工厂价每台只赚10块”、“抢购时间只有10分钟”、“全球销量遥遥领先”……在那个Android还不普及,iPhone也还是少数人的玩物的年代,尼采手机尽管本质上就是MTK平台的JAVA山寨机,但确实一度曾销售火爆……
之后,随着更多正品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充斥着虚假宣传、扣费陷阱、质量低劣的“尼采手机”很快便一蹶不振。现在如果你百度“尼采手机”,的确还能看到一个“尼采手机官网”在售卖着各种山寨机,而且所有的图片都是盗用的对应真机图。但仔细看域名就会发现,这个“nicai”已经不是当初那个“NIECHE”——山寨手机被山寨了,这也是一种境界。
被市场和后台抛弃的“大可乐”
2012年,在尼采遭遇困境的同时,中国的消费者们已经用上了红米、荣耀等价格实惠,质量也要真真好得多的“真智能手机”——而就在此时,一家自称“大可乐”的智能手机品牌横空出世,靠着不错的配置和低廉的价格一下子吸引了市场关注。
“大可乐”手机名义上的创始者是丁秀洪和他的“云辰科技”,但其后融资中,摩能国际的蒋德才赫然在列,并成为了大可乐的监事。
2012年的第一代大可乐手机在发布初期就遭遇了外观模仿三星的质疑。更吊诡的是,有人爆料大可乐和尼彩使用的是同一家名为易派的代工厂……
凭借着“众筹”、“合伙人”等营销概念一度口碑不错的大可乐手机,在随后的发展中遭遇了和尼采相似的困境:接连曝出的质量问题令用户对其信心大失,大可乐3的延期交货以及之后被吐槽的屏幕易碎问题使得品牌价值不再。2016年3月8日晚,大可乐创始人丁秀洪在微博中发布了暂停手机业务的公告——在这之前,大可乐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推出新品了。
在当时即有传言称,摩能国际实际上只是用大可乐来做尼彩的补充,而最后因为代工备货不足,造成了手机不能如期发货和质量下降。同时,尼采和大可乐的失败也使得摩能老板蒋德才对手机市场失去兴趣。蒋德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说,“我觉得最大的能力是感知外界变化的能力,很多企业的衰落更多的是因为所处的行业已衰败。”
抛弃了大可乐的蒋德才“转行”做了一家女性私护产品生产公司的董事长,生产的正是文章开头处所指的那些“微商产品”。
摩能“做机”失败:吹牛皮的结末
当然,今天我们三易生活回顾和分析摩能国际、分析蒋德才和“尼采”、“大可乐”,并不是要去为那10万微商被套进去的100亿喊冤,而是要站在一个手机消费者的角度,去看看摩能“做机”失败的原因和它的借鉴意义。
首先,摩能国际,或者说老板蒋德才很有钱——早在创办尼采之前,蒋德才已经通过电视购物赚了20个亿。当然,我们现在无从考证那些电视购物产品的质量,也无法再去追究这些钱是否干净,但至少对于一个真正有心要做智能手机的人来说,这些钱是足够的。
结果——号称投入一个亿,最后只卖399的“尼采手机”,连基本的消费者体验和保证供货都无法做到,只剩下了“山寨机质量”和近乎不存在的“售后服务”。
那这些钱去了哪呢?其实同样是在百度百科里就能找到答案——2011年3月25日,尼采手机在南京大报《金陵晚报》发布第一篇广告文稿;4月10日,尼采在南京开设第一家“工厂店”,尼采自称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由此诞生”。
到了同年的6月18日,尼彩在深圳召开战略峰会,正式确立了“千城万店”战略,仅仅两个月之后,四川省的门店就总数达到100家,成为首个过百家店的省份。同年9月10日,江西41家尼彩手机工厂店同时开业,刷新同日开店记录……再到了10月18日,也就是不到7个月之后,尼采宣布在全国开店突破1000家……
与此同时,尼采还大肆邀请国内多位一线明星合作宣传,包括香港明星张智霖、亚太影后张蓉蓉、著名笑星大兵。2013年6月1日,也就是尼采线下的“工厂店”已经开始大批关张的时候,尼采还更换了最后一次代言人——这次是王宝强。
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大可乐手机身上——虽然没有工厂店、没有代言人,但大可乐却非常热衷于和电视台、高校进行“合作”,先后合作过天津卫视、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对你没看错);还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进行所谓的“大可乐营销模式”演讲……而仅仅两年多之后,大可乐就关门大吉,也不知道当初听了“营销演讲”的学生们作何感想?
可以说,极度重视营销,重视广告,但却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创新能力、质量把控,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尼采”还是“大可乐”,这都是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不会干实事,只会吹牛皮,牛皮吹大了,于是就破了……就这么简单。
“摩能”时代的结束,或许标志着中国手机的新生
当然,“摩能系”这种重营销,轻质量的做法,失败可以说是必然,而曾经被摩能老板蒋德才认为“已经衰败”的国产手机行业,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呢?
借用市场调查机构IDC五月份刚刚发布的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统计报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华为、OPPO、vivo、小米……在前五名里,中国厂商占了四个位置。
这些现在大家喜闻乐见的国产手机品牌,其实也很重视广告营销:OV的明星攻势,华为的电视、杂志广告,小米的“奇葩说”——大家广告打得不亦乐乎,产品也卖得不错,口碑还能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本质上就在于这些品牌不只是会做广告,人家也很重视技术研发、重视产品的品控、重视实际的用户体验——OPPO的拍照,vivo的HiFi音质,华为的系统安全和商务功能,小米的旗舰性能……大家随口都能说出这些品牌在使用上的亮点,这其实就是真正“务实”的表现。至于说各种定制研发、合作研发、独占零部件、专利技术——我想,“尼采”们是绝对想不到这些的。
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得感谢摩能国际,感谢蒋德才先生——因为他和他的企业曾经两次涉足手机产业,才让我们看到什么是错误的做法:无论是单纯的山寨产品、电视购物,还是大搞噱头、饥饿营销,都是于品牌价值、行业形象极为不利的。
“尼采”和“大可乐”错了,它们错得如此荒谬,以至于我们其他所有的消费者和同行都决不会重蹈覆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的倒下,象征着那个智能手机混乱时代的终结,并开启了今天群雄争霸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