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斐然术数集】摘自霍斐然先生的《斐然术数集》:奇门遁甲
摘自霍斐然先生的《斐然术数集》,和题主问题无直接关系,只是想借这个问题把这部分内容转成简体横排。在下才疏学浅,如有转换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一、概述
“奇门遁甲”简称“奇门”,或简称“遁甲”。周秦时代史籍中虽不见“奇门遁甲”之名,但已有“奇门遁甲”之术。“奇门遁甲”是为用兵而设,老子曰:“以奇用兵”,未尝不可说是“遁甲”内容。《孙子》形篇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李荃注云:“天”遁甲经云,九天之上可以陈兵,九地之下可以伏藏。常以直符加时干,后一所临宫为九天,后二所临宫为九地,地者静而利藏,天者运而利动。故魏武不明二遁,以九地为山川九天为天时也。
九地九天是明显的“遁甲”内容。周秦时代,不叫“奇门”,也不叫“遁甲”,而是叫“阴符”。《皇帝阴符经》即是“遁甲经”,被世误解为“丹经”。其原文明示曰:“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之句可以自证。阴者隐也,隐即遁也,符者直符也,六甲为直符也,故阴符经即遁甲经也。
1、“奇门遁甲”名词解释
奇门遁甲这个怪僻的名称,是什么意思呢?据宋仁宗皇帝御制《景佑遁甲符应经》“遁甲总序”说:“古法,遁者隐也,幽隐之道;甲者仪也,谓六甲六仪,在有直符,天之贵神也,常隐于六戊之下,盖取用兵机,通神明之德,故以遁甲为名”。
还有《甘氏奇门一得》序说得更为详细。他说:“夫甲为天干之首,坐禄于地支寅宫,乃东方青帝之尊,化生万物,功莫大焉者。甲之对宫曰庚,庚者阳金之精,西方太白之象,其性险毒,专掌杀伐之威权,乃小人之类也。甲畏之甚,且至于遁矣。然则又奚而曰奇门?【后略】”
以上二书之解释可资参考。
我则另有解法:奇者奇数,非只言三奇,式用“九宫”为框架,“九”亦奇数也。门即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是也。遁甲者,岂止甲畏庚而遁,十干皆有所畏(相克),何不取用其他九干为名?实因甲为天干之首,已寓万事之主,故以六甲为直符而无定位,隐游于六仪之间。
而曰:“遁”。其所以言“遁”者,因十干依次排布于九宫之中,则“癸”必重遮于甲干之上,甲即不见,故云“遁甲”。“癸”亦得名“天藏”。“其下可以伏藏”之说原本于此意。《黄帝阴符经》“神机鬼藏”句下张良注曰:“六癸为天藏可以伏藏”就是遁甲中的这一内容。
2、“奇门遁甲”分类
奇门遁甲种类也多,大体上可分为“数奇门”和“法奇门”两种。“数奇门”又称“理奇门”。“法奇门”也叫“术奇门”。也即是“急则从神缓从门”的两种方法。“法奇门”的文献资料在《道藏》中有《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简称《六阴洞微真经》。
在《周易研究》一九八*年二期中有四川大学詹石窗先生《遁甲之学符箓化》一文,专门评述了此书,可取参考。又如《奇门遁甲秘笈大全》中载有踏罡步斗,丁甲符箓等。《遁甲演义》《景佑遁甲符应经》等也载有少量神咒内容。
实际上遁甲之学是用数术预测,用符咒解祸,数术属于初级阶段,符咒驱遣为神话阶段,确是务神其说的广料。前人虽已有视为不经因之删削不录者。如《奇门统宗》即是。《甘氏奇门一得》虽也将符咒及呼神遣将之说删去,但作者不是为了鄙弃它,而是更加保守更加神秘化,他说:“天罡六戊贵人诀,无师传授枉劳心”,这样肯定了神说的存在,并避而不谈此类问题了。
“奇门遁甲”本是道家南宫派的法门之一,为九天玄女所传。周代名阴符,汉代叫六甲,晋唐名遁甲,宋后称奇门遁甲了。
《抱朴子.登涉篇》曰:“ 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 诺皋太阴,将军独闻,曾孙王甲,勿开外人;使见甲者,以为束薪;不见甲者,以为非人。则折左手所持之草置地上。
左手取土以傅鼻人中 (霍斐然按:人中二字当是“入太阴中”之省文,并将入字误为换人字了,因形近易误。) ,右手持草自蔽 , 左手著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闭气而住,人鬼不能见也。 凡六甲为青龙,六乙为逢星,六丙为明堂,六丁为阴中也。 ”此仅用禹步,咒语,按局而行,未用符箓。
《抱朴子.杂应篇》曰:“ 或问不寒之道。抱朴子曰:“或以立冬之日,服六丙六丁之符,或闭口行五火之炁(气)千二百遍,则十二月中不寒也”。此只用符用气,未用咒语。所谓“丙丁之符”,当属遁甲之类,抱朴子虽未载此丙丁之符,《遁甲演义》有三奇符,其中有丙丁二符可以补其遗脱。当然不敢说就是其符,但仍可假说是其所传。凑足抱朴子玄说之资。
《抱朴子.谕仙篇》曰:“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 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之说,其中以药物养身,自当包括内药与外药。以数术延命,必然应有《遁甲》之术在内了。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就彻底指出“有身”乃是“患根”,“无身”即可无患。吾人既已“有身”,如何才能“无身”?若说是“灭身”可以无患,而“吾”又何存?实则“无身”有术,即“隐身”之说,《老子》已言之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的隐身状态描述。同时,最后指出是谓“恍惚”。而不是真正的消灭,只不过是视觉失灵而恍惚之故。人之视线赖回授而觉,若能造成“黑体”,而所来视线全被吸收而不复返,则不能见,因知其理因存,奥秘必有所自。
《老子》又曰:“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这一段内容,乃是遁甲摄生术的奥秘所在。自来不见有人揭示。今试解之。
生死,即生地死地。乃遁甲中的生门死门。所谓:“生在生兮死在死”。“出生入死,各有其门”。
徙:步行。《周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徙。象曰:舍车而徙,义弗乘也。即徒步走向。
十有三:即十分之三。《遁甲》用十天干布局于九宫之内,三奇六仪有定位,唯六甲隐于六仪之中而无定位。故三个十分之三已尽九宫之数,休开生门吉,死惊伤门凶,景杜中门有吉有凶。
摄生:前人多解作养生。老子明白指出:“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等等外患问题,非属养生范畴。《老子》是经典“全生”论著。“全生”包括内以养生延年,外以摄生驱患。此乃趋吉避凶。
避死趋生之术。前节所论乃“缓从门”,此节所论“急从神”,皆属摄生之术,而有“理奇门”与“术奇门”之分。此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难怪老子亦用“旧闻”二字以阐述其事也。有谓《遁甲》属黄老学派者,盖有所据,然数奇门且尤失传,法奇门更是世难一见。真如《汉书》所谓:“有其书,无其人”了。
3、奇门遁甲种种
“奇门遁甲”虽分数奇门与法奇门两类,但各类又可分为若干种,“法奇门”姑且不论,且说“数奇门”方面。
从用局上分:有年家奇门、有月家奇门、有日家奇门、有时家奇门。年家奇门用年干支为准而布局。俱用阴遁逆行。月家奇门用月干支为准而布局,俱用阴遁逆行。不论年家奇门或月家奇门俱用阴遁,不用阳遁。为什么?不见有说明。日家奇门用日干支为准而布局,冬至后用阳遁顺行,夏至后用阴遁逆行。时家奇门用时干支为准而布局,仍然是按冬至后用阳遁顺行,夏至后用阴遁逆行。
从门派上分常见有《诸葛武侯行兵遁甲金函玉镜》,简称《金函玉镜》或《日奇门》,用日甲子布局,仍用八门九星布局于九宫之中,但九星的名称为太乙、摄提、轩辕、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天乙。还装入地支布上青龙明堂等黄道十二神。载《诸葛武侯全集》和《奇门遁甲秘笈大全》中。
有《飞宫小奇门》。用棋子布局,以抽签或口报时辰为准。用九宫结合地支,中五宫加一个第十宫在内。仍依宫次布十干。布建除、布青龙、布八门。以日干宫为主,日支宫为客而断事。余得之于指南轩张冠武老师,他得之于贵阳指北轩江湖散人。自谓此乃小学,阴符奇门可称大学。
有《奇门遁甲》飞宫法。《奇门一得》、《奇门心悟》、《协纪辨方》等,以及民间流传的多是用“飞宫法”。它在八门之外增添一个“中门”,八神之外增添一个“太常”,共为“九神”。布局时各按九宫次序依次排入。又叫“大飞星法”。山东潍坊王宝光先生将它整理成“边九宫式”,变成“活盘法”,很为简便。
有《奇门遁甲》活盘法。《奇门统宗》、《奇门五总龟》、《景佑遁甲符应经》、《太白阴经.遁甲式》、《象吉》、《遁甲演义》等,都是用的“活盘法”。“活盘法”即是按天地人神四盘,除地盘不动而外,天、人、神三盘均是活盘转动。
此法取则“法天则地”,一动全动。但中五宫居中枢,不能移动,不见变化,于是将中五“寄坤二”,中五随坤二宫,义取中央土与坤土为一。故寄“坤二”。这种寄法,显然不很自然。在《黄帝阴符经》中对此问题已有评论。
并提出了调整的办法。其原文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这就明确地对中五宫的应用全面地进行了阐述。即谓活盘转动的天盘,一动全动,即至私又至公。
中宫天禽星居中则不动,不能变化,于是用寄宫的方法,根据节气来均衡寄用,冬至后阳遁,中五天禽寄坤二死门,夏至后阴遁寄艮八生门。所以它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同时进一步用事理“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之理来证明生死二门循环寄用之理。
并指出中五天禽呆寄坤二死门仅用空间为则(天地)是愚人的方法,故曰:“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根据时间来均衡调节寄用为聪明之见。故曰:“我以时物文理哲”。
道理也很平正合理而通达。在《奇门统宗》卷二中有“阴遁阳遁俱寄坤宫。一本阳遁寄坤宫,阴遁寄艮宫”之文。颇与此说相符。但在流传的几种书中,除飞宫法外,仍多是用呆寄坤二之法。可知此法颇为古远师承有自,难于改变,或许有其实践经验的可靠性而沿用至今吧!
飞宫法中宫不寄,增一中门,较为通达合理,随九宫次序飞布。
活盘法则取法天象整体旋转,各有其特点,但二者的定局用局,以及地盘和直符直使宫则是一致的。其他宫位情况,如人盘、天盘、神将盘等则不能相同了。
4、超接置闰与折补捷法
《遁甲》布局的关键在“定局”。“定局”的根据在节气与干支之间的关系来定出按全年整体规划而又除去重复的阴阳二遁各九局之一。节气与干支虽根源于历法,而并不去考虑历法,只考虑节气与干支之间的关系。叫做超神接气说。
即是甲己符头与节气的关系。甲己符头先于节气就叫“超神”,节气先于甲己符头就叫“接气”。甲己符头与节气同时,就叫“正授”,这样的时间是较少的。如果超神,超过九日,即置闰。置闰必须在冬至之前大雪之后。在其它节气须超七八日也不置闰。
超接法的符头若在节气前后七八天之间,似乎有可前可后的游移感。不但符头距节气有脱离较远的感觉,同时置闰法也显得很不自然。人为因素亦较浓重。在发展中,又产生了另一定局法,叫“拆补法”。杨维德《景佑遁甲符应经》虽仍称“超接”,又加了“拆补”二字叫“超神接气拆局补局”。
即是以交节之时辰为界线,节内之干支即按三元管属而定局。且如甲子日巳时交冬至中气,方得作阳遁天元上局也,其辰时巳前,只作阴遁大雪上局也。若是超接法,则不论辰时巳时皆作冬至上元。
不过拆补法常有常有上下元颠倒之现象,即先得何元后终何元也不一定,往往将一元出现在首尾部位。首部为拆局即节气所在之局。从节气时辰处折断,节前干支局属上节局,节后干支局属本节局,干支五日为一局,十五日为上中下三元,一时不增,一时不减。
但日历节气就不一定。它的时间间隔最少的有十四点七二天,间隔最大的有十五点七三天。因之拆局之时多,尾部补局之时也就相应地长。首部拆局之时少,尾部补局之时也就相应的短。
例如庚申日午时雨水节,属己未管局下元局。从己庚辛壬癸五日全局中拆除去了从己日甲子时至辛巳时,共十八个时辰之局,被拆除属上节之局。至乙亥巳时惊蛰节属甲戌管下仍属下元。从甲戌日甲子时至乙亥日庚辰时共七个时辰,补节前下元之数叫做残局。
从辛巳时起属惊蛰节局。首尾相辅,故称“拆补法”。在《甘氏奇门一得》中已有评论。《遁甲演义》“又引证”一节,即此“拆补法”之详述,但又将“超接法”同时备载,读者当注意区别之。
特别是杨维德《景佑遁甲符应经》最为简明易懂。同时,在我所遇见过几位学是术的学者都是以“拆补法”为秘诀,对“超接置闰”之说认为错差颇大。而《烟波钓叟歌》“超神接气为准的”而又强调得很,又陶弘景《遁甲神书》则以节气为界线,依次前五天为上元,中五天为中元,后五天为下元,不管干支而定局。只用干支而定局,则又是一法,视为神传。学者不妨用实践来验证。
5、阴阳二遁定局原理探微
任何一门学术都有它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思想方法,《遁甲》也一样,阴阳二遁的定局原理和系统方法,应当进行探讨,了解它的所以然。《烟波钓叟歌》曰:“一千八十当时制,太公删成七十二,逮于汉代张子房,一十八局为精艺”。
这些局数的来源,通通是按一年三百六十天计算得来的。因为五天一局,一年三百六十天共七十二个五,故曰七十二局。除去重复,只有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共计一十八局,一局六十时,十八局共一千零八十时。故曰一千八十当时制。
古人为什么用三百六十这个数?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若说是用的整数,又为何不用三百六十五日这个数岂不更为精细合理。《周易.系词》也说:“乾坤之策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也是同一个整数。“当期之日”这个“期”字颇有妙义。
绝不是只用整数而不用零数。这个三百六十,并非指一年三百六十日,一年的日数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这是一个回归年的时间。若用五天一局,一年正好三百六十五日共七十三局,这个五天不应做零头看了。
因为已满足于一局之时间。这也与干支计时的原理有关。追根溯源,就得探讨干支的客观根据,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验证干支计时的谬误与否?古人为什么用干支统理世界,支配一切,不论精神世界中的鬼神说,物质世界中的事物说,都是用干支来统理。
因之《遁甲》中的丁甲大法、呼神遣将之说,人死回殃,以及中医“子午流注”、“五运六气”,子平“命理”,风水取吉,等等,等等。无不以干支为依据。由是可知,干支不只是《遁甲》所本,已成为传统学术中的重点问题。值得探讨。
我认为,干支是古天文的成果。是宇宙规律的揭示。以黄极为中心用十进制(十干)环行周天三百六十度。以赤极为中心用十二进制(地支)环行周天三百六十度。干与支重合,即《内经》所谓:“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遂结成六十甲子六周之数。因而干支在天体上是用以计量“度”数的。这与计时之干支名同而义不同。古来对此多混淆不清,而《周易》“乾坤之策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之说,即是指的三百六十度,是用的乾坤之策数来表示的。
“当期之日”的“日”字应做“太阳”解。而不能做一日两日的天数解,“当期”也非肯定之词,“期”即期待、等待、等候之意。也即是说,空间的周天三百六十度,当等待太阳在其中运行通过,太阳通过三百六十度运行的时间,测量出是365.
242216天。古书中常称365.1/4天。这是时的计量,而不是古人的空间计量。《周易》原文是很精辟的。若误解做一年三百六十日,那误差太大,对“大衍策数”的应用就不太精密,就说不上奥妙和流传的价值了。
有说古代是以周天365.1/4度计量的。这是不可能的。这是误将日行360度的周期时间作为空间度数计量,虽然古书中常有此说,实际上,一个圆周要用人为去画成365.1/4度虽有可能,但是很难,更难画得准确的。现代画图工具精密尤具为难,古人岂不知“以简御繁”,而自甘困。从《周易》“系词”已得其解。而周天空间度量自古皆以三百六十度为法也。今再从《遁甲》定局方法中可以得到证明。
《遁甲》定局是以九宫为框架,将六十干支演布于其中。它的全面规划,整体局数,都是以三百六十为准的。这是一个总数纲领。’太公删成七十二’,是明确的五天一局,三百六十天七十二局。在三元定局规定:甲己为符头,甲己遇子午卯酉为上元,寅申巳亥为中元,辰戌丑未为下元。
实际上,这是根据天体周天三百六十度,用干支计度数的反映。即是在天体周天三百六十度,等分为二十四等分。正是二十四节气定点之表示。似乎是恒气法,将节气均分为二十四等分。
用干支体现出来,其实并非是指节气的时间,而是指太阳运行到空间度数(视运动)。由于计时与计度同用干支名目,混淆不清,不好理解。于是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错综变化,如何协调统一?这就是说定局要求基点要在时空统一的基础上才会达到有效“场”论。局像才会准确地概括事物,预测的信息才能展现于局中。
时空本是统一的,但人们为了达到预测的目的,用《遁甲》式复制一份“信息”有效的“局象”,或叫“统一场”式,以期“万事尽包一局明”(甘氏语)。就得先明时空之定位,用《遁甲》法复制之。当然只有依靠天文历法的成果,《历书》为主要参考了。
《历书》虽说是计时为主。其实更有精确的空间记录。地球运行到某个角度为某个节气,节气即是准确的空间记录。日干支就是鲜明的时间记录。因知,三百六十度中,每十五度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整整地是三百六十度的均分点,但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的均分点。
《历书》是通过观测和推算的天文成果,占测者就直接利用这一成果,进行定局布局。就省去了自己进行观测的辛勤劳动。这是与古代缺乏历书发行,一切均要从头至尾,又要推历,又要占测,二者就要兼知者省事多了。
干支用作记时间,是众所周知的,用干支记空间精度,是想象中事。《遁甲》定局用干支与节令为准,这又不难理解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用干支相合,一年要余五日又四分之一日,这个余数怎样处理。就有两种方法,超接法是集中处理的方法,拆补法是用分散处理的方法。
“集中”处理的方法,即是闰局法,大致近三年闰一气。在大雪芒种之后,冬至夏至之前。拆补法是用“分散”处理之法,不需要专门安排置闰,多余的时间,自然随节气时间中逐渐均分到二十四节中去了。这是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