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特点 探访昆曲发源地
近日,清华校友学堂·国学班一行十八人游学苏州,将课堂搬到昆曲发源地,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百戏之祖”的前世今生,以期更好传承与弘扬昆曲这一中华国粹。
十四世纪,昆曲从苏州太仓南码头发源,经明朝杰出音乐家、“昆曲之祖”魏良辅创制,在明清时期一度风行全国。十八世纪,地方戏兴起,昆曲渐衰。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8年,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本次游学就是为了多视角、多层次透视昆曲之大美。
参观中国昆曲博物馆。步入博物馆仪门,国学班集体向昆曲“曲圣”魏良辅的雕像致敬。随后,郭腊梅馆长引领大家参观展品,介绍昆曲自明代至今朝的代表剧目、剧作家,详细讲述博物馆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昆曲的过程,以及馆内展演、陈列、收藏、研究、传承的方方面面。
中国昆曲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参观苏州昆剧院。苏州昆剧院院址分为三部分:办公场所、昆剧传习所、演出场所中国昆曲剧院。这三部分形成一座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的雅致园林。
国学班师友与蔡少华院长在昆剧传习所内合影
聆听讲座。昆曲班邀请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举办了主题为“昆曲的活态传承”的讲座。蔡院长认为,昆曲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是东方审美的标杆,但直到2001昆曲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人们才对昆曲有了全新的认识。“遗产”二字不是荣誉,更多的是一种警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昆曲的传承一定要“活态传承”。
听苏州昆剧院蔡少华院长讲述“昆曲的活态传承”
观看演出。本次游学,在苏州昆剧院观看了两场演出--一是厅堂折子戏导赏与演出,一是实景版《游园惊梦》的首演。其中,实景版的演出,以亭台楼阁、湖山环绕的精致场景,以及绚丽梦幻般的灯光,让人大有不知斯世何世、不知身处何处之感。
听苏州昆剧院蔡少华院长讲述“昆曲的活态传承”
游览古镇。国学班赴江南古镇--吴江震泽参观了丝绸小镇。游览中,龚洁副镇长谈起昆曲与吴江的渊源时如数家珍,“蔡正仁、王芳这两位昆曲表演艺术家都是吴江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说的是春蚕,又何尝不是昆曲人。
风景如画的震泽古镇
游学时间虽短,收获却颇丰厚。昆曲之美、丝绸之美,苏州之美、震泽之美,就如一幅幅和雅、温润的画卷,印在了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