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俞大猷】少林武术另一面:棍法为明朝大将俞大猷所传授
核心提示:他擅长各类兵器,提出习练器械应以棍为主,棍理明了,即可通晓各类兵器。戚继光的棍法曾受过大猷的指点和传授。《剑经》是俞大猷写成的有关棍法理论和技艺的专著,是武术遗产宝库中著名经典著作之一。
(少林棍法 资料图)
本文摘自:《少林寺武术馆网》,作者:佚名,原题:《明代少林武术的流传与发展》
元末,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少林寺毁废大半。寺院僧徒星散,少林武术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明太祖朱元璋在起兵初始曾得到过少林寺的帮助。明王朝建立后,寺院很快得到了恢复,从正德到天启,明王朝不断征调少林僧兵,因而少林练武之风又骤然兴起,达到了极盛。
一、少林棍法的流传与发展
明代少林武僧不断参与战争,由于交战双方搏斗的需要,迫使少林武术更加注重实践性。同时,这个时期的少林武术更进一步与军中、民间不同的流派相融合,因此使少林武术的内容不断增加,技法也日渐成熟与提高。那时的少林寺僧人以演练棍法者最多。
少林棍由于取材与携带方便,是寺僧演练时间最长的一种器械,源于何时至今无有定论,直至元时.会此术者甚众。据《阐宗·纪略》载:"紧那罗之后,有喇嘛师者,似亦紧那罗之流亚。曾以经授净堂,以拳棍授匾囤"。
又据隆庆三年新昌王所撰《匾囤禅师行实碑》云:匮囤师者。号无空。禹州陈氏子也,年逾二十,投少林寺,礼梵僧喇嘛为师"。又说:"嘉靖四十二年,至夔州江中,日‘道光无涯,逢人不尽’,登岸端坐而逝"。
匾囤圆寂时年为嘉靖四十二年,这说明在至正嘉靖年间,少林棍已假托神传而扬名于世。但其技并不完善、成熟。俞大猷在新建十方禅院,见《诗送少林寺憎宗擎有序》中说:"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大猷以棍为长剑,故称棍术为剑术)嘉靖辛己(应为酉)岁(1561年),自云中奉命南征,取道至寺,主持僧叫精其技者,皆出凡圣之,予视其技已失古人真传"。
看后,他告诉时任主持方丈的小山和尚说:"此寺之剑技名天下。
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小山和尚慨然说:"俞将军,你是有名将领,请示以真诀。"俞大猷说:"众僧愿受指教。乃真诀习之需要很长一段时同演练.才能悟出其中真谛。"僧众当即推荐年少有勇者,宗擎、普从随军南征。在军营之中,俞大猷随时教诲.二人出入营阵之中。一边杀敌,一边学武,进步很快。随军三年,二人不仅学到了高超的棍术,而且还习得惊人的轻功、搏击等绝技。
然后谢俞,回转少林,将棍技传授众僧,所学者甚多,最精者近百人。后俞大猷又复授宗擎之剑(棍)经.(《剑经》是俞大猷所撰讲棍法的专门著作)勉励其要精益求精。从此俞大猷将军的武技精华传人少林,流传至今。
俞大猷是明代一位卓有建树的武术家和杰出的军事家(1503年一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与唐顺之、明宗宪、戚继光等为著名抗倭将领,而驰名于武林。剑法高超,钩刀枪钯洋样精通,尤以棍法称著于世,并对棍法理论作过精辟的研究。
他擅长各类兵器,提出习练器械应以棍为主,棍理明了,即可通晓各类兵器。戚继光的棍法曾受过大猷的指点和传授。《剑经》是俞大猷写成的有关棍法理论和技艺的专著,是武术遗产宝库中著名经典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