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之子薛玉溪】薛其坤简介 薛其坤院士优秀事迹简介
薛其坤于198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师从陆华研究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樱井研究室做访问研究两年。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薛其坤又回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
在这期间(1996年-1997年),他以访问助理教授身份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物理系Aspnes教授的研究组做研究一年。在日本和美国近八年的时间,他接受了可以说世界最残酷的科研训练,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实验物理学家。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Rev.Lett.等学术期刊上,并被邀请在1996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了邀请报告。这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年青人来讲是个很高的学术荣誉,对他以后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
1999年,薛其坤携全家人回国后,着手搭建在中科院物理所的实验室。当时国内的生活条件、实验仪器和精密机械加工等条件与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是非常落后的。他没有抱怨和等待,而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全力以赴开始工作,并着力发展国内落后的高灵敏的实验技术,着力培养这方面国内稀缺的人才。经过十年多的刻苦努力,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实验技术的发展、前沿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他先后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科技部的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主持了国家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任务。在拓扑绝缘体、低维超导和纳米科学等三个物理学的热点研究方向上,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行列,在国际上开辟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的拓扑绝缘体和低维超导的研究方向。
这些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为很多小组跟踪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5年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10年和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及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薛其坤在重要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70余次,其中包括四次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的邀请报告。
在他的研究团队中,先后有三位成员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贾金锋、马旭村和陈曦)。回国十一年间,出站博士后12名,其中有六位已晋升为教授/研究员、六名副教授/副研究员。培养博士48名,其中有两人论文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一名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其中两名学生入选中组部 "青年千人计划"、两名学生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他个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如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和2011年两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2011年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理奖及"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等。
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薛其坤在瞄准国际前沿的同时,一直秉持着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他始终追求实验数据的严谨性和实验的精确性,并常常教导学生:"要获得本征的实验数据就离不开高质量的样品,因此,要不惜花大力气和投入大量的时间制备出高质量的样品,这样就不能急功近利。
"除了言传,他还特别注重身教,在准备学术论文和报告时字斟句酌,细致到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除了出差,他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至深夜,十几年如一日,几乎没有过一个节假日。
"吃苦耐劳、异于常人"是他本人最大的一个特点。他特别乐于助人,非常注重团结和团队精神,这在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口碑。正是这种对科研的极度热爱、刻苦努力以及团队精神,造就他这样一个不断有创新成果产生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