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古华容道就在湖南桃花山引发争论(图)
华容道到底在哪里呢?很多人会说在湖北。但是,华容县专门研究华容道的学者李春阳却不这样认为,他通过多年的研究,坚信华容道就在湖南华容县境内。他的观点一出,引起了史学界的一场争论。近年来,先后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立峰、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鲁西奇等人到华容道现场考察。
同时,中央旅游卫视等媒体纷纷到华容道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将神秘的华容古道展示在人们面前。15年潜心研究华容道李春阳,和华容道结缘是一种必然。
他是华容本地人,早年便听说过华容县内有曹操败走的华容道。当时,他认为只是一种传说而已。上世纪在远离家乡的首都,他开始和华容道结缘了。
1990年,李春阳调任华容县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在和人交往中,他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人听说他是湖南华容县人后,都询问他是不是来自三国故事中的华容道所在地。
而且,谈到华容道时,对方都显得很投机、很有话题,他们对华容道很感兴趣。看到别人很感兴趣,他知道,华容道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研究课题。于是,他决定在离任后潜心研究华容道。1993年,李春阳离任,回到了华容县。
一到华容,他便着手查阅华容道的资料。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华容道的内容,手头没有任何资料,他只得从零开始。于是,开始查找各种文献资料。为了掌握资料,他先后购买了《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籍,开始初步研究。由于从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研究,开始的情况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简单。面对古籍中对华容道的描述和定论,以及历代专家学者对华容道的论述,他感觉到研究华容道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于是,在两年时间里,他从多种渠道找来了资料,在大量事实面前,他初步得出了华容道就在华容县境内的结论。1995年,他在报纸上发表了论文《华容道考》,他的观点第一次以公开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又有多篇关于华容道的论文发表。
为了扩大影响,让更多人了解华容道,李春阳决定发起成立华容道研究会。2004年,华容道研究会成立了,同时专门研究华容道的刊物《华容道》创刊。不久,《华容道》登录到了网站,人们可以到互联网上查询《华容道》。从刊物创刊起到如今,《华容道》已经出刊80余期,登载各类研究华容道的论文数篇,成了人们了解华容道的窗口。
多方取经找证据
为了找到古籍证据,李春阳多方收集资料,多次向专家进行请教,一点一点将华容道的资料找齐。对于一个以前从没有接触华容道历史的人来说,要找到相应的资料,特别是从历史文献中查到古华容道在今华容县境内的有关记载真是难上加难。
很多朋友对他的决心表示怀疑,对他的行为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一个工作稳定的在职人员,为了研究华容道,自己花钱搞研究不值得。但是,李春阳没有退缩,他先后到了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向一些研究华容道很有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请教,搜集资料。
开始,专家学者对他的观点不以为然,无法认同他。但是,几年下来,通过努力,他找到了相关的证据资料。
《方舆胜览·岳州》记载:“郡志:‘汉、沔在夏口北,赤壁在夏口南,乌林在赤壁南,巴陵又在乌林南,华容道在巴陵西。
’”宋代岳州巴陵县治即在今岳阳市区。此文称古华容道在当时的巴陵县之西,则正当今华容县境。这说明宋时尚能肯定三国时著名的华容道在当时的也是当今的华容县境,而非在监利、江陵县或潜江县境等其他地方。巴陵即是今岳阳市,岳阳市之西就是今华容县。
《方舆胜览》是南宋地理总志,共70卷,原刻版成书于1239年,由祝穆撰写,是最早也是惟一认定“华容道在巴陵西”的地理志。
现存最早的明弘治元年(1488)《岳州府志·华容县·古迹》载:“倒马崖,在县东北六十里。昔曹操与孙刘赤壁战败,从华容奔荆州,关羽追逐,道经山下,马倒崖上。
行迹见存,上有吴王庙。”这个记载,情节比较详细,特别是说山上仍有“吴王庙”。它的记载与《方舆胜览》遥相呼应、一唱一和。
明万历四十年(1612)《华容县志》记载:“倒马崖,俗称曹操赤壁战败,从华容奔荆州,道经兹崖,马坠,因以名。
”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的清光绪八年(1882)《华容县志》也有类似记载。
从以上所引诸种文献所记,我们可以推断华容道应当在现在的华容县桃花山倒马崖所在之山道。
实地考察找“现场”
近年来,李春阳等人还对今华容县境的华容道作了多次实地考察,通过和古书中对华容道的描述对比,他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古华容道就在今华容县境的认识。
据李春阳介绍,从华容道周边的地形和方位看,曹操选择华容县回归江陵是最有可能性。
一是曹操从巴丘湖上岸后往江陵,选择近100公里的“华容隆起”便于具有骑兵优势的曹军通行。二是华容道的位置在巴陵至江陵的直线上。三是这里的地形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十分接近。
多年来,李春阳还记录了华容县华容道周边的传说。
在这一带,留下了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很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还是倒马崖。如今,这里的人个个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曹操经过倒马崖的故事。据他们了解,在那里,还有一座“关羽桥”。从倒马崖往山下走,不到300米,就到溪谷平地了;再往北走200米,有一湖,叫杨叶湖,是在白杨湖中修公路一分为二的一个小湖。
湖边有一棵大樟树。当地的人们讲,在这棵樟树的后面,在“***”之前有座关帝庙,内供关羽塑像,毁于“***”时期。如果不是关羽在这里有义释曹公的惊天之举,人们大概也不会在这深山穷沟建这关羽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