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大全后羿射日 历史神话故事善于治理洪水的大禹
夏禹,姓姒,叫文命,是四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一个部落联盟的领袖,夏是他的封号,民间多称他为大禹。大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因此,大禹是黄帝的第四代孙。黄帝曾经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领袖,但是鲧、颛顼都不是部落领袖。
因为当时的部落领袖是经过大家推荐选举的,而不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的。在大禹生活的那个时代,到处是洪水,洪水淹没了土地,围住了高山,老百姓十分担心害怕。这时的部落领袖叫尧,他到处在找治理洪水的人,许多人都说鲧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尧说:“鲧这个人很骄傲,跟周围的人关系不太好,让他去治理洪水不行。”鲧是搞建筑的,修墙造路都很有经验,所以大家说:“和其他人比起来,找不到比鲧更好的了,还是让他试试吧。”这样,尧就让鲧去治理洪水。但是9年过去了,洪水造成的灾害并没有治理好。
这时尧听别人推荐说,舜很有才能,就让舜接替自己的工作,当了部落领袖舜统治部落后,外出检查鲧治理洪水的情况,发现一点儿效果也没有,十分生气,就把鲧赶到羽山去了,鲧最后死在那里。大家都认为舜做得对。后来舜推荐鲧的儿子禹接替他父亲的工作,继续治理洪水。
大禹很感谢舜对自己的信任,他和益、后稷等人共同接受了治理洪水的任务。自从接受舜给的任务以后,大禹就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把洪水治好。他想到父亲辛辛苦苦工作了9年,不但没治理好洪水,还被赶到羽山,最后死在那里。
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是方法不对,他用的是“堵塞”的办法,结果越堵水越大,到处是洪水。因此,大禹认为这次不能用父亲“堵塞”的办法,而要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大禹让所有的老百姓一起参加治理洪水的工作。他们首先测定高山大河的情况,立下木桩,上面记着测定的数字,为疏通水道作准备。
大禹时刻想着早日把洪水治好,他风里来雨里去,日夜不停地努力工作,皮肤晒得很黑,人也很瘦,由于一年到头不穿鞋袜、卷着裤管在治水工地上劳动,他腿上的汗毛都磨掉了。本来大禹家里是很有钱的,但是在治理洪水的日子里,大禹生活得很朴素,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很差的饭菜,住在低矮的小房子里,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治水。
他经常左手拿着测量用的绳子,右手拿着尺子,坐船观察河流,坐橇(qiao)观看沼泽地,穿着铁齿鞋穿山越岭,带领大家疏通水道。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在外面工作了13年,有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一看。
他和妻子结婚不久就离开家,忙着去治理洪水。儿子启出生后,大禹也没回家看一下。在大禹的领导下,这次治理洪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疏通了九条大河,凿开了九座大山,修筑了九条堤坝,治理了九个大湖,开辟出九州大地,使洪水按他们的要求流入了他们设计的水道,静静地流入大海,沿途还为人们的农业生产服务。
大禹还教住在比较低比较湿的地方的人们种水稻。经过这次治水,情况和以前大不样了,洪水没有了,河道通了,过去被淹的土地上长出了丰收的水稻,老百姓生活好了,部落的收入也多了。人们和舜对大禹的工作满意极了,舜还特地奖给大禹一块黑色的玉圭,表扬他治水有功劳。
后来舜向大家推荐大禹做自己的接班人。17年后舜死了。大禹等到3年服丧期结束后,推荐舜的儿子商均当部落领袖,自己躲到阳城(今河南登封)住了下来。但是许多部门的负责人都不向商均报告、请示工作,而是跑到阳城来向大禹报告、请示工作,因为在人们的心里,大禹才是他们真正的领袖。
在人们的坚决拥护下,大禹在阳城正式当了部落领袖,带领大家继续向前。大禹当上部落领袖后,认为皋陶有才能,打算让皋陶来接替自己,但是皋陶不久就死了。又过了10年,大禹去东部检查工作,走到会稽就死了。
大禹临死前把工作交给了益3年服丧期结束后,益根据大家的推荐,把部落领袖的位子让给了大禹的儿子启。启很有才能,品德又好,老百姓都拥护他,于是启当上了国君,国号就用大禹受封时的封号“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开国国君,这大约是在公元前2100-2000年之间。
从启开始,中国历史上最高统治者就由以前的推荐相让,变为父子相传,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大禹治水的功劳永远被后代的人称赞。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几千年来,许许多多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为国家、为民族、为老百姓流血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