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胎教 “用古典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在去年的“DG120周年太庙音乐会实况录音”后,上海交响乐团与音乐总监余隆迎来了签约环球音乐旗下DG厂牌的首张录音室专辑《Gateways》(中文译名《门道》)。专辑收录的四首曲目中,作曲家陈其钢的《五行》和《悲喜同源》占据了两席。近日,余隆与陈其钢办了一场名为“艺术之门道”的交流活动,分享了制作这张专辑的种种感悟。
余隆:
文化的意义远大于专辑本身
陈其钢一直记得,上世纪70年代,当他还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时,DG对他和所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格外遥远甚至神圣的字眼。直到现在,这家已有120余年历史的古典音乐厂牌仍然是古典音乐界的“梦”。“无论你是作曲、指挥还是演奏,DG都代表着一个标杆。”陈其钢说,“只要你与DG签约,不用听就知道是好的。”因此,在对待《门道》这张专辑时,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拿出了十二分的慎重。
《门道》收录了陈其钢的《五行》与《悲喜同源》、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四首作品,在与DG沟通曲目时,中国元素是余隆首先考虑的问题:《五行》和《悲喜同源》无需多言,余隆坚定地认为,“中国乐团走到国际一定要有中国作品”;拉赫玛尼诺夫代表的俄罗斯作曲家与上海颇有渊源。
100多年前,上海交响乐团成立之初,许多俄罗斯音乐家都在上海生活工作,为乐团的建立付出了许多心血;克莱斯勒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一曲《中国花鼓》便可见端倪,这位蜚声国际的小提琴家生前还曾在上海演出。
《门道》的封面同样耐人寻味。余隆站在外滩,手扶一辆自行车遥望远方,身后是浦东高楼大厦的剪影轮廓,上海的旧日时光和开放发展在这里一览无余。“这张照片很有意思。”余隆说,“可以看到,中西、新旧文化都在这里交汇。
”而这也是“门道”的含义所在,“我们希望‘门道’是文化交流的门道,是艺术相通的门道,是阅读对方思想的门道。文化的意义远大于这张专辑本身。”余隆希望,在DG这个国际顶尖平台上发行的《门道》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门:这里有成立140年之久、不输西方名团的上海交响乐团,也有水平高超的作曲家,在西方几乎只被白头发的观众欣赏的交响乐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
《门道》面世后,一向挑剔的英国《泰晤士报》给出了四星的评价,余隆和陈其钢都觉得很骄傲。陈其钢把专辑的成功归结于中国交响乐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才会让西方的公司对中国的指挥、中国的乐团和作曲家感兴趣。”
陈其钢:
发展中国交响乐靠什么
在余隆看来,音乐是文化交流中十分直接且特别的一种方式,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却能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共鸣。“要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是口头上说,得过心。”多年来,余隆一直致力于发掘中国作曲家自己的作品,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陈其钢就是其中一位。
2002年,陈其钢第一次与余隆创立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合作,提出想办一个专场音乐会,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提出了“中国概念”的艺术主题。“我们其实很少为在世的作曲家做专场音乐会。”余隆犹豫再三,但看着陈其钢有点儿“哀怨”的眼神,最终答应下来。结果,《五行》《蝶恋花》《逝去的时光》,一连几首曲子指完,余隆跑到后台激动地对陈其钢说,他的作品实在太惊艳了。
陈其钢非常了解指挥家对作曲家来说意味着什么。1998年,陈其钢带着刚写完的《逝去的时光》拜访了一位著名指挥。“他看着我,表情就是‘你谁啊’。可能我走了之后,他就把那张唱片扔进了垃圾桶。”陈其钢把作曲家比喻成一部作品的“生身父母”,“但作品交出去后,生身父母就无能为力了。
”辛辛苦苦诞育的“孩子”也许会被指挥和演奏家们进行理想或不理想的诠释,也许被彻底遗忘,从来不曾出现在观众面前,而作曲家“什么都做不了”。
在活动现场,陈其钢常常提起,余隆对自己有“知遇”之情,他与《门道》的小提琴独奏文格洛夫结识也是因为余隆,而在推广自己的作品时,余隆更是做了许多努力。2009年,余隆就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15年至2016年,陈其钢被聘为乐团驻团作曲家。
在这一年中,乐团九次上演了陈其钢的作品,对作曲家而言,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数字。余隆看到了陈其钢“对中国文化真正的热爱”,以《逝去的时光》和《悲喜同源》为例,陈其钢分别化用了古曲《梅花三弄》和《阳关三叠》。
“同样是《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很多人都在展现它的旋律,为什么不成功?”余隆盛赞,“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的陈其钢“把中国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余隆曾带着《五行》到国外演出,排练时,他向外国乐手讲起了“金木水火土”和中国古人“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智慧。“那是一种打开了新世界的美丽,空灵的感觉和留白的韵味激发了世界对中国音乐的欣赏。”
“中国的古典音乐一直在进步,与30年前相比,完全不一样了,但我们希望用音乐实现文化领域中的平等对话,这其中还有太多工作要做。”陈其钢说。就像《门道》这张专辑“不是一个人、一个乐团的努力就能实现的”,未来中国交响乐的发展也离不开所有从业者的合作,“首要的仍旧是创作,其次是演奏,再之后是推广,对此,我们充满期待。”本报记者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