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陆集团待遇如何】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为何将“新起点”放在芜湖

2019-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2018年6月25日,打下新工厂地基的第一根桩,到2019年7月18日,时仅388天,大陆集团位于中国芜湖的动力总成新工厂一期工程正式开业.而这是大陆集团在中国除上海.长春.天津.重庆和常州外,建成的第六个动力总成工厂,同时,这也是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事业部独立后第一个开业的基地.[上海大陆集团待遇如何]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为何将"新起点"放在芜湖作为已在芜湖深耕25年的大陆集团,此次扩建开业的新工厂也被称作华山工厂,是其在芜湖投资的继银湖工厂.龙山工厂的又一新工厂,而这将是大陆集团持续深

从2018年6月25日,打下新工厂地基的第一根桩,到2019年7月18日,时仅388天,大陆集团位于中国芜湖的动力总成新工厂一期工程正式开业。而这是大陆集团在中国除上海、长春、天津、重庆和常州外,建成的第六个动力总成工厂,同时,这也是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事业部独立后第一个开业的基地。

【上海大陆集团待遇如何】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为何将“新起点”放在芜湖

作为已在芜湖深耕25年的大陆集团,此次扩建开业的新工厂也被称作华山工厂,是其在芜湖投资的继银湖工厂、龙山工厂的又一新工厂,而这将是大陆集团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

正如大陆集团动力总成首席执行官Andreas Wolf所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车市场,新工厂可以满足中国市场对动力总成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也表明了大陆集团对中国本土客户和商业伙伴共同发展的信心和承诺。

【上海大陆集团待遇如何】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为何将“新起点”放在芜湖

大陆集团动力总成首席执行官Andreas Wolf先生

“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中国市场对绿色出行和汽车节能减排技术有巨大的需求”,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表示,“扩建后的芜湖工厂让我们能够更快速地满足中国市场在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及汽车电气化技术方面的需求,为中国美好出行提供更清洁、更高效的动力解决方案”。

【上海大陆集团待遇如何】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为何将“新起点”放在芜湖

众所周知,进入2018年下半年,全球汽车行业经济急剧下滑,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8年迎来了28年高增长后的首次负增长,上游零部件企业营收能力、净利润均受此波及,这一点无论是从各企业年度、季度财报,还是全球零部件百强榜亦或是日前世界500强榜单都可以看出。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高速变革时期,全球汽车排放标准越发严苛,迫使企业加速向节能减排及电气化转型,电动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如此境遇下,大陆集团选择剥离其动力总成业务,成立独立新公司“Vitesco Technologies”,并计划在今年10月公布新公司中文名称及LOGO标识、新想法等,同时将开放20%-25%的股份对外进行IPO,从而更加专注、更加快速且敏捷的应对市场在动力总成方面的快速发展。

“新的Vitesco Technologies公司将反应更快、更灵活,一方面可以从更大的自由中获益,另一方面我们仍将受益于母公司所带来的多方面支持”,Andreas Wolf介绍道。

“在中国为中国”,是大陆集团反复强调的一点,本土化研发、生产模式下,“芜湖是我们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Andreas Wolf表示,“华山工厂的建成,本土化的生产加本土化的研发,再加上Vitesco Technologies的独立,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配合中国电动化的步伐”。

而此次建成的新工厂,将于本月开始生产各种动力总成产品,包括热管理零部件以及应用于内燃机和新能源汽车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这其中一个关键性产品便是可以适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流量控制阀,可以灵活地切换加热和冷却回路,以便将需要的热量或冷气传送到正确的位置,从而提高效率以及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目前,新工厂预计将在今年底开始生产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第一批订单。

大陆集团热管理系统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在电气化和低排放动力传动系统技术方面的本地竞争力,为推动环保出行做出贡献”,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中国区负责人Gregoire Cuny先生说道。

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中国区负责人Gregoire Cuny先生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供参考:

电动化浪潮袭来,大陆集团如何应对?

记者:曾有人表示,2035年中国的纯电动车的占比会达到50%左右,对这样的判断您同意吗?大陆集团如何看待燃油和电动化的发展关系?

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先生

汤恩:汽车电气化推进的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这两年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年度增长率都非常快。在近年来车市持续下滑状态下,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还在不断地上升。去年,整个轻型车将近2500万的量,新能源汽车在100万多,占比约为5%,而今年可能会更高,达到5%-6%。

而未来,我们认为动力总成电气化,包括纯电、插电式混合,包括微混、中混这样多动力总成的状态肯定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很难说什么时候电动汽车会超过内燃机汽车,中间会有一个过程。

Andreas Wolf:其实我们认为纯电动车要达到50%或者80%的市场占比,还是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是长距离行驶的汽车,纯电动如果行驶路程超过500-700公里就不适用,这时候可能需要别的一些技术,比如像燃料电池。

但电动化在中国的步伐远比其他市场要快,中国车主对于新技术也更加感兴趣,因此我们选择在中国推出第六家动力总成工厂,这对于我们的策略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一方面是生产方面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从芜湖也是我们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研发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向注重“本土为本土”,或者是“在中国为中国”。所以,本土化的生产加本土化的研发,再加上Vitesco Technologies的独立,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配合中国电动化的步伐。

记者:汽车电动化是目前主流的趋势,未来对于动力总成将产品研发上将有怎样的规划?是否已有相关产品产出?

汤恩:动力总成业务的战略方面,我们积极布局多种技术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如高压领域,我们三合一高压的电驱动EMR3在今年年底也会在天津工厂量产;电池板块方面,大陆集团在去年三月份和中航锂电签订合资协议,研发生产48伏的电池包,以顺应市场的需求。

但内燃机技术仍是市场主流,目前占有95%的销量,随着全球领域汽车排放标准越发严苛,内燃机节能减排需求量激增,这对于动力总成业务板块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在传统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方面有非常大的投入,以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法规要求。

(从左至右)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中国区负责人Gregoire Cuny先生,大陆集团动力总成首席执行官Andreas Wolf先生,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先生,大陆集团动力总成零部件事业部执行副总裁Klaus Hau先生

业务拆分,芜湖新工厂会否有所不同?

记者: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业务拆分成独立公司以后,同比拆分之前有没有一些新的改变?对于中国市场有没有具体的影响?

Andreas Wolf:几年之前,我们观察了大陆集团各个业务在全球的表现和市场的走向,其中包括底盘及安全、车身电子、轮胎、康迪泰克等业务,我们发现,动力总成有它的特殊性,有别于大陆集团其他的业务条线,动力总成发展主要受到法律法规驱动,比如欧6以及国6等等。动力总成业务的规律性与其他的条线不太一样,它必须要有更大的自由度。

但我并不认为拆分业务会对中国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我们仍旧在大陆集团旗下,仍旧是大陆集团的公司。动力总成公司将部分IPO,也就是说会有20%-25%的股份会成为流通股,但是剩余的75%-80%的股份是大陆集团的股份,这将使得我们在受益于大陆集团的技术和能力的同时,能够更灵活、更敏捷、更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

汤恩:中国市场在全球动力总成业务板块当中是重要的市场之一,变化的地方更多是从积极的方面,我们将会更专注、更快速、更敏捷地适应中国市场在动力总成方面快速发展。

包括燃油汽车排放标准不断升级,包括汽油平均油耗,包括电动车占比、电气化的趋势,怎样适应中国市场非常快速和动态的动力总成的发展,这也是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记者:选址芜湖作为独立后第一个扩建开业的工厂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未来人才培养上是否有所策略?

汤恩:为什么选址芜湖?除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外,我们在芜湖通过25年的积累,建立了一支非常有能力的员工队伍,不管是在研发还是在工业化生产上都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使我们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新的产品。而未来,我们还将充分的放权,以确保在本地管理层方面能够让他有更多的责任以及有更多的自由度进行研发,因此我们产品既是放眼中国也是放眼全球的,这是我们稳定人才的策略,就是充分的授权和放权。

记者:新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将主要针对的是哪一类的车或者哪一类的主机厂?

Andreas Wolf: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既面向包括国际的主机厂也包括本土的主机厂,主要用于乘用车,但我们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商用车、两轮车等。所以,乘用车为基础,可以向商用车和两轮车去延伸。

记者:新工厂在选择本土供应商的时候,会主要考量哪些标准?

汤恩:我们在选择本地供应商方面非常开放,我们也非常欢迎有很高本土化和本地化的比例。您刚才问到选择本地供应商的标准,实际上和全球其他地方没有不同,我们还是考虑供应商的质量、技术能力、成本竞争力、技术开发能力,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市场,肯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记者:目前新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是怎样的?

史森(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在进行所有新的生产线投资的时候,对精益生产方式都会进行研究。对于生产线的投放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们现在正在一步一步地加大自动化的进度。目前,每一个生产线的概念都是员工只做拿和取的动作,没有任何一个工人做任何装备的工作,所有装备工作都是自动完成的。未来,我们会一步一步地用现在的协作机器人取代员工拿和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