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西藏 仓央嘉措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去年出了许多关于西藏的书,不仅有延续多本的畅销小说《藏地密码》,还有《酥油》《天藏》等关于西藏文化的文学作品,“西藏阅读”成了不小的热点。到了年末,冯小刚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里,又让一段“你见,或不见我”成了流行语。这部电影的片尾曲《最好不相见》也打出了“仓央嘉措”的名号,让流传甚广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再次走入人们心里。
事实上,这都是美丽的误会。无论“你见,或不见我”,还是大家熟知的“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些打上“仓央嘉措情诗”印记的诗文,都并非出自多情的六世达赖之手。2010年也出版了许多与仓央嘉措有关的图书,高平的传记体小说《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是其中较有可读性的一本。我们走读西藏,就沿着仓央嘉措走过的路,转山转水吧。
仓央嘉措回到寺中,同伴们都已经睡了。他摸到了火镰,一边默念着腹稿中的诗句,一边打火点灯。颤抖的手怎么也不听使唤,一连打了五六下,才把带硝的草纸打着。他吹出了火苗,点燃了酥油灯,把纸垫在一册《甘珠尔》经上,刷刷地写起来。
写了几句之后,便突然停了笔。他觉得这样写,感情倒是表达出来了,但是句子太散,太长,读起来和平常人们说话没有什么区别;排列起来也不好看,像一只不合脚的大靴子。诗要有诗体呀,就像仁增汪姆一样,既有真挚的情意,又有美丽的外形,内外一致才是完美的。
那么用什么体呢?他想起了西藏古代文学中有一种六言四行体,但它每三个字一顿,一句才两顿,用起来又像穿一只太紧的靴子。他想到了那成百上千首的民歌,其中的“谐体”不是每一句可以三顿吗?群众不是非常喜欢它吗?他又想起一位经师说过,内地的古代汉文诗中,有一种叫“三台词”的,也是六言四行三顿,好,就这样定了。于是他重又像从沙粒中淘金一般,选择最精确的语言,写下了他第一首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