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励志故事 关于青春梦想的奋斗励志故事

2017-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青春与梦想同行,我们都应该为了自己的青春梦想努力奋斗,那么关于青春梦想的奋斗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作者:刘同低谷,这个词若出现在

青春与梦想同行,我们都应该为了自己的青春梦想努力奋斗,那么关于青春梦想的奋斗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刘同

低谷,这个词若出现在现在,说明你在停滞。若你坚持爬坡,这个词一定会出现在你回忆的时光里。

"我曾经就住在一个几平方米的地下室,可苦了。"

"当年我的工资一个月才900块;但是我没有放弃。"

好多朋友,说起过去的人生低谷,泪光闪闪,轻易就能感染倾听者的情绪。大伙儿一起鼓掌,自省自己为什么仍然不能成功。

还有一些人,为了避免低谷,就用幸福的山头去填满一个又一个的低谷。住的宿舍条件不好,就拿一笔钱出去住公寓;毕业要找工作了,托个关系就有了铁饭碗;怕谈恋爱受伤害,父母安排一次相亲就把自己给推销出去了……事事平顺,人生一马平川,没有山峰,没有低谷,一眼就能望到生命的尽头。

年轻的我们常常分不清什么是情绪不好,什么是境遇糟糕,什么叫工作瓶颈,什么才是人生低谷,或许在成长的道路上,各有各的遭遇,但谁也不知道那是你人生当中的哪一段。

我有个朋友,性格像极了许三多,面对任何困难,眼皮都不眨一下,心里认定了一个目标,就跌跌撞撞着前进。他一直想自己创建一家公司,一开始做杂志倒闭了,欠了好几百万元。后来做公关,积累了一堆关系,却也没赚到什么钱。来来回回一路折腾,朋友们都在背后笑话他,他笑着说没关系,起码每一次失败他都找到了原因,所以他觉得那不过是成功到来前的试运行而已。

过了几年,他转做品牌代理,把过去几年的关系与资源整合在一起,第一年便盈利还债,成为圈内品牌代理的佼佼者。

说起过去欠了很多钱的日子,他摇摇头,说自己丝毫没有觉得到了人生低谷。他说在他的脑子里,没有"低谷"这个词,所有的艰难,都只是为了去山顶而必经的上坡路而已。

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还在继续,就是上坡。这是我听过关于人生低谷最好的阐述。

多数成功者,都具有一种钝感力。他们不会被糟糕的环境所影响,他们内心永远有一件值得沉迷与付出的事,这种钝感力足以打败比他们更聪明的那些人。

我们总会看见那些成功的人去分享他们过去的种种不堪,关于曾经,他们感慨连连。并不是他们在炫耀,而是在当时的处境里,他们根本来不及感慨,直到今天站在岸边,想起过去才能安安心心说一句:那时,确实是一个低谷。

低谷,这个词若出现在现在,说明你在停滞。若你坚持爬坡,这个词一定会出现在你回忆的时光里。

作者:袁岳

一个人在周围是看不到生意的,必须到另外一个环境中去,你要很敏感。有人到陕西的时候,发现那里的农村到处都有文物。当地人养猪用的槽,原来是放在汉墓前的白玉石上的,一卖就值四五十万元。当地人养一辈子猪,也不可能赚这么多钱。有见识的人,才能看出它的价值。

很多时候,天天看着一个东西,既看不出机会,也看不出毛病。但是,见识能够带来机会。

海信电视机将以前的14英寸彩电生产线移到南边生产,然后卖给非洲人。到了当地,人家说这个产品太高端,他们喜欢9英寸黑白电视。非洲的住房,只有十几平方米大。这个小窝里,还有狗窝、鸡窝、羊窝,中间才是一小块人窝。不管家里多少个孩子,都住在一个窝里。

本来就不大的地方,放一台14英寸彩电,显得局促;而且彩色太晃眼。

所以,海信开始专门生产9英寸黑白电视机,出口非洲。

很多中国公司现在去非洲拓展市场,如华为、中信。他们的员工,如果愿意到非洲服务三年,给国内的三倍薪水,但中国员工谁都不去。作为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到上海、杭州工作,起薪是不高的。所以说,我们可以把握的机会有很多。

有人说,华人在非洲不安全。其实这个概率是非常低的。为什么我们会有错觉呢?因为一旦有什么事故,都是全球报道。

温州人听说别人不去,立刻兴奋了:"好啊,我们去。别人都不去,我们正好做生意。"他们跟一般人不一样。就像炒股,一般来说,股市低迷,大家都不炒。其实,正因为股市低迷,才应该去炒。别人不进而你进,等将来股价涨上来的时侯,人家进的时候你就抛,这才是挣钱的方法。

为什么浙江人连农民都会做生意呢?很简单,就是走四方。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浙江人。走着走着,他就会发现,这个地方好像缺什么东西,把其他地方的东西搬来卖。至于他懂不懂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当地语言,那是不重要的。

有一个浙江人,跑到我的老家,做打火机生意。此前,他是做开关的,他发现做打火机赚的钱比做开关多。他到我们市里一看。发现道路比较复杂,红灯绿灯比较少。这是一个好买卖。他本来要开打火机厂,现在,准备搞红绿灯企业。他投了800万元,第一年就赚2000万元。他到处走、到处看,看到什么机会就做什么。

全世界最有见识的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以色列。一个以色列人在32岁的时侯,平均每个人去过12个国家。有的同学,如果暑假三个月没有去实习,也没有去创业,建议你去旅行。有一个小伙子到其他国家游学,做了一个网站,专门找名人签名,放在网上卖。他一边在加州大学读书,一边做网站,每年能赚十几万美元,把学费解决了。

你想想,他找名人签名,多半是有热情的人。一个人的交际圈子里,要有一些有热情的朋友,他们会为一件事情去狂热、去折腾,这种人是很励志的。

我们当中只有很少人会去闯荡,其中就有潜在的创业成功者。今天,年轻入已经被养得没有骨气、勇气与豪气,基本上是小猫性格,所以,他们说的创业想法,多半是梦呓,梦呓加忽悠,就是现在所谓的"创业热"。

今天,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去闯荡,一是冲动之下而去的,大多数的情况是,冲动之后,再也冲不动了:二是少数混不下去的人没办法,只好闯荡,最后真闯出来了;三是真有自己的追求与爱好,而且及时付诸行动的。

其实,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可行,不知道自己以为的机会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自己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创业是一种行动场景,只有在闯荡中才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不去闯荡,一辈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闯荡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是在行动中寻找自己的机会,琢磨自己赖以依靠的发展方法。这个思路,没有人真正能教你,其他有见识的人能点拨你一下,你也需要闯荡,因为不闯荡的人,开口提问也是不在状态的。

创业就是这样一种游戏,我反对在害死人的封闭场景下,把孩子弄成呆板的人,再去忽悠他们创业。我主张所有的人都呼吁并创造让青少年闯荡的机会,实践、实习、沟通、尝试。然后我们就能得到一种新品种的创业素养,以及真正适合创造的人才。创业从闯荡开始,闯荡从现在开始。

作者:伊心

昨天和H聊天,她开心地说,我们住进新房子啦!特意拍照给我看,书房的照片墙里有我们大学宿舍的合照,窗台上一排绿植在明媚阳光下仍然青翠好看。

大学时,H的床铺在我的对面。她不止一次地跟我说,我一定要在毕业后两年之内让我爸妈住上新房子。我一直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因为那时候哈尔滨的房价就已经很高了,刚入职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对于首付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没想到两年后,她竟真的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H的父亲在她初中时得了脑梗塞瘫痪在床,花了很多钱治疗,她母亲没有工作,原本便是低保户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父亲刚生病时,她有一个星期没去上学,回去之后发现班主任召集全班同学给她捐了款。正好隔天开家长会,H上台发言,说了很多个谢谢,然后把那些钱全都退了回去,我不知道当时年仅15岁的她说了些什么话,只知她说完之后台下很多大人落了泪。

H说,从那之后她没再花过父母的钱。她从重点中学转到了普通中学,因为那所学校不仅不收她学费还给了挺高的奖学金。上大学她申请了助学贷款,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打工。从每小时30元的家教到自己做各种各样的小生意。

当然了,做这些也没耽误她当学生会副主席,是全院600多个学生人人钦佩的"厉害的人"。她简直做任何事都任劳任怨,毕业前夕院里办毕业晚会,她熬了好几个通宵剪辑视频,一点一点地做字幕,视频播放时那么多人感动流泪,她也坐在台下安静地看,但知道她辛劳的却没几个人,她也不会说。

我和她住在一起那么久,眼看着她过得如此拼命和辛苦,却没听过她一句怨言。她只是偶尔会说,其实我也羡慕你们能无忧无虑地长大啊,但是没办法,我有责任。所以她大学4年,不仅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生活费,还每年过年交给他们几千块。

工作之后在房地产公司上班,每逢开盘便加班累到团团转。为了早点攒够钱买房子,她跟我描述的生活是"一分钱掰成三瓣花"。如今她的工资应该已经挺高了,但仍然穿最朴素最便宜的衣服,仍然攒钱给爸妈买最好的东西。

今年"五一",我们小聚,我讲起我最喜欢的电影《百万美元宝贝》里的一段。热爱拳击的女主角拿到了艰苦比赛的高额奖金,没有给自己买任何礼物,而是给妈妈买了新房子。没想到站在开阔明亮的新客厅里,她妈妈环视四周,气急败坏地说,你知不知道有了房子我就拿不到政府的低保补助了!她拿着钥匙的手颤抖了几下,原本期待欣喜的表情从黯淡褪变成绝望。

我跟H说,我看这一段的时候总是想起你,当然了,后半段不符合。H大笑,后半段也符合,有了新房子我们家现在也拿不到低保补助了,除非我从户口本上独立出去,因为房产证是我的名字啊,哈哈。

她一定不知道,在我苍白贫瘠的生活背后,因为她,因为她爽朗的笑声和弱小但蕴藏着巨大能量的背影,我竟凭空多了不知多少勇气。

实际上,我还有好几个舍友,和H一样又坚强又磊落。一个是家产过亿但低调谦逊、美丽又温柔、大扫除时抢着刷厕所的富二代姑娘,一个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每天5点半起床或锻炼或学习、连续三年获得校女篮冠军的勤奋小姐,还有一个是自学日语一年通过了二级、在上海过得金光闪闪的灿烂女孩。

而在我如今的研究生女同学里,有人是《一站到底》某一期的站神,有人拿到了第一年便年薪20万的工作Offer,有人开了自己的公司,有人25岁便博士毕业。

没有名校光环,没有倾城容貌,也没有只手遮天的父亲。唯一的那个富二代姑娘也从不任性炫耀,为了出国拼命咬牙复习雅思和托福,丢失爱情时眼泪一颗一颗砸在他发的短信上,同样的苦痛难堪。她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踽踽独行,一步一步前往那个最想去的终点。在如此芸芸众生中,她们都是那么普通的人,却用尽全力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我在她们身边度过了成年之后最重要的时光。看着她们实习时起早贪黑、在寒冬大雪的公交车站下瑟瑟发抖;看着她们写论文时殚精竭虑、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一步一步攀爬;看着她们工作后兢兢业业,在偌大的城市里找到微弱但温暖的光芒。

我不喜欢那次聚餐,几个同事评论某行女客户经理"付出了很多"终于成了支行副行长。一派烟雾缭绕中,他们读书时的意气风发一点点消失殆尽,炯炯目光也被难以掩饰的啤酒肚代替。他们讪笑着,交换着怀疑和嘲弄的眼神说,不知"多"到什么程度。而只有我悲哀地在心底发出感叹,不管传言是真是假,为何男生被破格晋升时掌声一片,而女生便要承受流言蜚语和质疑指责。

相比起来,我更欣赏身边的这些女孩们对校园对职场对生活的态度。她们在"剩女"被津津乐道的世界里坚持着宁缺毋滥的法则,毕业经年仍然保持着清澈的眼眸;她们在女博士被称为"第三性"的时代里守护着做学问的纯良,对枯燥无味没有尽头的学术生活保持着最初的热情。

她们似乎天生具备一种独特的韧性,在荆棘遍地的大环境里既不呼天抢地也不固步自封,积极适应着种种残酷的法则,然后在孤独又狭窄的夹缝里倔强地成长着,直至幼弱的蓓蕾终于绽放出幽芳的香气。

我也不喜欢一个老气横秋的同学每每带着怨气絮叨:"这个国家坏掉了……"相比起来,我更喜欢陈文茜郑重其事的坦言:"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日子不是一天比一天匮乏,反倒是一天比一天有希望,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幸福。"她并非盲目闭塞,她只是看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忧患与安逸,悲剧与欢乐,永远并存"。

前几天看书,财经作者吴晓波面对一名大学生对于大学教育的失望与不满,他说:"办法其实只有两个,一是逃离,坚决地逃离;二是抗争,妥协地抗争。"他讲了自己在复旦大学读新闻系时,将数千篇新闻稿件肢解分析,一点点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

因为老师说知识每一秒钟都在日新月异,所以他将自己关进图书馆,然后一排一排地读书。从一楼读到二楼,再从二楼读到三楼,最后读到珍本库。如今他说:"当我走上社会成为一名职业记者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抱怨我所受的大学教育。到今天,我同样不抱怨我所在的喧嚣时代。我知道我逃无可逃,只能跟自己死磕。"

而我也愿意相信,无论酷暑隆冬,无论受难与否,日日都是好日。在我们至短至暂的生命里,希望并非聊胜于无的东西,它是所有生活的庸扰日常。改用廖一梅在《恋爱的犀牛》中的一段话:它是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它支撑着我们日复一日的梦想,让如此平凡甚至平庸的我们,升到朴素生活的上空,飞向一种更辉煌和壮丽的人生。

既然逃无可逃,就一起死磕到底。

我想,总会有一条路能带我们走向最想去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