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套中人 借契诃夫针砭现代病 话剧《普拉东诺夫》口碑两极
中新网北京8月9日电 (记者 应妮)话剧《普拉东诺夫》改编自契诃夫同名处女剧作。继上周完成首轮的前4场演出后,该剧本周将完成首轮的最后6场演出。同时,该剧也迎来观众两极口碑评论,有观众表示契诃夫100年前预言了现代病,要再刷几遍,但也有人认为舞台呈现有些割裂,削弱了剧作的文学性。对此,导演颜永祺表示,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的争议体现作品的价值。
话剧《普拉东诺夫》中的男主人公普拉东诺夫,是一个有志向与抱负却怀才不遇的青年。他在俄国一个乡村中,整日过着恹恹的生活。他向往着自己走出生活的困境,同时又游离于四个女性之中,总是向种种诱惑就范。
在导演看来,剧中的普拉东诺夫,也是现代不确定性的代表者。他洞悉自己和社会的命运,却没有行动力,只是个脆弱的伪理想主义者。普拉东诺夫深陷于犹豫、矛盾、欲望中无能自拔,本质上与身处物欲横流汪洋里的现代人如出一辙。
在舞美方面,导演将稻草视为戏中最重要的象征:稻草墩子形成万能支点,稻草人群像代表迷失的每个人;爱情的纽带连接戏中每个人,然而爱情这棵救命稻草并未将他们救出生活这无奈的泥潭。
“尤其最后一幕的灯光设计,白色光区慢慢缩小直至消失,意味着夏天结束了,故事结束了,世上再无普拉东诺夫。”颜永祺说。
事实上,该剧对于普拉东诺夫性格的诠释,有的观众认为他成功搅动了生活这摊死寂的烂泥,也有的认为他就是一个游离于四个女人之间的唐璜式的“渣男”。而舞美表现方式,如“全男班”四人饰多角,稻草、向日葵的隐喻,以及声音设计和音效元素,有的观众认为颇具亮点,但也有观众表示导演的舞台手法有些碎片化,只剩干巴巴“渣男”标签。
对此,颜永祺表示,每一部作品都是观众精神世界的载体,观众对作品存在不同的解读是很正常的。他同时希望,热爱契诃夫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走进鼓楼西剧场,亲眼看看剧中那个“痛苦与希望并存的时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