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博简历 "中共一大"历史细节:陈公博夫妇因旅馆巧遇情杀案取消参会
"中共一大"历史细节:陈公博夫妇因旅馆巧遇情杀案取消参会
中国共产党,陈独秀
党史研究
上海小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
上海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动组,一大召开的地点又在上海,李达和李汉俊也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会议的筹备和会务工作。
各地的代表大多是教师或学生,收入有限,李达便由夫人王会悟出面,以接待北京大学师生暑假旅行团的名义,租了法租界的博文女子学校作为外地代表的住所,除了陈公博外,其余的外地代表都住在这里。陈公博是广东法政专门学校的教授、广东宣传员养成所的所长、《广东群报》总编辑,加之又是新婚燕尔,便下榻在大东旅社。
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各地代表曾在博文女校举行了一次简短的预备会议,相互交换意见,确定大会马上召开。
一大会议中的争论
一大的会址是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这是一栋两层的楼房,为李汉俊的胞兄李书城所有。
7月23日晚8时,各地中共早期组织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陈公博、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来到会场。会场的陈设十分简单,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旁放着十几把椅子,代表们围坐在四周,大会就这样正式开始了。
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因陈独秀未能到会,临时改由张国焘主持。为此,张国焘在其回忆中曾自鸣得意地说:“我被推为主席,首先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接着通过原拟订的四项议事日程,决定每日分上下午举行两次会议,并即开始第一项议程的讨论。”(张国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实际的情况是,由于会议主持者须同共产国际的代表经常联系,李达、李汉俊都是书生味很浓的人,不喜交际,加之同马林的关系也不融洽,而张国焘却很活跃,于是代表临时推他主持会议,由毛泽东和周佛海担任记录。
大会开始后,先由张国焘报告会议的筹备情况,介绍这次会议的意义,提出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制订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
会前,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等曾就党纲和政纲进行过几次商讨。李汉俊指出,世界上有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有德国的社会党革命,中国共产党采取何种党纲和政纲,应先派人到俄、德两国去考察,在国内成立一个机构如马克思主义大学等,在从事精深的研究后,才能作出决定。他还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尚未成熟,目前共产党人应着手研究和宣传工作,并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在孙中山的革命成功后,共产党员可以参加议会。
李汉俊的观点遭到了刘仁静的反对。刘仁静主张中国共产党应信仰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以武装暴动夺取政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原则。因此,反对西欧社会民主党的议会政策及一切改良派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不应该只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团体,也不应对国民党和议会活动存在幻想,应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为共产革命做准备。
由于起草人之间的意见分歧,党纲和政纲的草案实际并没有起草好。
张国焘讲完话后,由共产国际代表致词,李汉俊和刘仁静翻译。马林致词的大意是: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共产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增添了一个东方战友,希望中国同志努力工作,接受共产国际指导,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中国党基本是由知识分子所组成的,工人成分太少(马林说的确是实情。在当时中国共产党的50余名党员中,只有武汉小组有两名失业工人,出席一大的代表也全都是知识分子。
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知识分子才可能较早地接触、研究马克思主义,从而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然后才能由他们去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党要特别注意开展工人运动,把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尼科尔斯基也讲了话。他首先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然后介绍了赤色职工国际和共产国际远东处的情况,并建议中国共产党将大会的进程及时报告远东处。尽管尼科尔斯基讲话很短,但由于马林讲话时间长,此时时间已不早了,当天的会议便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