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指的是 秦晋之好 到底是怎么个好法

2019-07-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秦晋之好"这个词指的是两家联姻,也可以称为"互结秦晋"或者"秦晋之盟",总之是个非常喜庆的词儿.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词代表的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事件,而是至少包含了秦和晋这两个国家在二十余年的时间段内的三次婚姻和一系列历史事件.秦晋之好指的是 秦晋之好 到底是怎么个好法一 .三次联姻故事首先要从秦国讲起.秦国一开始是西周的附庸,主要为周王对抗西戎,保持西部边疆的安定,从工作内容上讲类似于大周小区的西门保安.后来到周幽王的时候,烽火戏诸侯

“秦晋之好”这个词指的是两家联姻,也可以称为“互结秦晋”或者“秦晋之盟”,总之是个非常喜庆的词儿。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词代表的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事件,而是至少包含了秦和晋这两个国家在二十余年的时间段内的三次婚姻和一系列历史事件。

秦晋之好指的是 秦晋之好 到底是怎么个好法

一 、三次联姻

故事首先要从秦国讲起。秦国一开始是西周的附庸,主要为周王对抗西戎,保持西部边疆的安定,从工作内容上讲类似于大周小区的西门保安。后来到周幽王的时候,烽火戏诸侯,进而犬戎打进国门,周室大乱。此时秦国的大领导是秦襄公,他带兵勤王,又护送周平王东徙雒邑,立下了汗马功劳。平王为了奖励秦的功劳,便“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这时候(前771年)秦才真正成为诸侯,和周室的其他诸侯国有了平起平坐的资格。

秦晋之好指的是 秦晋之好 到底是怎么个好法

但这时候秦国发现,自己虽然已经成为了诸侯,但处境比较尴尬:比起中原的一些老牌诸侯国来说,他的资历很浅;另外由于其地处戎狄之间,所以一直受到华夏诸国的歧视,被称之为“秦戎”、“狄秦”等,不许其参与盟会。到秦穆公成为秦国国君后,他试图与中原诸侯结好,于是在其继位之初,就向当时中原的大国——晋国求婚。

秦晋之好指的是 秦晋之好 到底是怎么个好法

这个时候晋国当家做主的是晋献公,他也想和秦国这个西边的近邻搞好关系,两边一拍即合,于是便在秦穆公四年(前656年),晋献公将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

这是秦晋两国的第一次婚姻,也标志着“秦晋之好”这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开始。

就在秦穆公迎娶伯姬的同年,晋国爆发了“骊姬之乱”。晋献公听信小老婆骊姬的谗言,逼死了自己的太子申生,又把申生的两个兄弟兄弟重耳和夷吾赶出了晋国。五年之后,晋献公去世,死之前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但晋人不服,杀掉了奚齐。这时候流亡在外的夷吾趁晋国内乱之机,以割让晋国河西五城为条件,请求秦穆公帮助自己夺取晋国国君之位。

姐夫帮小舅子自然是义不容辞,于是秦穆公就派兵护送夷吾归国继位,是为晋惠公。然而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晋惠公拒不兑现承诺,还借粮食不还,成功惹怒了秦穆公。两国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东)打了一架,晋惠公兵败被俘。为了活命,晋惠公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了人质。秦穆公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觉得有必要笼络太子圉,于是就将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

这样一来,秦穆公不仅是晋惠公的姐夫,两人还成了亲家关系。这是双方这一时期内第二次婚姻,两国亲上加亲,“秦晋之好”得以延续。

然而太子圉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五年后,他为了能继承国君之位,把妻子怀赢留在了秦国,一个人偷偷溜回了晋国,之后基本上断绝了和怀赢的夫妻关系,秦国这门亲戚也不认了。也就是说这一次秦晋之好,基本上算是好了没几年就不好了。

太子圉这种丢下老婆就跑的行为毫无疑问地激怒了老丈人,秦穆公打算给薄情寡义的女婿一点颜色看看。这时候他想到了在骊姬之乱中跑路的公子重耳,就把他找了来。

重耳和晋惠公夷吾是兄弟,但重耳在国际上的名声比夷吾要强很多。秦穆公觉得有必要笼络一下,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重耳。

等等,怀赢,这不是重耳的兄弟夷吾的儿子圉的老婆吗?

没错,就是这个怀赢,从辈分上讲,她是重耳的侄媳妇。虽然春秋时期的人在男女关系上还算是比较开放,但这从伦理道德上讲毕竟是有问题的,于是重耳同志感到压力山大。他思前想后,觉得毕竟还是下不去这个手,于是打算推掉这门婚事。这时候他手下有个叫胥臣的人赶紧来劝他。

首先,胥臣从理论上指出,同姓同德的才算兄弟。接着他又举出黄帝的例子,说黄帝有那么多儿子,其中只有两个德与帝同,所以才能姓姬。然后又洋洋洒洒,抛出一大堆哲学理论,大意是说婚姻要结合德姓两个方面去看,这里面关系复杂着呢,总之现在你和圉的关系,如同道路上的陌生人那样,从德行上来讲更加天差地远,你娶怀赢合理合法。再说这个老婆是他自己扔掉不要的,又不是你要抢,不管从道理上还是道德上你都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能把这事儿说得这么伟光正,I 服了 U!

重耳被胥臣说得晕晕乎乎的,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就又去征求他舅舅狐偃的意见。狐偃倒是不绕弯子,说得很直接:“你都要去夺取人家的国家了,娶他的老婆有什么大不了的?赶紧的!”重耳又去问手下另一重臣赵衰,赵衰也很直白:“你现在正要借助秦国的力量,这种事求都来不及,还有啥好犹豫的?赶紧的!”

于是重耳终于下定决心,“勉为其难”地迎娶了自己的侄媳妇怀赢。此时重耳已经六十二岁了,临老入花丛,想必不会不开心。秦穆公也很高兴,一是因为这个女婿虽然老了点,但看上去比上一个靠谱;二是因为他的结亲固好的策略终将取得成功(史称“缪公大欢”)。之后的故事几乎与晋惠公当时如出一辙,秦穆公再次派兵护送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是为晋文公。

这就是秦晋两国在这一历史时期里的第三次婚姻。从联姻的角度讲,这次婚姻算是很成功的。晋文公没有抛弃秦国的妻子,秦晋两国也在文公在位时实现了睦邻友好关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那么,通过这几次过程复杂一波三折的联姻,秦晋两国都得到了什么好处呢?

二、谁才是真的好

先说说晋国。晋国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那是实打实地得了好处的。

首先,重耳和圉叔侄俩都娶到了媳妇。——好吧,我这一条是开玩笑的,大家不要打我。

其次,晋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渡过了一段动荡期。晋献公曾大肆屠戮晋国公族,又制造并亲自参与了“骊姬之乱”,使得晋国局势动荡不安,在其死后两个月就发生了臣弑君的流血事件,国内又找不到合适的新国君的人选。而此后惠公、怀公、文公能顺利登位,固然是因为晋国本身有足够强大的纠错能力,但秦国的帮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秦国的协助,晋国的内乱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再次,也是更重要的,是晋国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最佳国君——晋文公。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中最没有争议的两位之一,带领晋国正式走上了称霸的道路。正因为在晋文公时期实现的飞跃,之后直至终春秋之世,晋国都一直是霸主宝座上的常客。而如果没有秦国,重耳很有可能还要在列国间飘荡好几年,晋怀公可能会长期执政下去,那晋国也就未必能称霸江湖了。

那么秦国呢?秦国又得到了什么好处?

秦穆公当然不是活雷锋,不会干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事。就像开头说的,他之所以这么积极地和晋国搞好关系,主要是想加入中原诸侯的朋友圈。在这方面,他通过两置晋君的正义行为,确实也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另外,从实际利益的角度讲,他也在此期间获取了晋国的河西之地,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这么看,秦国也是得了好处的。

但是目光看得更远一点,那么秦穆公的战果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秦穆公是有图霸中原的想法的,但正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晋文公及之后的晋国,成为了秦国的拦路虎。在晋文公继位的第一年,周王室的王子带发动叛乱,周王向诸侯告难。

秦穆公本来已经带兵到了黄河边上准备勤王,结果硬是被晋国连挡带哄给拦住了。虽然这事并没有影响到两国的关系,但在晋文公死后,两国之间关系就迅速交恶,短短数年时间之内爆发了多次大战。这几场战争基本上都以秦国失败告终,当初从晋惠公手里夺来的河西之地,也被晋国又抢了回去。

之后晋国紧紧地扼住了秦国的咽喉,使得秦国两百余年不得东进。这固然是两国国力使然,但究其本始,秦穆公力助晋国的行为自然难辞其咎。总之,从中长期来看,秦国是亏了。

然而,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事情又不尽然是如此。由于向东连续碰了好几个钉子,秦穆公无奈之下只好掉头向西发展,谁知道这一下反而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当时秦国西边都是一些戎狄部落和小国,秦穆公把被晋国挫败的怒气全发泄到了这些戎狄身上,一口气消灭了十二个国家和部落,称霸西戎,史称“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从此秦国国土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河西之地,遂成大国。这为秦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假使当时秦国能顺利地东出崤函,那他不可避免地要和中原大地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产生冲突。当时秦国的国力还远没有达到纵横中原的地步,跟中原各诸侯国比起来实力大概只能算中等,其身后又是没有统一的少数民族势力,因此很有可能腹背受敌,陷入不断的缠斗与消耗中。

若如此,则秦国的发展和崛起基本上就无从谈起,其命运大概也就和宋卫郑鲁等国相若了。秦穆公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没有在晋国身上占到什么便宜,但却使得秦国从此能稳固后方埋头发展,算是误打误撞地走出了一条最适合秦国国情的道路,从长期来看,仍然是受益的。

所以,“秦晋之好”虽然只好了短短数年,但这一时期发生的种种历史事件,对两国历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是公正的,它最终还是让这两个国家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