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德会战的电影 常德会战的汗青评价:让西方熟悉了中国武士
常德会战竣事后,时任国军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为纪念捍卫领土而壮烈捐躯的将士们,决定在常德制作“义士公墓”。公墓正门是一座高峻的三门纪念牌楼,上方是王耀武所题“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的横匾。
纪念坊的四根水泥钢筋方柱之间的上方架有三块横匾:正中是蒋介石所题“天地正气”,左侧为陈诚所题的“碧血丹心”,右侧是白崇禧题写的“旗常炳耀”。
进大门数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纪念塔,基座四方刻有中华民国测验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孙科,司法院长居正四人题词,碑身正面为王耀武所题“陆军第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公墓完工当天,常德各界人士及74军代表进行了盛大会议,数十匹驰骋战场的白马也到场了这次会议。
汗青评价
“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带着严峻而满足的表情,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扑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荡,两个武装中国士兵很神情地站上了新岗亭。”1943年12月21日,常德守卫战后第18天,美国《纽约时报》用上述笔墨记载了废墟上的常德情形。
“此一役对中国而言,是证实其士兵之作战能力;对其盟友而论,亦足证实中国虽处于极大坚苦之中,尤能度过难关,击退仇人。”——美国《芝加哥太阳报》
“这里举目尽是烧焦的围墙、残缺的砖瓦和灰堆罢了……要想在这个曾经有过16万生齿的城里寻一未经摧残的工具,其实难乎其难。”——《纽约时报》
“在这城墙的战斗,日渐惨烈,甚至交像在欧洲中世纪期间那样,以手格手,以颊撞颊作殊死的血战。”——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
“人类的长期战役是有限度的,当战至末了的300将士,余程万将军决定退出常德城垣,以求报国于改日……如果连这少数人都不能生还,那么守卫常德的英勇事迹将随他们英勇的死友安葬于废墟之下,耗费而无闻于世。”——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
“坟地掘得太浅了。过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