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案初一】Z世代的“世说新语”:《我和我的祖国》为95后00后正名

2019-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八十年代时,人们觉得年轻人穿喇叭裤.戴蛤蟆镜是流里流气的.现在,社会上批评 95 后. 00 后是无脑饭圈.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名资深媒体人在朋友圈感叹道.当下社会主流舆论中,时常出现这些针对 95 后. 00 后的质疑之声.但这种对青少年群体根深蒂固的看法,究竟是对还是错呢?[世说新语教案初一]Z世代的"世说新语":<我和我的祖国>为95后00后正名关于Z世代的偏见词典:"垮掉的一代"? "再过半年, 20 后就出生

“八十年代时,人们觉得年轻人穿喇叭裤、戴蛤蟆镜是流里流气的。现在,社会上批评 95 后、 00 后是无脑饭圈。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名资深媒体人在朋友圈感叹道。

当下社会主流舆论中,时常出现这些针对 95 后、 00 后的质疑之声。但这种对青少年群体根深蒂固的看法,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世说新语教案初一】Z世代的“世说新语”:《我和我的祖国》为95后00后正名

关于Z世代的偏见词典:

“垮掉的一代”?

 “再过半年, 20 后就出生了,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 60 后一样。”年龄焦虑,代际割裂,导致整个社会对“ 00 后”满怀陌生感,同时他们的偶像也时常不被他人理解。

在大数据层面,他们爱用的网络惯用语、社交偏好被反复拆开解读,不少解读充满着偏见。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国内,同样也出现在国外,日本将沉迷网络和二次元的 90 后青少年称为“平成废物”;美国的 95 后青少年则被称为“互联网世代”等。

【世说新语教案初一】Z世代的“世说新语”:《我和我的祖国》为95后00后正名

不同于国内 80 后、 90 后、 00 后的世代划分,欧美通常划分为X、Y、Z世代,其中Z世代用于代指 95 后与 00 后。调查公司益普索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同于老人眼中的 95 后青少年,近一半的14- 16 岁受访者在过去两年中有帮助社区居民的经历(46%),29%的Z世代经常活跃于社区和民族组织中。

【世说新语教案初一】Z世代的“世说新语”:《我和我的祖国》为95后00后正名

腾讯社交洞察发布的《 00 后调查报告》更是显示,国内 00 后的消费态度更倾向于自我、现实、平等、包容、适应、关怀。

2017 年,《齐鲁晚报》上一篇名为《影视剧“新词”频出需警惕》的文章抨击了“九千岁”“屠榜”等词语,导演郭靖宇认为,所谓“九千岁”( 90 后和 00 后)只是某些人伪造出来的年轻人审美,背后是对收视率、点击量的无底线迎合。

时任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则发文力挺 95 后 00 后,指出“请不要再说 90 后、 00 后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只不过用他们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情感,听得懂或听不懂最多只是一个社会沟通问题”。这场交锋暴露出了当下两种社会思潮的碰撞。

当下大众对于年轻一代存有一定的误解与固化的刻板印象,但事实上,年轻世代丰富的精神世界远不止此。他们关心家国命运,也热爱历史文化。

过往的主流社会文化语境下,Z世代以及他们对于祖国的想法很少作为节目主角出现。《我和我的祖国》通过从上千个视频短片中筛选出来的 18 个真实无修饰的自主选题、自主拍摄短片,将当下新青年最真实的模样从各个维度中呈现出来。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节目如何为中国当代新青年“去标签化”,展现新面貌?

 “天啊,真的太感动了,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节目太赞太走心了!”这是《我和我的祖国》收到最多的弹幕评论。

主持人陈铭表示《我和我的祖国》是一档“新青年创造力观察节目”。制作团队通过征集覆盖工业、科研、人文、教育、外交、美食、建筑等 30 多个领域、全部由年轻人制作完成的 18 部创意短片,采用“视频短片 棚内观察”模式,邀请喻恩泰、霍尊、段奥娟、陈宥维等明星嘉宾组成畅聊团,展现新中国在基建、科研等方面的各项成果,为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告白。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经深情祈望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节目不仅展现出了时代的变迁,更通过青春语态讲述并呈现出当代年轻人的真实风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由个人完成的视频版“口述历史”,聚沙成塔,其所思、所感、所行共同构成了一面完整映射中国青年群体的镜子:幽默,自信,有爱心,懂潮流科技,热爱传统文化,爱祖国,充满情怀,兴趣广泛,眼界开放包容。

当代新青年是幽默而爱国的。在第一期节目当中,第一个视频是来自微博搞笑博主@疯疯童学的“中国桥梁之美”,讲述了导航App束手无策的重庆网红黄桷湾立交桥,并用“ 36000 头大象”来形容狂揽 400 多项专利、七项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的承重数,笑称祖国“基建狂魔”之名当之无愧,其将动画形式与搞笑讲述相结合,兼备趣味度和记忆度。

当代新青年是热爱传统文化,并熟稔现代科技的,文武兼修,不忘过去也不畏未来。第三个短片中,匠人世家的“面人郎3.0”“斜杠青年”郎佳子彧就读于北大艺术学院,他除了像大多数青年一样热爱篮球音乐,还有着一手令人惊叹的非遗手艺,为祖国制作了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生日礼物。如果说这是传统文化发扬者“文”的一面,实现老一代科研人和新一代科研人对话的西工大学生则展现出了现代科技奠基者“武”的一面。

当代新青年还是自信而有爱心的,他们除了在意眼前的方寸舞台,事业和粉丝,更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第二期节目的“光明影院”当中,传媒大学社团志愿者们组建了这个让视障人士观看无障碍电影的公益项目,正能量青年榜样团体UNINE受邀参加,一遍遍地修改朗读稿,并闭上眼睛模拟感受。

“光明影院”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是“要再制作七十部无障碍电影。”志愿者们和UNINE身上集体出现的品格是国内环境孕育的结果。演播室内,陈铭进一步补充道:“我们整个国家过去做了非常多努力, 1991 年在中国的蓝靛厂盲人聚集区有了第一条盲道,中国的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成立于 2006 年,培训出的导盲犬全部免费交付到视障人士手中使用。

当代青年是充满情怀,兴趣广泛,眼界开放且包容的。这个暑期档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国漫票房起飞的背后,离不开年轻人的支持与热爱。短片《成长》中,从《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宝莲灯》到《秦时明月》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风语者》《哪吒之魔童降世》,再现了整个国产动漫成长史。

许多留学生走出国门放眼看世界,但对祖国牵挂依旧,《一万公里的热爱》中海外华人青年在澳洲街头高歌《我和我的祖国》,短片最后,一位女士说:“我来到墨尔本 25 年,可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祖国。”

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的过程,也是一次近距离接触 95 后、 00 后,打破刻板印象的过程。这些以年轻人视角出发的短片虽然横跨不同领域,但却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了科技之美、人文厚度、信仰之纯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执着、有信仰、有创造力,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积极乐观的未来图景。

当代青年与祖国之间存在着深度情感联结,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做出贡献,深度思考与思辨式的爱国,以实际行动连接历史传承和现代潮流。

年轻人对待一切热爱的事物,都是勇往直前的,我们可以将这股力量投入到推动时代的脚步当中。故事与故事之间表面上没有直接联系,却由一条共同的线而串联起来:青年个体命运与祖国繁荣昌盛息息相关。时代给予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可能,作为烙印悄然打在了新青年身上,让他们更开放包容而自信。

正因如此,这些“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正能量内容,也因其在同类节目中独特的年轻化视角呈现和年轻人自发的主动挖掘,而和青年群体产生了更强的情感勾连、更深的情感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