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赐福百无禁忌漫画 “假捐衣箱”骗局超乎想象源于“百无禁忌”
近日,天津警方通报称,有两名犯罪嫌疑人自行购买了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将其放在高档小区中,再将回收的衣物以废旧布料的形式变卖。此后,犯罪嫌疑人还曾盗窃其他衣物捐赠投放箱内的衣物变卖牟利。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不少商家公开售卖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售卖时不需要买家出示资质证明。(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在一个讲究利益变现的时代里,一些人的“聪明”总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依托“假捐衣箱”行骗,成本投入低、收益却不菲;滑稽、荒诞的“假捐衣箱”,见证了一些人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假捐衣箱”成为一种“生财之道”,试图“捞一笔”的投机者就会想方设法“钻空子”。
设置捐衣箱的初衷,在于通过公众参与的渠道来汇聚爱与善的力量,让弱势群体“生活上多一点保障,心灵上多一些温暖”。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社会中,捐衣箱尽管没有发出声音,其传递的信息却让老百姓心领神会;“假捐衣箱”披着爱心与慈善的外衣,却干着牟利与敛财的勾当,显然需要接受规训与惩罚。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底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生活秩序,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最低道德保障”。这些骗子们并非不知道真正的捐衣箱是用来帮扶弱势群体的,却依然对公众的爱心与善意进行涸泽而渔;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让一些人难以进行自律与自我约束;“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投机心理,让“假捐衣箱”愈演愈烈。
失范行为会不断累加、不断升级,当轻微的失范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就会演化为重度的失范行为。当人们对失范行为的容忍度与承受力不断增强,底线也就越来越低。对“假捐赠箱”进行惩戒,说到底就是为了守卫底线,维护公平正义;放任“假捐赠箱”的自行其是,不仅伤害了小区业主的正当权益,也损伤了宝贵的慈善和公益资源。
“假捐衣箱”能够成功地进行利益变现,也折射出慈善公益事业在制度化、规范化上的短板与不足。对买家的身份和用途没有进行核实,“花钱就能买”的捐衣箱,也让一些投机者有机可乘。扎紧制度的篱笆,减少一些漏洞,那些精致的或者粗鄙的利己主义者,才会少一些可乘之机。
一个好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有着良好基础秩序的社会;即使有空子可钻,许多人都会不为所动,这并非因为老百姓“傻”,而是因为他们懂得“与其投机取巧,不如脚踏实地”。与其将心思花在如何骗人上,还不如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本领,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机会与待遇。有些时候,看似聪明的做法,既背离了社会规范,也会让自己的精神矮化,失去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机会。
让“假捐衣箱”无所遁形,关乎一个城市的体面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