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刚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电推进研究平台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当前,国际宇航界已将电推进列为未来十大尖端技术之一,并将其作为衡量未来大容量、长寿命卫星装备和深空探测器先进性的重要"标杆",大力发展电推进技术已成为各航天大国的共识。2015年以后,我国航天器上将全面应用电推进系统,以提升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深空探测航天器、重力场测量卫星、载人航天空间站等航天器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性能,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电推进系统的全系列性能指标,增强我国商业卫星的国际竞争力,电推进应用需求极其迫切。
2015年2月,大连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过校企一年间的紧密合作,联合实验室在电推进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已建成较完备的高真空电推进实验平台,这是开展电推进原理性研究的重要设备,主泵采用多套分子泵,具有一键式自动控制系统、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以及污染低、噪音小、操作便捷的特点。
该平台可以真实的模拟高真空环境,能够对舱内的真空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实现高电压输入、大电流输入、微波输入、射频输入、以及探针诊断、光谱诊断、信号反馈、观察照明、多路进气、多路混气、设备冷却等诸多功能,可为舱内外的设备仪器连接、互通、通信、测量等提供接口,为电推进的实验研究提供较完备的条件。
联合实验室将进一步围绕微型阴极电弧推进技术、低功率微放电推进技术、大功率螺旋波推进技术、电推进分布式控制技术及其它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开展电极烧蚀机理、等离子体放电及稳定控制方法、射频等离子体波模式特性及能量传输耦合机理、空间环境对等离子体作用机理、电磁特征及等离子体动力学过程与输运特性、等离子体鞘层特性、复杂系统等离子体光谱学、等离子体电磁诊断方法、连续微推力航天器轨道优化方法等领域的研究。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基础优势以及企业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硬件条件,特别是带动空间新型等离子体推进和微推进、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处理、特种材料制备等技术领域、促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大连理工大学在社会及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双方通力合作,积极参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围绕航天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电推进技术平台和等离子体行业应用服务平台,搭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合作双方在电推进装备领域的共同快速发展。
据了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探索合作创新、优势互补的新模式,经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502所)双方研讨协商,签约建立"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主任由502所科技委副主任魏延明研究员担任,常务副主任由502所推进室主任沈岩研究员和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吴志刚教授担任,实验室具体负责人由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青年教师夏广庆副教授担任。
联合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电推进的科学前沿,将建成为国内一流的集新型电推进研制及测试、等离子体特性参数测量及羽流诊断的具有特色、自成体系的综合性电推进学科平台,服务于航天产业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