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几个人做过 贾宝玉的手下有一个丫鬟知足常乐
贾宝玉屋里的丫鬟都有各自的个性,老成持重的袭人、心灵手巧的晴雯、见风使舵的秋纹、怀才不遇的小红、聪敏乖巧的四儿……她们的相貌性格虽然有诸多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争强好胜之心,都想极力往上爬。也正因为如此,怡红院的丫鬟表面和气,实则明争暗斗,互相较劲。
在怡红院这么多丫鬟中,却有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孩让人看到职场中的一股清流。她心态平和,看淡名利,知足乐观,不与她人争风吃醋。她的名字叫春燕,在《红楼梦》中出场较少,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丫鬟。当贾宝玉在春意盎然的二月搬入大观园,她也如同一只春天的小燕子快乐地飞停在怡红院中,在这里安家落户。檐梁上的燕子只想有一个遮风挡雨的栖息之处,与主人家和睦相处,互不相扰,不会随意飞进主人的卧室里。
春燕是个懂得知足常乐的好女孩,她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不求风光八面,但求平稳安定。她在怡红院中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丫鬟,职位薪俸不及袭人、晴雯等人,但她对这种小日子很满足。她原本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而今她被分派到怡红院当差,吃穿用度都用这里的,省去了家里不少开销,每月还有四五百钱的工资,何乐而不为。
春燕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抢别人的风头,不热衷于职权竞争。她乐于助人,经常帮别人传递东西,与其他丫鬟的相处融洽,从未红过脸。
乖巧懂事的春燕,与贾探春一样有一个粗鲁愚钝的母亲。她的母亲何婆拿了干女儿芳官许多月钱,还把好东西自己留着,给她用剩下的东西。何婆曾当着贾宝玉等人的面打骂芳官,后来又因莺儿等人折了一些柳条花草,迁怒于女儿春燕,狠狠地打了她一耳光。她屡教不改,几次三番在怡红院中叫喊谩骂,引来贾宝玉等人的不满。
对于母亲的这些恶俗行为,春燕把它归结为“不知足”三个字,春燕与何婆的最大区别也在于知足与不知足。春燕的母亲和姨妈原本待业在家,没有经济收入,整天为家计犯愁。后来,春燕分配到怡红院中工作,可以贴补家用。何婆姊妹俩又到梨香院中照看唱戏的女孩,并认芳官、藕官做干女儿,芳官年纪尚小,她每月的月钱是先交给何婆收着的。
按理,何婆沾了芳官的光,家境宽裕了许多,也该待她好些,起码不要随意打骂吧。而何婆并不满足这些,还想得到更多,梨香院的戏班子解散后,何婆从芳官那里得到的钱变少了,就时不时对她撒气。
何婆进大观园后,帮春燕的姑妈看管柳叶渚一带的花草树木,每天像黧鸡似的两眼紧盯着此处。婆子们分到园地,增加了许多额外进益,可是仍不知足,要是哪个丫鬟掐一根草,就如剜她们的心头肉一般,少不得要骂她们一顿。遇到体面的姑娘丫鬟糟蹋花草,婆子嘴上不说,心下也怀有怨气。
何婆等人会那么容易生气,无非是不知足的心思在作祟,已经得到的东西不想被别人夺走,没得到的东西想着去索取。人的欲壑难填,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梦想过上温饱生活,刚过上几天安稳生活,又梦想着发大财做大官,即便做了皇帝,还想和神仙一样长生不老。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达到某一个层次时,就想着往更高的地方攀爬。
人生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往往来自无休无止的欲望。何婆就是这样,她没钱之时会发愁,有差使有进益之时仍旧贪得无厌,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抱怨别人。这一点她的女儿春燕的心态要好许多,春燕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很懂得知足,因此她比其他人过得平静快乐些。
春燕常常劝母亲安分守己,好好在大观园当差,以后自有好处。贾宝玉怜惜女孩,不想丫鬟们一世为奴,他曾向春燕等人许诺,将来他会求贾母、王夫人开恩,把自己手下的丫鬟全部放出去,还她们一个自由之身。
春燕对自己这份差事很满意,知道贾宝玉的许下的恩惠后,更觉得未来有个盼头。这说明她没有非分之想,她不同于袭人、晴雯等丫鬟梦想能成为贾宝玉的小妾。春燕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并不想靠奉承主子上位,只希望将来出去后能找到属于自己平凡生活。
在《红楼梦》第六十回中,贾宝玉吩咐春燕和她母亲到蘅芜苑向莺儿赔礼道歉,春燕回来后,进屋回复宝玉。小说中有一句文字:“春燕知意,便不再说一语,略站了一站,便转身出去。”从这来看,春燕很少进宝玉的屋子,她把事情回禀清楚后,只是稍微站一下,就规规矩矩地出去,不会有事没事地在主子面前说好话献殷勤。
而小红、四儿则不同,小红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常想找机会在宝玉面前表现一下;四儿见宝玉使唤他,就变着法子讨他欢心。春燕没有这方面的野心,是以秋纹等人不会把她看做潜在对手,不会设法排挤她。这也是春燕与其他丫鬟能和谐共事的原因之一,她能在人际关系复杂的怡红院中平静无波地工作下去,而不是像晴雯、芳官、四儿这些丫鬟落了个被无情撵走的下场。
春燕有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她自己过得快乐,也愿意与她人分享快乐。贾宝玉生日那天晚上,袭人、晴雯、春燕等丫鬟凑份子为宝玉庆祝生日。这原本是怡红院私底下的一次部门聚会,平时话不多的春燕提议说:“依我说,咱们竟悄悄的把宝姑娘林姑娘请了来玩一回子,到二更天再睡不迟。”也正因为春燕的这个建议,让姊妹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难忘的生日晚宴,这是大观园群芳最后一次欢乐大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