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有照片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
清光绪帝的死因,100多年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公布的一份采用现代刑侦和高科技手段检测的1万字报告显示: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元素,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第1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10段(2404μg/g),第2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26段(362.
7μg/g)和第45段(202.1μg/g)。一方面,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高达2 404μg/g,均是其棺椁内物品和墓内外环境样品最高砷含量的数十倍,表明其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非外界因素所造成。
另一方面,砷含量分布曲线与慢性中毒者截然不同,表明其头发最高砷含量亦非慢性砷中毒形成。从光绪帝头发的异常高砷含量截段位置判断(既不在发根处、也不在发梢处),并依据头发生长规律和砷中毒机理,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不应是正常摄入代谢形成。
综上所述,造成光绪帝头发上高含量砷元素异常现象的成因,只能是自身尸体的沾染。
又通过对光绪帝遗骨表面砷元素的检测、对其殡葬衣物被侵蚀的规律以及衣物上砷元素含量的分布情况分析和砷种态分析及科学测算知,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故研究最终结论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明确光绪帝是中毒身亡后,那么他又是被谁下毒杀害的呢?查阅有关历史文献,总结共有以下三种观点:袁世凯毒死说、慈禧毒死说及李莲英害死说。对于以上三种观点可能存在的疑点,进行以下辨析。
袁世凯毒死说
史料记载,袁世凯戊戌事件告密有功,深受慈禧以及荣禄重用,光绪帝对他是切齿痛恨。倘若光绪重掌权政,定会处罚袁世凯,而袁世凯也深知如此。故有“袁世凯毒死说”一说。对于该观点的诸多疑点作如下三点分析:
第一,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是否告密,现尚存争议。
第二,假若袁世凯要毒死光绪帝,则必将食物呈给光绪帝。清廷制度规定:任何人向皇帝进献物品,都是由内务府有关机构接收,不可直达御前;皇帝日常饮食必由御膳房和御茶膳房进供。且皇帝进膳的所有食品均放有银牌以验毒,亦需经随侍太监试尝,无事后方可进用[1]。并且每次膳食均会由敬事房记载入档。有如此多的障碍,且并未有敬事房的记载,由此推断袁世凯通过经饮食对光绪帝下毒而不被人发觉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即使袁世凯是军机大臣,倘若明目张胆毒死皇帝,要做到滴水不漏着实难。即使是在光绪皇帝病重之时顺势下毒,事实上也是并不可能不留下痕迹的。起居注官,以及当时的人们多少都会知悉,不可能没有记载。
综上三点可知,“袁世凯毒死说”的观点不成立。
慈禧毒死说
首先,光绪帝被毒死是明确的。西医屈桂庭的记录是光绪帝忽患肚痛, 床上乱滚。同时屈桂庭发表的《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一文中指出:“光绪皇帝之死实是个难解之谜,……或能为研究者提供佐证。”相对于无据可考的很多野史,屈桂庭的日记有着足够的说服力。
第二,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里记载道:“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既然如此,慈禧似乎就命人将光绪帝先行谋害。作为起居注官的记录,其可信度是很大。故其侧面支持了“慈禧毒死说”。
第三,《启功口述历史》上有记载:浦良(启功曾祖父)在太后住所外侍疾,“就在宣布西太后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碗盖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即酸奶)。
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隆裕皇后始终在慈禧身边侍候着。在此之前并未有史料记载他有何急症大病。但自慈禧送完塌喇后,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2]。这之间不免多了太多的时间上的交集,按一般逻辑思维推断,“慈禧毒死说”观点又有着一个很有力的论据。
第四,该点也正是最关键的一点,钟里满在《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一文中明确的指出,在光绪帝死前十天, 开始制造“皇上病日加剧”消息的, 正是慈禧太后本人!杜钟骏以及一些脉案都是经由慈禧指示,醇亲王载沣拍板光绪帝的病情该是如何,并且光绪帝的病情在十月十七日出现大转折,开始病重。
针对上面三点的推论,也可以说是慈禧在制造光绪帝重病的假象,其实光绪帝在十月十七日没那么严重的病情。该点很好的排除了上面三点推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疑点。
第五,杜钟骏在《德宗请脉记》上有记载:“十月十九日有年约三十许太监, 穿蓝宁绸半臂侍侧, 传述病情”。由此可知,是太监传述病情。又根据《德宗请脉记》,十月十九日光绪帝就已经不能说话了,但在十月十八日还能与医生交谈。
在此就产生矛盾了。《鹿传霖日记》中:“张仲元密告慈脉, 气极弱, 恐脱。”这一天,慈禧病情大变,十八日比起前几日食物大减,十九日二十日可能是病重,什么都没吃。她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光绪帝这一天突然和十七日一样再次直线下滑,联系到《启功口述历史》,事情发生的巧合性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这也就从侧面反衬出“慈禧毒死说”的可能性之大。
综上五点可知,“慈禧毒死说”观点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李莲英害死说
慈禧御前女官德龄在《瀛台泣血记》里写道:“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近来奴婢听许多人说,万岁爷的身子很不好。’……‘奴婢愿意去瞧瞧奉承看,或者可以使他的身体好起来。’……就在李莲英说过这一番话的第二天,光绪帝便好端端地也害起了厉害的病来了。”不言而喻,“李莲英害死说”并不是没有可能性。
但深究以上说法,李莲英是否真的被光绪痛恨至不杀他誓不罢休呢?据1991年4月第一版的《宫女谈往录》描述,李莲英在“光绪十四年,和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不肯住仅次于七王爷的包间,仅住进七王爷的套间,其为人非常低调。
1991年4月出版的《宫女谈往录》记录,西逃路上,李莲英对光绪帝毕恭毕敬。如此低调之人,并在慈禧太后死后将部分财产交给隆裕皇后。综上可知,光绪帝痛恨李莲英的说法并不成立。另一方面,德龄又是怎么知道李莲英的所想,又是如何听到“李莲英悄悄地向太后说话”?诸多疑点,不难知道这其中有着些许杜撰的成分。所以“李莲英害死说”也并不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综上三种死因观点可知,“慈禧毒死说”观点的可能性确实有。深究历史背景,分析慈禧要毒死光绪的缘由可知,主要原因有,光绪并无政治才能,且性格喜怒无常[3]。倘若光绪掌权,以其急躁性格,势必大肆开除官员包括实力派鹿传霖、袁世凯等人。
此等人手握兵权,若被逼急,起兵造反的可能性也并不是不存在;光绪在戊戌变法中重用的官员都属激进的改革派,这些人想法过于激进,有些做法不切实际。如康有为等人,我们今天对其研究分析,其理论性部分占有的成分更大。
且康有为很大一部分支持变法是为了自己能够大权在握[4]。改革不可操之过急,从历史发展到的今天来看光绪帝并没有这种意识。在那样的历史背景,像康有为如此激进之人比比皆是。若按光绪所为,极有可能激起手掌军权的满汉官员联合推翻光绪,另立新主。
加之国外势力的搀和,大清朝恐怕难保。势必会造成时局动荡,天下反。加之罢黜鹿传霖等人,如若闹起农民起义,则朝廷基本上都没人能够镇压。另一方面,慈禧临终前让隆裕皇后以及醇亲王载沣掌权,其有很大意向是想让自己的娘家叶赫那拉氏掌权。
如果光绪上台,她的心计则就会被打破。更糟糕的是,大清的三百多年基业可能也会因此而消亡。所以,为了时局稳定,为了叶赫那拉家族,为了大清基业,为了实现时局的一时稳定,只有光绪不掌权才能实现。这样看来,则只有一种可能,光绪不在人世。站在慈禧的角度来看,光绪帝的死看来变得是那么的自然。
参考文献
[1]戴逸.光绪之死,《清史研究》[M],2008,11,第四期.
[2]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74页.
[3]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1173. 徐启宪,《清代皇帝的用膳》, 载《明清宫廷趣闻》紫禁城岀版社,1995.
[4]《近代史资料》总56号:45-5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