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亲近的人越冷漠 为什么我们往往对越亲近的人越不够好

2019-10-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对外人,好过对自己亲近的人,尤其是对至亲--各种没有耐心,各种的身心折磨.于是这些人身边的人就倒霉了,而且特别不解:为什么作为他的亲人,待遇还不如一个路人?离你越近,伤口越深对越亲近的人越冷漠 为什么我们往往对越亲近的人越不够好有位女士如此抱怨丈夫的"变态":对别人都很好,兄弟哥们儿一大群.谁要是摊上什么事儿,总是仗义出手;谁家要缺钱,也是不管自己家情况,就慷慨解囊.哪怕是对不认识的人,也是一副热心肠.要是生活在梁山时代,那就可以弄个类似于"山东呼保义及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对外人,好过对自己亲近的人,尤其是对至亲——各种没有耐心,各种的身心折磨。于是这些人身边的人就倒霉了,而且特别不解:为什么作为他的亲人,待遇还不如一个路人?

离你越近,伤口越深

对越亲近的人越冷漠 为什么我们往往对越亲近的人越不够好

有位女士如此抱怨丈夫的“变态”:对别人都很好,兄弟哥们儿一大群。谁要是摊上什么事儿,总是仗义出手;谁家要缺钱,也是不管自己家情况,就慷慨解囊。哪怕是对不认识的人,也是一副热心肠。要是生活在梁山时代,那就可以弄个类似于“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宋公明哥哥”的诨号。但是,对家人特别差,尤其是对自己妻子不好。节省苛刻不说,还脾气暴躁,轻则冷嘲热讽,重则一言不合就爆粗口。

对越亲近的人越冷漠 为什么我们往往对越亲近的人越不够好

还有一位教师,在为孩子的叛逆烦恼,声称自己感觉很挫败。她说,自己培养了那么好的学生,在学校里也是优秀教师,名声很好。唯独自己的孩子废了。我问她平时对孩子怎么样,她反思了下,说自己对孩子确实比较严厉,脾气也不太好。她解释自己是因为在学校里不得不控制情绪,回到家之后,身心疲惫所以就不太控制,所以对孩子的确缺了耐心。孩子对同学说,在家里基本上感受不到母爱。

对越亲近的人越冷漠 为什么我们往往对越亲近的人越不够好

低看自己的时候,亲人也躺枪了

人应该对亲人好,对和自己近的人好——这个逻辑看起来多么的理所当然。但是,为什么在生活中却有如此多反例呢。作为他们身边的至亲,往往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冤得不得了,时间久了,便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但其实这些亲人们,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谁?不是别人,是那个人自己。

这类型人对自己怀有强烈的不满。因为这种不满,所以对自己有攻击性。而作为他身边的亲人,就会受到连累。你觉得你身上已经伤痕累累,实际上,已经是他伤害自己之余,不小心误伤的你。打一个比喻,手里有很多支箭,但他只有一个靶子,就是自己。但是,一个射手总会有射偏的时候,于是靶子周边也会成为重灾区,而你作为他的至亲,恰好就在那里。于是,你躺枪了。

为什么有人会对自己不满,对自己有攻击性?往往是因为他小时候认同了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而那个人足够重要,可能就是他的父母。如果一个人自幼从父母那里只得到了批评和否定,或者冷漠和歧视,那么他会把他感受到的态度,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长大之后,也会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低人一等。而且会从内心习惯性地批评自己,看低自己。即使有好东西摆在面前,也会觉得自己不配。哪怕你塞他手里,他还是觉得那不应该属于他,充满焦虑,唯恐被识破,而失去这些东西。他会努力讨好那些外人,只有别人足够地认可他,他才会觉得心安一些。反而至亲之人,被他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自己的延伸范围。对自己的看低和攻击,也反映到至亲之人身上。

是时候,对身边的人说声“对不起”了

其实除了上边提到的这种典型的个案。在我们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些不同程度的“自轻自贱”。

曾经在台湾偶遇一位年长的男性导游,腰背挺直,精神矍铄,一头白发扎成马尾。当时,游客在原住民的茶店里买茶。茶的品种和档次很多,有的游客一下子就买了好几种。回到车上,导游就问一位买了三四种茶的游客:“你这些茶,分别打算给谁喝?”那游客买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这些茶都是带给谁,巴拉巴拉一顿说,最后大家都听出来:最贵的茶,是送给自己关系并不算密切的领导的;中档的茶是给一些外围亲戚朋友的;而最便宜的,是留给家人和自己的。

“自己家人喝嘛,没必要买那么好的了。”游客最后总结。

导游悠悠地说:“如果茶代表一种货币,这就是你给自己贴的价码。别人贵,而你‘便宜’。好茶,应该是要留给自己喝的——第一,你把好茶送给别人,别人未必懂它,未必珍惜;第二,最好的东西要留给自己和最亲的人,你对自己都不好,还能指望别人对你好吗?”

是啊。我们给自己贴的标签,是便宜的。“贱人”的称号,往往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封的。很多时候,我们自轻自贱的时候,不仅是低看了自己,也误伤了身边至亲之人。所以,是时候,向自己说一声“抱歉”,对身边的人说一声“对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