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三中】伊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2019-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托格拉克乡还通过鹅苗扶贫补贴项目,为海米提提供价值1万元的500只鹅苗,鼓励他同时发展鹅养殖庭院经济,双管齐下实现脱贫.这个项目采取的模式是"支部 企业 农户",党政部门提供资金.技术扶持,本地企业提供鹅苗.养鹅技术和销售服务,通过养殖能人带动,逐步形成养殖规模.目前,该村贫困户庭院鹅养殖达到13500只,鹅的成活率达90%以上.以历年肉鹅最低收购价15元/千克,成年鹅平均体重按3.5千克计算,每只鹅售价为50元左右,除去饲养成本,海米提家第一批鹅收入可达1.8万元以上.另外,鹅饲养周

托格拉克乡还通过鹅苗扶贫补贴项目,为海米提提供价值1万元的500只鹅苗,鼓励他同时发展鹅养殖庭院经济,双管齐下实现脱贫。这个项目采取的模式是“支部 企业 农户”,党政部门提供资金、技术扶持,本地企业提供鹅苗、养鹅技术和销售服务,通过养殖能人带动,逐步形成养殖规模。

目前,该村贫困户庭院鹅养殖达到13500只,鹅的成活率达90%以上。以历年肉鹅最低收购价15元/千克,成年鹅平均体重按3.5千克计算,每只鹅售价为50元左右,除去饲养成本,海米提家第一批鹅收入可达1.8万元以上。另外,鹅饲养周期为半年,待鹅售出后农户可自行购买鹅苗,实现滚动发展。

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辖三个行政村,总人口1830户7071人,其中阿热买里村为自治区级贫困村,现有在档贫困户458户1605人。为使在档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乡党委、政府将阿热买里村按照网格划分为4个“战区”,4名包村领导分片包干,统筹管理本片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同时从村“两委”中选派5名成员,协助片区领导开展工作。该乡还制作了《克伯克于孜乡阿热买里村脱贫攻坚片区作战图》,明确各片区的工作任务。

结合阿热买里村实际,乡党委、政府先后争取13个扶贫项目,总投资达1860余万元。例如,伊宁市扶贫办投资72.2万元扶持特色种植,全村草莓种植达364亩、树莓种植达318亩;作为阿热买里村定点帮扶单位的伊宁市教育局,投资230万元建设阿热买里村小学教学楼;市人社局建设了250平方米的技能培训场所及就业“民生坊”,已培训电焊工、厨师、裁缝170人,其中100人实现就业;市交通局投资264万元,硬化村级道路8.

9公里;市住建局投资80万元,安装路灯200盏。该乡还争取自治区专项扶贫资金280万元用于发展庭院养殖,为200户贫困户发放了2000只生产母羊,为80户贫困户发放了80头新疆褐牛。另外,市农牧局和该乡党委、政府无偿为该村贫困户发放了6万株菜苗。

伊宁市全面实行“挂图作战,定期销号机制”。为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在阳光下实施,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伊宁市扶贫办将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演示图表化,干部和扶贫对象均能一目了然。

其中,市级精准扶贫作战图包括《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区域分布图》《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脱贫任务进度分解图》《工作流程图》5张图。通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措施、职责上墙,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更加明确,从而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不拖延、扶贫见成效。

乡村精准扶贫作战图包括《2016年乡村贫困情况现状图》《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流程图》《乡村精准扶贫组织机构图》《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精准扶贫挂图作战到户一览表》6张图,通过扶贫对象、帮扶内容、脱贫目标、脱贫措施上墙,清晰地列出每户贫困户的收入、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帮扶干部、帮扶措施、脱贫时限、帮扶成效,做到干完一项核实一项,扶持一户销号一户。

十大脱贫工程落实有力

伊宁市的十大脱贫工程涉及面广,内容细化务实,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中坚力量。

定点帮扶,建立了“将兵”协作帮扶制度。伊宁市各部门、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党委主要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村组干部是直接责任人,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干部是连带责任人,定户定干部的四级责任人帮扶制度,确保了每个领导、每个干部都有确定的贫困户。

目前,每户贫困户有市、乡两个帮扶责任人,市级领导干部为第一帮扶责任人,为“将”,发挥其资源广的优势;乡镇干部作为“兵”,发挥其情况熟的长处。“将兵”协作,AB岗合理搭配,共同扛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

为了方便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联系,克伯克于孜乡印发了帮扶联络手册;潘津镇实行了市级领导包片、乡村领导包组、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精细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帮扶干部“探亲”一览表。如今,全市877名党员领导干部和21个市直帮扶单位、1089名组长村干部已积极与帮扶村组、帮扶对象对接,准确调查掌握村情民意,精准制定到户脱贫计划措施。

目前,财政、住建等帮扶包村单位,有的解决办公设备,有的解决村委会亮化、绿化、硬化工程;有的帮扶领导为贫困劳动力寻找单位安置就业,为大病贫困人口联系政策渠道,解决医疗费问题,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建言献策献力,为生活困难群众送生活必需品、送种子、送树苗。

这些关怀措施、政策的实施,为伊宁市脱贫攻坚任务限时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伊宁市结合“访惠聚”活动,联动20个贫困村“访惠聚”工作组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疏理贫困户的帮扶措施,督促帮扶干部帮扶工作落实情况,疏理清楚贫困村计划实施项目,监督扶贫项目落地与实施,督察乡村干部政策掌握情况,承担政策宣传与解释工作,对贫困人口进行思想教育帮扶,帮助其转变观念,以形成上下联动、上下监督局面,共促扶贫攻坚稳步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在大力实施富民产业脱贫工程方面,目前伊宁市积极利用农牧业项目资金,为贫困户提供各类农作物种子1.24吨、草种8吨,发放化肥、农药等,为202户贫困户的113头牛、653只羊开展了春季重大疫病防疫及棚圈消毒工作,免费为36头牛冷配授精,培训林果业种植贫困人口838人,为贫困户免费修剪经济林200亩,为林业贫困户免费发放树苗、药品,并为贫困户发放苗木补贴,还安排87名农业技术人员到6个乡镇21个贫困村为农牧业提供技术指导。

在推进培训就业脱贫工程方面,伊宁市为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757人参加培训,培训工种主要有保洁、服装缝纫、中式面点、手绣制作、电工、电焊、涂装、钢筋、砌筑工等。目前,已有贫困劳动力633人实现就业。

在医疗健康脱贫工程方面,伊宁市落实了5593名贫困人口的健康扶贫工作责任,结合卫生行业特点,落实到具体负责领导和科室、部门,划定了工作时限。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新农合救助识别卡,开通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在市属医疗机构和6个乡镇卫生院就诊免挂号、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截至5月底,已有3439名贫困人口享受了优惠政策;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下基层义诊活动24场次,义诊14319人次。

在社会救助保障工程方面,伊宁市将兜底脱贫1789人中已享受低保政策的819人和符合低保条件即将纳入低保的338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在档贫困人口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无力承担且符合规定的剩余费用,通过医疗救助给予70%至90%补助。

截至目前,医疗救助农村贫困人员816人,救助资金达122万元。同时,针对建档立卡人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给予重特大疾病医疗临时救助304人次。

在启动金融帮贫脱贫工程方面,伊宁市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落实精准扶贫信贷政策。针对潘津镇苏拉宫村的98户缺资金贫困户,相关金融机构同意统一按伊宁市精准扶贫信贷政策执行。除了政府通过担保基金为贫困户提供增信之外,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扩大增信范围。

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脱贫工程方面,伊宁市已完成3个重点贫困村360盏路灯安装现场的勘测设计;17.87公里农村公路正在建设中,超出计划任务的49%;市区至托格拉克乡喀里也尔村和克伯克于孜乡阿热买里村的公交车已于5月1日开通;托格拉克乡喀里也尔村新建幼儿园已开工建设;托格拉克乡喀里也尔村和克伯克于孜乡阿热买里村两座办公阵地已建成交付使用……

开展安居住房改善工程方面,目前伊宁市有扶贫攻坚任务的6个乡镇的建房户开工率92%;推进教育帮扶脱贫工程方面,伊宁市对贫困村学校、幼儿园进行重点帮扶,完善校舍设施建设,配备教育教学设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易地搬迁脱贫工程方面,伊宁市根据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要求,确定了4个乡12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29人的搬迁,并与国土、规划部门对接,尽早确定易地搬迁方案,实施集中进城安置。

措施有力去穷根

克伯克于孜乡阿热买里村有239人缺乏劳动能力,259人未就业,其中190人有就业愿望,100名妇女有刺绣等技能,10名妇女有熟练缝纫技能。该乡党委、政府与伊宁市人社局通力合作,发展村级民生坊,形成了集技能培训、吸纳就业、辐射带动就业为一体的就业新模式。

克伯克于孜乡调查摸排,建立培训基础台账。对全村就业困难人员重新入户调查登记,分析致贫原因,掌握登记建档贫困群体的基本情况、培训愿望、就业愿望,为其量身打造帮扶措施。同时,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利用现有阵地建立了25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作为阿热买里村技能培训场所、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及民生坊,开展技能培训。

市人社局提供生产设备,解决了阿热买里村培训设备紧缺问题,为未就业妇女顺利开展技能培训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外,克伯克于孜乡以点带面,创新培训,稳定就业。目前,阿热买里村已完成电焊培训50人、烹饪培训50人,顺利通过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人员中65人实现稳定就业,培训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针对阿热买里村妇女有就近就业的愿望,该村对有服装缝纫、民族刺绣培训愿望的70人进行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可在民生坊实现就近就业。未参加培训的人员,可采取草莓采摘、富民安居工程打工等灵活就业方式就业,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524人现已基本实现就业。

近年来,达达木图乡以“产业 培训 就业”的形式在村里建立民生坊产业。乡政府给予经营者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与支持;村委会引进以劳动密集型、手工制作类为主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使其进驻村里,开办加工项目;经营者为村里无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培训,通过培训,对愿意就业的居民安排在民生坊工作;对想进入民生坊创业的人,在与村委会签订入驻协议后,为其免费提供场地,村党组织为其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援助金,帮其开办经营实体;对部分想从事民生坊加工制作的居民,由村委会担保,居民与企业签署加工合同,从民生坊领取原料带回家开展订单式生产,企业按计件发放工资。

目前,达达木图乡政府已先后投资200万元扶持资金,初步形成了以服饰加工、旅游产品加工、民俗手工艺品加工和便民服务等四大类社区民生产业为主,集技能培训、吸纳就业、辐射带动就业为一体的民生坊体系,培训居民1200余人,在民生坊从业的有100余人,其中贫困户有13人;开辟家庭就业点30个,人均月增收800元。

今年,伊宁市倡议尽社会责任,全面启动企业帮扶。为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结对帮扶贫困人口,伊宁市制定《伊宁市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方案》,积极发动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为贫困人口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目前,全市已有298家企业与624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关系,拉开了社会帮扶的序幕。

同时,伊宁市工商联制定并落实了“一企帮一村,共建新农村”扶贫帮困结对子方案,采取合作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发展配套产品加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等扶贫模式。如今,21家民营企业已与贫困村积极对接,签订了帮扶协议,努力解决贫困村生产生活困难。(记者吴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