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之花知乎 东洋之花——日式庭院小述

2019-06-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引言:日本庭院的艺术力甚高,表现在其历史源远流长,以及当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日式庭院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庭院受亚洲大陆庭院文化巨大影响,却在经历了模仿之后,在日本列岛上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环境氛围中开出了独特的东洋之花.东洋之花知乎 东洋之花--日式庭院小述日式庭院多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与模仿及后续的提炼,对人与自然关系与宗教的体悟,对心境与情感的塑造与表达,对目标氛围与景致的创造,具体又表现为庭院的创作手法.庭院的形态.背后承载的精神.以下步步为营,初步介绍日本园林发挥与特

引言:日本庭院的艺术力甚高,表现在其历史源远流长,以及当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日式庭院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庭院受亚洲大陆庭院文化巨大影响,却在经历了模仿之后,在日本列岛上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环境氛围中开出了独特的东洋之花。

东洋之花知乎 东洋之花——日式庭院小述

日式庭院多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与模仿及后续的提炼,对人与自然关系与宗教的体悟,对心境与情感的塑造与表达,对目标氛围与景致的创造,具体又表现为庭院的创作手法、庭院的形态、背后承载的精神。以下步步为营,初步介绍日本园林发挥与特色。

东洋之花知乎 东洋之花——日式庭院小述

庭院之缘起:

首先是日本的自然风景式的庭院,虽然日本列岛不乏优美的自然景致,但在城市市镇中相对缺少,亦无法时时刻刻在周边地区能捕捉到不同的优美景致;而人工的创造是稳定与主动的,也可以发挥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人们便开始了漫漫地针对自然的“搬运工作”。

东洋之花知乎 东洋之花——日式庭院小述

这方面的原始动力与大多数地区是一样的。日本没有中国的广袤土地与壮丽河山,也无法像秦汉朝代那样建造壮丽的囊括真山真水的园囿,所以日本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即对自然山水的无限模仿与微缩化。

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作为背景,常常也将自然山色融入到庭院中(也即借景之手法,由此可以看出借景不仅仅是借邻家人工之景,也是向真山真水借景)。同时,在不得不人工造景之处,便发展出了临摹自然的的各种手法,日本人体味与观察自然之细心,便渐渐显露出来。

庭院之分类:

日式庭院可分为两类,即“观赏性庭院”与“使用性庭院”,这也印证了日本的庭院文化与中国有着一脉相承之关系,同时也是东方园林的分类方式之一。一般而言,观赏性庭院更偏向于精神世界,也与宗教息息相关(包括宗教物象、宗教仪式活动、宗教精神取舍等等)。

而从历史的历时角度来划分,亦可分为“寝殿造”、“净土式”、“枯山水”、“武家书院造”、“茶庭/露地”、“池泉洄游式”。其名称因形式不同,在造园之侧重上也必然不同——视角、取景处、建筑形态、流线与朝向、开口部等处理都会不同(后续另述)。

关于日本庭院之历史样式:

因为日本的地理环境所限,社会文化之限,在早期也无法形成中国秦汉朝那样宏伟壮阔之景,于是从日本贵族发展出的庭院便走向另一条道路——“精巧而小”的道路。而最初的“寝殿造”本质就是贵族的宅邸与其附属庭院的结合,追求“神域”——“一池三山”等的神仙思想下进行了的布置。此时最大特色是“建筑以主体对称、面向前方庭院与水池等”。

之后的“末法”思想盛行的平安时代后期,又开始流行在院中建造“阿弥陀堂”,以捐赠于寺庙,于是舍宅为寺或者中心建筑变为“阿弥陀堂”的“净土式”庭院开始呈现,这与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贵族做法极为相似。此时佛教的传入与盛行,极大的影响了建筑与庭院的布置,从开始的住宅样式中慢慢地演化出寺庙的特定形制——包括总体布局、佛寺佛殿佛塔布局与单体、其他佛教装饰与物象,伽蓝之火借唐风而在本土蔓延。

在佛教的影响下,佛教的发展生长出了不同的分支,而佛教之“禅宗”在此不断壮大,以苦行、顿悟为行为主体,不断影响着庭院向着空寂、简练、抽象艺术化发展,注重内省的审视,推动了“枯山水”形式的诞生。枯山水庭院一方面极大限度地克服地理环境所限,其创造对外界环境的依赖(也即受到的限制)愈发减少;另一方面其能以小看大,对自然山水进行了极大的提炼与抽象化,在造园精神上愈发地“内省”,与佛教禅宗的思想内核愈发接近。

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庭院形式,也是艺术性极高的庭院类型,是日本逐渐脱离大陆体系的标志,也是日本文化氛围中盛开的东洋石花。枯山水专题中再详细解析。

随着日本进入安土桃山与战国时代,随着武家的兴起,“武家书院造”形制的庭院开始出现。其最大的特点是建筑物等级化的出现,建筑作为等级制的体现在园中有重大的分量,同时建筑形制出现了“雁行”的变化,越往里是等级越高的房间,随之而来的是庭院景致的分化与分类——不同的视角与房间看到不同的景致,往昔庭院的一览无遗之景开始转变。

而这个时代也正是观赏性庭院向使用性庭院过渡的阶段(需要注意的,武士阶层不同于中国的文人阶层,是作为统治者的身份存在的)。

之后随着茶道的兴起,出现了特定的茶室形制与庭院——茶庭(也即露地,以为袒露心怀之地),其特殊之处不仅在于“数寄屋”这类独特的建筑形式,也在于其庭院中随之而来的“狭小通道、石制手水钵与脚踏石、隐秘矮小的入口、环周的篱笆与枝折户”这些茶庭特有的附属物。同时不同其他庭院,在茶室中拉长了步道距离,深藏茶室,在深处洗濯人心,茶室之特色突出,在于“精、小、掩、藏、隐”。

在佛教与“禅宗庭院”盛行的同时,出现了与其相反的“池泉式”庭院,但又不像寝殿造与净土式那样在全园的中心构筑大型建筑。其特征是在园中构筑大型的水池,建造的建筑多是数寄屋形式(与书院式不同,其并不作为礼仪空间而使用)。

随着明治维新的发起,日本社会跨入了近代,又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庭院——其庭院的建造多试图导入西洋的价值观,在以后的专题中详解。

总而言之,日本的庭院发展连贯,并与历史保持了同步性。区别于中式庭院(明清江南园林),日本庭院的功能较为单一,庭院中的建筑并不占据主体或绝大多数场地而往往呈现为单体与极小组团式,建筑与建筑的总体布局单一,气势上少有压迫性,而且每类庭院主题明确。

与中国情况不同,日本继承唐风以来,在造园上亦颇为追求对自然的临摹与仿效,同时也注入了更多的想象,形式是介于秦汉与明清之间的特征,亦带有强烈的地域地理特征——例如相对于江南园林,其用地一般都较大,视野更加开阔,模仿者自然的山谷、溪涧、瀑布、河川、海洋岛屿等等。一来将自然微缩于庭院之中,同时又将其高度的艺术化。

可以说“日本园林”多是奔逐于自然的“山野气质”;而江南园林更多的是在城市中,在儒道氛围中创造归隐山林的“文人气质”。

特点/庭院之氛围:

日式庭院透露着日式的哲学与审美,这些是集体性或者说是国民性的,如“物哀”、“幽玄”、“诧寂”等,致使其造园的氛围不断地向静谧、隐匿、朴素、简练、残缺不对称等演变而洗濯生活与人心。例如“作为景观中心的瀑布、塔、景石等被树木遮挡,清风拂过而若隐若现”、“树影婆娑,日光点点地洒在池面”等等,可以说这样的审美取向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境界(内心)紧密相连。可以说,庭院就是内心与精神之物化。

特点/庭院之动态:

自然风景式庭院,顾名思义考虑到了自然的地形、流水、植物等元素,重视庭院的边界处理,使其渐渐地融入与周边的自然之中。同时,庭院是一直处于动态之中的一种集合体,从不同的角度便可解释——日本列岛大多地区的四季分明,季节的更替产生了多变的庭院形态;同时日本也是不乏各类自然元素,自然界的风、雨、光、影、水等元素召之即来挥之便去,产生巨大的动态,也是营造庭院需要时时处处考虑的因素;即使是枯山水也是需要视角的相对的运动,从不同角度来体悟,在其相对“静止”的氛围中,体悟周遭环境微弱变化来祭祀调整心境。

特点/筑园手法之留白:

这是关于整体构图的艺术手法,对于六百多理解,不应该只停留在画作这样的二维之简单印象之中,借鉴能乐、俳句等艺术,在立体三维的空间表现中也应该表达出“间”的效果——短时的停顿、绵长的余韵、不可忽略的视觉张力;更加确切地说,留白的处理事关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并凸显了个体的独立性,是空间中势与群体关系的组织法。

结语:基于以上,我们可以略微窥探日本庭院发展之心路,在归纳日本庭院特色的同时解释了其与“中国园林”的不同之处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