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站起来的案例】高位截瘫后 他又站起来

2019-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自强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目前他已经可以正常行走. 记者 孔雨童 摄突然发病让老李一度只能被妻女照顾,现在他已经可以自己走. 记者 孔雨童 摄□通讯员 叶杏□本报记者 孔雨童近年来,因病因伤致残的人群不断扩大.而逐渐兴起的康复治疗本可以降低致残风险,却有半数患者根本不知情."很多人原本可以不残疾,但他们错失了康复机会.其中意识和经费是主要问题."烟台山医院康复科专家说.[截瘫站起来的案例]高位截瘫后 他又站起来16日,记者在烟台山医院康复科病房见到37岁的张自强时,此前高位截瘫的他已经是

张自强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目前他已经可以正常行走。 记者 孔雨童 摄

突然发病让老李一度只能被妻女照顾,现在他已经可以自己走。 记者 孔雨童 摄

□通讯员 叶杏

□本报记者 孔雨童

近年来,因病因伤致残的人群不断扩大。而逐渐兴起的康复治疗本可以降低致残风险,却有半数患者根本不知情。“很多人原本可以不残疾,但他们错失了康复机会。其中意识和经费是主要问题。”烟台山医院康复科专家说。

【截瘫站起来的案例】高位截瘫后 他又站起来

16日,记者在烟台山医院康复科病房见到37岁的张自强时,此前高位截瘫的他已经是走着过来的了。

张自强告诉记者,去年12月11日,他在烟台一个港口装卸面粉。当时吊车正勾着一挂50包的面粉,忽然那一挂面粉袋松动,一包面粉从四五米的空中掉了下来,径直砸向忙碌着的张自强。

【截瘫站起来的案例】高位截瘫后 他又站起来

“那一袋面有100斤,我当时就被砸昏了。”张自强说,他醒来后发现自己浑身动不了,也说不出话,工友们迅速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那袋面砸到了张自强的颈部和右侧肩部,他的第五六节颈椎部分断裂,被诊断为“高位截瘫”。手术后,他很绝望,“动不了,没有知觉,一个男人,往下还有什么价值?”

【截瘫站起来的案例】高位截瘫后 他又站起来

手术后10天,经过医生建议张自强转入烟台山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营养神经的药物用上了,理疗和针灸结合治疗开始了;一边预防因为瘫痪带来的并发症,一边一点一点地从尝试动手指开始。这样过了几十天,张自强握住了吃饭的勺子,然后坐了起来,站了起来,后来开始能走路了。 “能这样我已经很出乎意料了,那时候听见瘫痪很害怕,以为一辈子就那样了。”16日,在烟台山医院康复科,张自强笑着说。

医生告诉他,如果康复进行顺利的话,他还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还敢去干之前那个活吗?”“不知道,现在就想能跑能跳。”张自强说。

医院: 半数病人不知“康复治疗”

半夜脑梗,如今也能自理了

“像他们这样因为外伤、脑梗等原因造成瘫痪、身体正常功能缺失的患者,如果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是可以降低致残风险的,但问题是因为康复治疗是个新兴学科,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接受。”烟台山医院神经科主任梁辉告诉记者。

此前,医院脊柱骨科一项统计数据显示,90%的脊柱、骨折创伤病人手术后需要康复治疗,特别是脊柱、创伤伴有神经损伤的病人,如出现四肢肌力减弱、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的病人,需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在这些病人中只有3成左右的会在手术后进行康复治疗。

神经科的一位医生称,该科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也只有五成左右。

李运江(化名)今年60岁,平时除了血脂有点高,一般这个年纪的中老年病他都没有,年年体检,年年都让老伴放心。但是去年,他突然发病了。

老伴赵女士介绍,那天晚上2点多钟,老李突然跟她叨叨“腿被压麻了”。她起来一看,哪里是压麻了,老李的嘴和眼都歪了,而且歪得越来越厉害。赵女士赶紧把女儿喊起来,一家三口步行到烟台山医院。

医生说,李运江来到医院诊治时已经耽误了病情,全身不能动的他被诊断为脑血栓,血栓的位置很不好。“现在一般静脉溶栓要在3.5小时内治疗最佳,动脉溶栓6个小时内。”医生说,老李很快被推进手术台,但手术后他依然不能动,老伴和女儿一天到晚地陪在医院里,“我觉得这样下去我们俩都得病了。”

在神经科住了23天后,老李的病情稳定了。他被转到康复科进行术后的康复。后来老李渐渐地恢复了知觉,现在除了行走时还有点跌跌撞撞外,很多方面都可以自理了。

“我能走到那。”老李指着阳台的位置跟记者说,一屋子人都笑了。事实证明,李运江不是逞强,他一步步地走了过去。

康复内容很多,并不是“按摩”

梁辉说,康复治疗绝不是老百姓眼中的那种“按摩”,而是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很多方面,某些方面的疗效超过药物和手术。因此,康复治疗是不能忽视的。其中,脑卒中病人在病情稳定后48-72小时就可以介入,脊髓损伤病人术后7-10天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但是,康复治疗还是有它的“黄金期”。烟台山医院康复科徐建波介绍,类似的脑卒中、脊髓损伤最佳恢复期是半年内,过了这个时间虽然也可能恢复,但效果会差。“神经性疾病、脑血管病都是致残最厉害的疾病,国内每年有二三百万新发的病人,七八百万残疾的病人,这些病人假如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他们的身体功能恢复会大大改善。”

治疗不积极,意识和费用是问题

医生告诉记者,相对于应当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群体,实际“康复治疗”的人群远远不够。意识和经费是两个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觉得打吊瓶、手术是治疗,而康复治疗还不如回家养着。”梁辉说,在患者群体中这样的不在少数。也有部分患者对康复不重视,不明白康复治疗完全可能有希望让一个瘫痪的患者站起来。

一位护士称,目前进行康复治疗的花费平均一个月八九千到一万元左右,相对于一些疾病的急性期治疗不算高,但是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经济承受能力肯定是个问题,康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这笔花费肯定不小。”在创伤骨科病房,一位正在住院的患者家属面对是否会选择“住院康复治疗”的问题时这样说。

记者从市医保处了解到,目前住院康复治疗项目已经纳入医保,门诊方面如果属于大病的范畴也可以进行报销,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相关新闻

啥是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二战前后在欧美国家形成并迅速在国际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它以研究、解决功能障碍为核心,以伤残、病残、先天性残疾和老年退行性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病残者生存质量和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为目的。

康复还包括心理康复

“康复医学国外可能发展比较早,二战以后随着战争结束发展起来。”梁辉说,目前我国脑卒中、脊髓损伤、创伤后遗症的康复性治疗较多。还有一些替代的支具在研究发展中。“比方高位脊髓截瘫,不能让他们在床上躺一辈子,要通过支具的研究让他们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个领域学术性很强,进展也很快。”

此外,康复从更大的方面讲还包括认知的康复,如老年性痴呆,智能、心理的康复;包括很多头晕患者平衡的训练康复;包括孤独症、脑瘫的康复,它包括的范围很大。“我们的康复科现在项目比较多,已经有了心理康复的医生。”梁辉说。

烟台山医院康复科的一位医生说,中国老龄化的进程、车祸伤、外伤增多这些年为康复医学提供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