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为什么没结婚】我为什么反感蒋勋
最近在一个书法群,和朋友聊天,聊及蒋勋,又是一场大战。
我很反感蒋勋。
首先,蒋勋的讲座中充斥着无数错误。江弱水有三篇《撕扇记》,他花心思揪出蒋勋非常多的知识性错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来再看。
但是,窃以为这不是重点。
我一直觉得大量的知识积累非常有必要,基础性的知识更是必须。除非个别特别关键的,人们都有口误、记忆模糊等等,这不算太严重的问题(当然满篇都是错,那就是大问题了)。
蒋勋讲美学的问题,除了知识错误多之外,更关键的,在于矮化审美。
美的体验过程,是感性、不能言说的——一幅画打动你,你的心理感受,无法描述;
但是如何审美、学会如何审美,则是很理性、有干货、有标准的事——我们得分析为什么这幅画好、为什么会打动你,这就得从技法、色彩、布局、心理、社会等综合角度探索。
蒋勋的问题在,他在讲如何审美的时候,并没有一点实际的、就事论事的分析,全部是绕来绕去东拉西扯,讲外围毫不相干的东西,不能戳到点子上。并且营造一种“好美啊好美啊”的感觉,让读者进入到这种感觉和情绪之中。
读者在看书、在听录音的时候,也会被带入到这种氛围中,一起觉得好美啊好美啊。可是过了以呢?依旧不懂为啥美、为啥好。
大家如果接触过成功学、安利、传销这类讲座,就会知道,他们特点就是讲感受、讲故事、营造情感氛围,讲成功案例、讲个人体悟。但是一直回避核心观点(比如说成功的几率、成功需要的客观因素等等),全部是在描述各种喜悦、各种美好。
不过传销、成功学之类的情绪渲染,主要依托于所谓的产品和赚钱,在现场比较能起到效果, 你离开那个环境,慢慢就平复了,就恢复理性能分辨对错了(这也是传销为什么要限制人身自由的原因)。
而蒋勋之类的情绪渲染,浸入生活,只要你还喜欢国画、喜欢诗词、喜欢书法、喜欢古典文学,就有可能还在他的语境中不能自拔。
倘若只是影响到审美,那对于普通的我们而言,似乎没有那么迫切的危害——顶多是活得俗点呗,不懂审美嘛;顶多是以“雅”的名义,去努力地拥抱庸俗嘛!
但是蒋勋的危害不止于此。
最为最为要命的是,蒋勋的这种讲法,回避作品本身,不能单纯的就事论事分析,诸如分析作品线条、布局等等到底为什么会产生美感,而去东拉西扯,去讲故事、人生哲理、经验总结等等。
在这种讲法的逻辑中,作品的美好,是由于作者的经历直接造就的。为了把作品的“美”和作者的经历简单挂钩,便造成对“作者—作品”的浅陋化、苦难化、励志化、模式化的解读。
比如,为了讲《寒食帖》,就一定会说苏东坡的苦难,并会渲染、放大其苦难,宣扬苏东坡能够忍受和“享受”苦难,并在苦难中“超脱”出来,《寒食帖》也因为作者苦难而给我们带来冲击。
这样,间接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就十分庸俗:宣讲忍受苦难、沉浸苦难、享受苦难,并以此自矜和为荣——因为你的苦难就是价值,你可以借助苦难感动别人、成全自己。“逆来顺受,自我超脱”,这和于丹的“雾霾论”本质是一回事——不用改变外在,超脱自我、追求心灵的“平静”就可以了。
但是最为吊诡的是,宣讲享受苦难的人,却从来不自己享受苦难~!
所以,他讲美,其实是在讲故事、在讲鸡汤、讲励志、讲成功,在传递庸俗的价值观。打着美的幌子,宣扬恶的价值,是高级版于丹而已(于丹讲昆曲、诗词啥的也是这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