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刘树生 云南省部级领导的楷模——刘树生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3月13日,云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刘树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88岁.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位老干部的壮丽人生和嘉德善行称颂备至,纷纷撰写了怀念他的文章和诗词.刘树生同志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地走了.他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金钱和物质遗产.但是,北国南疆永远留有他坚实的足迹,云南的山山水水永远留有他洒下的心血.汗水,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将永远铭刻在大家的心中.千千万万的人们都会深深地怀念他."怀念是一种最深沉的祭奠,怀念是追思先贤.激发后人,怀念是生命之花的又一次绽放

2014年3月13日,云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刘树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88岁。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位老干部的壮丽人生和嘉德善行称颂备至,纷纷撰写了怀念他的文章和诗词。

刘树生同志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地走了。他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金钱和物质遗产。但是,北国南疆永远留有他坚实的足迹,云南的山山水水永远留有他洒下的心血、汗水,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将永远铭刻在大家的心中。千千万万的人们都会深深地怀念他。

“怀念是一种最深沉的祭奠,怀念是追思先贤、激发后人,怀念是生命之花的又一次绽放,怀念会唤起人们最美好的回忆,怀念也可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和力量……”这富有诗情和哲理的箴言警句,是刘树生在一篇纪念前贤的文章里的话,我们在此加以咀嚼、体味、消化、吸收,并回赠和敬献于他的英灵。或许,这也不失为一种纪念和学习斯人的好方式吧。

践行群众路线的模范

人民是我们的母亲,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无往不胜。——刘树生

刘树生在长期的战斗和工作历程中,与广大群众建立、保持了密切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他在云南六十多年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为人、勤政为民的社会公仆,是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带头人。这里,我们仅撷取他在澜沧、西盟等边境县的一些故事。

1971年6月至1972年2月,西盟相当一部分群众缺乏营养患上浮肿病。刘树生多次率领工作队深入村寨调查了解情况。他到岳宋乡卫生院看望住院的几十位佤族群众,亲切地拉着病人的手,鼓励他们要安心治疗。刘树生再三嘱咐卫生院的领导和医生:“一定要好好为这批患浮肿病的佤族群众治病,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

”他又请求上级及时向岳宋乡派出了10余人的卫生医疗队,调集了大批药品,并给每个病人每日供应二两红糖、二两黄豆。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一个多月后近50位佤族同胞即恢复健康,他们临出院时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拉祜族女干部田乔妹写道:“刘书记关心同志,平易近人。有一次,县委工作组下乡,刘书记叫我去当翻译,当时我带着5个月的娃娃,刘书记说:你背娃娃,我帮你背行李。我哪能忍心让刘书记背装满行李和尿布的背箩呢?我不答应让他背。

到走时刘书记真的把背箩背走了。走到河边他叫我们站住,他说:你们女同志不能踩水,踩水会得病。他边说边歇下背箩,脱掉鞋袜,下水到河里抬石头给我们搭桥,然后站在河中间用手拉着我们过河。到了寨子里,老百姓问我:哑哦巴啦?(拉祜族语:他是孩子爹吗?)我回答说:不是,是我们的县委书记。

老百姓说:哦,县委书记帮背娃娃背箩没见过。晚上我们住在干部石老大家,他家铺着一张床,是给来往客人住的,我叫刘书记睡在床上,他不肯,说我带娃娃睡床上,于是刘书记就睡地铺,中间是火塘,一边是石老大的父母亲睡,一边是刘书记睡。”

曾在澜沧县委办公室工作的何革菲回忆:“有一次我们从东河回上允,在路上遇到一个年纪稍长的农民吃力地背着一盘石磨,要去上允街卖。见老农走走停停、气喘汗流,刘书记叫他停下来歇气,接着就和我们找了一根长长的树杆,把石磨穿在树杆上,两人抬起来,他向老农说:你慢慢来,我们帮你抬到上允街。

就这样一闪一闪地抬了20多里路。到了街上,人们看见书记抬磨,不知为何?他对干部群众也不作任何说明,把石磨亲手交还老农,老农也不知他是县委书记,只憨厚地笑了一声,也未说句谢谢的话。

”“在一个初夏的夜晚,县委正在会议室开会,忽然勐朗乡热水塘后面发生野火烧山,由于风高物燥,顿时火光冲天,那附近又有油库,情况非常危急,刘树生同志站起来,喊一声打火去,就小跑着直奔现场。当时我紧跟他,爬上山坡迅速折下树枝,猛扑野火。勐朗坝干部群众齐出动,在较短时间里就把野火扑灭了。”

刘树生就是这样,始终挺身于最危急的时刻、最艰苦的环境,去做群众最需要、最盼求的工作。他常年深入基层,出现在生产劳动第一线。由于遵守伊斯兰的风俗习惯,刘树生下乡期间饮食极为简单,副食就是一点青菜、咸菜,最多煮个鸡蛋,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

然而,他对别人的饮食起居却很操心,常叫一些同志去他家里吃饭。1963年春节,县委伙食团通知放假3天,给20多个在食堂开伙的单身汉每人发了一小块生猪肉,大家把猪肉随便烤烤吃完后,就不知道怎么度过这个春节了,正在发愁时,刘树生把他们全部请到自己家里吃饺子,一起过了个欢快温馨的春节。

澜沧县文艺宣传队的作曲家聂丽华,是人民音乐家聂耳胞兄聂叙伦的女儿。1964年4月初,聂丽华首次怀孕面临产期,因身体不好,胎位不正,分娩会有风险,加之身边无人照料,她想回到昆明父母家生孩子,便向县委宣传部请产假。

岂料当时有位领导非但不准假,反而斥责聂丽华“不肯在边疆生娃娃是娇气、怕死”云云,聂丽华很伤心,与该领导争吵起来。刘树生听闻后,狠狠批评了那位领导的做法不合情理。为保障孕妇在回家路上的安全,刘树生特意指示宣传队派专人护送她。聂丽华到家的第二天即分娩,结果是难产,幸亏到医院紧急抢救,得以保住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刘树生调离澜沧后,不论职务、地位如何升迁,他都终其一生地热爱和牵挂澜沧人民,都尽力为他们办些实事。刘树生在云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任上,先后10余次到澜沧调研和指导工作。离休后,刘树生仍然以“常回家看看”的心态,每年都去澜沧。

当地百姓载歌载舞欢迎他。拉祜族一边吹芦笙,一边唱自己现编的山歌,来表现他们对这位好领导的由衷敬爱,例如:“这棵大树留得住,是栽在拉祜寨的心窝窝;那个书记留不住,却常在拉祜人的心窝窝。”;“英明果断作决策,带领群众挖穷根。好比战场炸碉堡,身先士卒冲在前” ;“他是澜沧的焦裕禄,又像西藏的孔繁森。哪里有难他知晓,解决妥当又周全。”

最令人难忘的是,澜沧民众每次依依送别刘树生的场景:父老乡亲们自发地簇拥在澜沧江桥头,争相与老书记握手、拥抱,流着热泪互道珍重。刘树生对大家的缱绻深情每每感动不已,曾赋诗抒怀:“滔滔江水流不尽,各族儿女心连心。亲人送我到桥边,拥抱紧握泪满襟。痴情不改到老死,年年回来看亲人。团结一心搞建设,澜沧面貌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