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禅让】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尧舜禹禅让”吗?

2019-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盂子对"禅让"这件事,态度比较暧昧,说法也很巧妙当万章问他:"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他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又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他接着说道:"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昔者,尧荐舜于人,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

盂子对“禅让”这件事,态度比较暧昧,说法也很巧妙当万章问他:“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他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又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他接着说道:“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昔者,尧荐舜于人,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尧舜禹的禅让】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尧舜禹禅让”吗?

《史记》的《五帝本纪》和《夏本纪》对于“禅让制”也是依据《尚书》、《论语》、《盂子》所说而撰述。

然而对于“禅让”的疑问,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怀疑。比如荀子就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而战国末的韩非,不但不承认有“禅让”这回事,反而说舜和禹之所以能继承帝位,是“臣弑君”的结果,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

荀子和韩非子并非仅有的质疑人。在唐代的刘知几在他所著的《史通》中也提到了“舜放尧于平阳”,又说舜是给禹赶到苍梧而死的。而稍后的《史记正义》作者司马贞,引《竹书纪年》说:“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

如果真相真如所说这样残酷,那么《尚书》中关于尧舜禅让的记载就毫无疑问成了虚假故事。现代学者认为尧舜禅让,很有可能是战国时期墨家为了宣传其“兼爱”理论,编造出来故事。因为除了《尧典》和《论语》,更早记载“禅让制”的是《墨子》。

《墨子》中《尚贤》、《尚同》两篇主张贤人执政,不仅是三公,就是天也可选天下贤者而立之。“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把本是黄帝九世孙、有虞氏诸侯的舜,说成是会烧窑、捕鱼的农夫,以此来申述他“尚贤”的宗旨。墨子出身于下层社会,他的政治思想正反映了一般庶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可是,墨家只说过“尧舜禅让”。“舜禹禅让”说又从何而来呢?

近代学者认为是“舜禹禅让”是儒家自己编造的。为了宣讲其儒家“举贤唯用“的理论,盂子在墨家“尧舜禅让”的基础上又“自作聪明”的添加了“舜禹禅让”的故事。把原是百里诸侯的禹说成是匹夫出身。

传了两千多年的“禅让”说被完全否定,实在令人难以信服。然而有关尧舜禹禅让,主要集中在战国时期的儒家、墨家,以及法家的记载中,在其他学派中很少出现。究其原因在于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所有的诸侯王都不再尊奉周天子,而是以武力霸道,以吞并其他国家,扩大版图为荣耀。燕王哙就曾经学过尧舜禹,把自己的国君之位禅让给宰相子之。结果燕国差点被齐国给灭了,成为了大笑话。儒家鼓吹“禅让”完全只是为了推行学说的需要。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以“禅让”转交权利的大多充满着暴力和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谓的“文明”禅让更多是失败者对政权的拱手相让,撕开这层遮羞布,背后完全是血粼粼的“成王败寇”。

所以,历史教科书上关于禅让制的说法,实在可疑。但要解开真相,却需要更多充分的论证才能水落石出。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国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