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绝伦的什么东西 启功:文学家们的书法精妙绝伦 感谢分享转发
大凡旧时的文学巨匠们,其写作工具还大都是毛笔,因为惯用,书法水平往往很高。即便是后来的自来水笔的普及阶段,文人们的往来也大都以毛笔写成书信,这些简短的文字和书法作品往往成为我们观赏文人书法的窗口,比如鲁迅、胡适、贾平凹、余秋雨等,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有观赏之处,鲁迅和胡适属于新文化与旧文化交界处的书法,而贾平凹起于西北,余秋雨生于东南,书法也都算有代表性的,我们先看他们的书法图片:
先说鲁迅的这首诗,看署名,我们可以知道,这是鲁迅先生51岁时的作品,书风渐趋老到,风格朴拙,行气贯通,书卷气浓重,运笔精熟,点画粗细相间,传递着作着气血凝重的思想,实在精妙。
再看一幅胡适先生的书法,看署名处日期,此时胡适69岁,年近古稀,当然人书俱老,书法一望而知,恬然宁静,不慌不忙,就端端方方地表达笔画,安适,舒展,结合内容,读之使人忘俗。
贾平凹的书法力追古朴一路,好多读者说他的书法像小孩子写字,其实全不是那回事,如果深入揣摸,方知古朴自然,书法与人俱老,看似孩童面目,实在圆转朴慧,包藏丰富笔法,也算精妙。难怪贾老师非常乐意用自己的字题自己的书名,并印在封面上。
余秋雨老师的字,我就不列大幅字上来了,就只看署名落款,这是典型的江浙风骨,有兰亭韵致,书卷气浓厚,笔锋圆转,藏露自如,收放全自心出,余、秋雨两方阴阳小印,更添书卷清秀之气,实属上佳妙品。
这些文章大家们的书法自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或者是因为长期从事笔耕创作,或者是浸润文坛日久,风气使然。
(姚鼐像)
在清代的文学家里,有一位大家,名叫姚鼐(音nai,四声,意思是大鼎),(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省桐城人。
我在上中学时读过他的《登泰山记》,当时有些章节要求会背,足见文章精妙,他算是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也算是桐城派文风的创始人。 关于他的书法,启功老先生在自己的《论书绝句》第九十一首,专诗论及,原诗如下: 琳琅诗富容夷韵,洞达书饶婉娈情。一事惜翁真可惜,误将八股榜桐城。 我们来逐句解释一下:
第一句,琳琅,本义是指精美的玉石,这里用以比如比喻姚鼐的诗非常精美。诗富容夷韵,诗歌充满平易气韵,容夷,平易。
第二句,洞达,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集合。书饶婉娈情,书法富有有韵味如年少美貌婉娈的舞姿。
第三句,一事惜翁真可惜,有一件事对于姚鼐先生来说太可惜了。
第四句,误将八股榜桐城,上面说了,姚鼐是桐城派的文坛领袖,与方苞并称,但是方苞的文风,归有光曾经批评为以史汉笔法写八股,不管情态如何,毕竟是八股文,因此启功叹息姚鼐与方苞并称桐城文坛领袖。
(姚鼐书札)
启功先生在诗的注解里,称姚鼐的诗,甚至有超过袁枚的,更不用说同时代的其他文人,而他的书法,比他的诗更要好,原因是在书写之时,无意求工,但却处处又见深厚功力,自家面目尽显,称如赵尧生先生评价的“纸墨似相恋”用以评价姚鼐的书法,静静想一想,纸跟墨之间互相依恋,太精妙了。
唯一可惜的是,方苞以八股之法为古文,又以古文之法为八股,形成了冠绝一朝的桐城文派,而姚鼐风格完全一致,这是诗、书、文中最值得惋惜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