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的三个人物】最熟悉的陌生人——《名人传》读后感

2019-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四百多页的一本小书,囊括的全是世界级的巨匠.书本写了三位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书本的作者也是位名人--罗曼罗兰--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书本的翻译是我国大名鼎鼎的翻译家,傅雷.这不是一本用于消遣的传奇故事--成就是传奇的,但过程却是那么真实.罗曼罗兰用他深邃的目光,看着这三位名人直穿心底.作者没有卖弄他们的名声地位,更没有用他们的痛苦博得读着的同情.他跟他们一样,带着一股力量在叙述,努力讲明白他们为何伟大,如何涅槃.经历过的苦楚转化成了力,遭遇过的失败启迪着下一段人生旅途.黑暗在他们

四百多页的一本小书,囊括的全是世界级的巨匠。书本写了三位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书本的作者也是位名人——罗曼罗兰——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书本的翻译是我国大名鼎鼎的翻译家,傅雷。

这不是一本用于消遣的传奇故事——成就是传奇的,但过程却是那么真实。罗曼罗兰用他深邃的目光,看着这三位名人直穿心底。作者没有卖弄他们的名声地位,更没有用他们的痛苦博得读着的同情。他跟他们一样,带着一股力量在叙述,努力讲明白他们为何伟大,如何涅槃。

经历过的苦楚转化成了力,遭遇过的失败启迪着下一段人生旅途。黑暗在他们面前是不存在的,即使短暂经历,都无法遮盖他们心中的光明。善与爱充满了心灵,印刻在他们的血肉里,激发伟大力量让这无情的世间无法把他们压垮。看完《名人传》,让人感觉真的认识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的精神印刻在了心底,而不啻是停留在耳间。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自己的结构目录,分别写了三位名人。

——贝多芬是家喻户晓的英雄,生于德国波恩,从小被父亲压迫练琴。传奇故事里,他是一位失聪的音乐家。失聪和音乐家,仿佛是一对反义词,但他做到了,所以伟大。但在罗曼罗兰笔下,真实的故事不止如此。

贝多芬的煎熬来自于耳聋,但不仅限于此。“耳聋,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灭亡,但对于音乐家来说却是整个世界的灭亡。”贝多芬不能听到自己的音乐已带给了他最大的困难与苦楚,而不能与人沟通心灵、参与社交场合把他几乎带到了绝望的境地。

贝多芬热爱与人交流,但耳聋让他羞于见人,自尊心让他不能接受这悲惨。曾经有过好几年,他不让人们知道他耳朵患上了疾病,甚至对于身边至亲的人都隐瞒不说。作为一个音乐家,他不能与音符互动,不能与演奏家和观众互动,他是多么的寂寞。他只能独处,世间误会他,孤独成了贝多芬全部的世界。

在这绝望的悬崖边,上帝还不放过这可怜的人儿。具有运动家体格的贝多芬体弱多病,除了耳朵,长年累月的肚子疼也让他苦不堪言。强壮的外表下却装着病佯的躯体,他越是斗争却越来越恶化。再加上侄儿的低贱行为——崇尚善与爱的贝多芬,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侄子却换来了侄子叛逆——以及一次次爱情的失败和经济上的贫困,他的世界鲜有一缕阳光。

贝多芬的伟大,不仅是克服了种种困难直到在音乐上有所建树——这只是一个励志故事。贝多芬在人类创造快乐的心灵上和人类音乐历史进程上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不但没有打到贝多芬,反而让他用心创造出了人类的普世快乐。外在的欢乐已经全都熄灭了,但他内在的快乐却在音乐中得到创造和体现。贝多芬用他高尚的品格、对人类的大爱和他与生俱来的力,创造出全人类的快乐。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和维也纳会议时代,在那个打破被钳制的旧世界的时代,他是一名心怀对人类的爱和善、崇尚民主自由的先锋。

每天身在耳朵的轰隆声中,贝多芬的音乐对他来说就像是无中生有。它们美妙、它们气势磅礴、它们开创了音乐历史的先河。虽然那时的欧洲距离中世纪已有三个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启蒙运动等等,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还是受到宗教和贵族阶级的钳制。

贝多芬之前的音乐就像是八股文,讲究格式而不在乎音乐本身所能体现的内容。音乐只是为有权阶级服务的工具,没有血肉的灵魂。音乐还没有走入人们的灵魂、反映大众的思想。所以当人们听到贝多芬所谱的歌曲的时候,在那一瞬间,心被抓住了。贝多芬的音乐打破了传统八股文的格式和体制,着重音乐本身的魅力,在音乐历史上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人人都知道米开朗琪罗,可能是因为名字朗朗上口,但对他的生平却不胜了解。米开朗琪罗生于意大利翡冷翠(佛罗伦萨)贵族,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与另外两名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拉斐尔、达芬奇的关系并不融洽。生逢中世纪末期,他深受几代教皇的爱戴。

米开朗琪罗的伟大来源于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他的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虽然题材仍然是教皇交办的神和圣母居多,却采用了古希腊的形式。用白石雕刻的神像,体现人力的力与美,神像不再是神,而是人。在被禁锢的中世纪之后,米开朗琪罗深受但丁的影响,崇尚人体,这是伟大的思想解放。

可能他并不自知,依然禁锢在宗教的道德绑架下,但艺术已体现了他潜意识的思维。这种自我与本我的冲突让他痛苦,但他勇敢地冲破自我,在艺术中把本我表现的淋漓尽致。

米开朗琪罗的伟大来源于天赋。他虽自律刻苦,但天才已在他身上显现。他的杰作众多:西斯廷教堂、《大卫》、《摩西》、《奴隶》、《最后的审判》等,经过几个世纪的岁月,精美之程度仍让人唏嘘。

米开朗琪罗的痛苦来源于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生逢中世纪末期,几个世纪宗教的信仰已深入骨髓。他对神的信仰根深蒂固,把基督教在人世间赎罪的思维印刻在骨子里。他与贝多芬不同,他不信仰快乐、不信仰个人能改变这个世界。

他从物质上与精神上苛求自我,不敢享乐、不敢松懈,时刻紧绷着神经去完成自己在人间的使命。然而,他又从心底里鄙视世俗,包括教皇、拜金、嫉妒等等一切世间的。米开朗琪罗在这种近似精神强迫的痛苦状态下度过了一生。

尤里乌斯二世的坟墓,耗尽了米开朗琪罗的大半生。这是一项承诺,他既已许下便必定要兑现,即使教皇为他说情,即使工作已经不堪重负。当他在年迈时终于完成这项工期时,他更像是完成了对自己的赎救。尤里乌斯二世后代的追逼只是从外界给予他更大的压力,内心深处,他已经在道德层面把自己压的喘不过气来。

物质与米开朗琪罗而言,只能维持在最低水平;金钱对他而言,是为了给他完成在凡间赎罪的工具。他把金钱散给他的学生们、贫苦人们、兄弟们,却痛恨他们只看到金钱,却没有高尚的品格。

他既痛恨这些为了他的作品、他的金钱的人,后深怕在这尘世间落下更深的罪孽——这便是米开朗琪罗痛其一生的根源——精神上的钳制与解放的冲突。

——托尔斯泰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巨匠,没有人没听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著作。托尔斯泰生于19世纪中期俄国贵族,一生参与过战争,回归过乡田。读了罗曼罗兰为他写的小传,深感托尔斯泰是在用生命谱写文章,他把他的一生都写在了纸上。他研究宗教、艺术、哲学等等领域,不断将自己的一生与理论相结合。托尔斯泰就像是一位凌驾于人类的老人,目光深邃独到,思维敏捷独特。

他用犀利的目光阅读前人的书本,他用瘦弱的身体体会世间的一切。他思索自己所有的经历,思考世人所处的处境;他读理论,他用理论,他发展理论。托尔斯泰用他那颗充满光明的、高尚的心,去检验世间的一切。

托尔斯泰一生写过无数作品,日记、小说、宗教理论、艺术理论、教育书籍,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他想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传达给所有人,他想用他明亮崇高的心照耀世间。在这崎岖的探索之路上,他是一位普通人,有过明朗的想法,也有过狂乱的纠结;有过偏激的批判,也有过真诚的信仰。托尔斯泰的小说中有很多他早年经历以及早年人物的影子,阅历和思考的深入推进着他小说的深入,《复活》是他七十岁时候的著作。

托尔斯泰思想影响之深远,不仅在于小说之文学。如果只将他当作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或者再加上一位理论家的身份,那也太过简单。他的思想更逐渐步入普世大爱,为了全人类的进步而思考着。印度民族解放领袖甘地的思想深受托尔斯泰影响。他的“非暴力不合作”哲学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实践,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有着不断的探索。

罗曼罗兰写的三位名人之伟大,都离不开他们自身不可多得的天赋、异常刻苦坚毅的性格,以及高尚向善的红心,在音乐、雕塑和文学方面树立了高高的旗帜。但在这些红旗飘扬的背后,却是不同时代的天空。他们的伟大离不开时代性,他们的伟大更在于对那个时代的创造性与开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