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改装】卡尔·蔡司:百年追光者的“第二面孔”

2019-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军迷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军工名企人人耳熟能详.美国的洛马和波音公司.俄罗斯的苏霍伊设计局和金刚石-安泰公司--不过,除了这些军工名企,还有不少军品研发成绩骄人却在军工领域鲜为人知的大型企业.曾风靡一时的手机行业领军者诺基亚,是著名的萨克TRG-42狙击步枪和Valmet M60步枪的生产商;"您身边的热水器专家"A.[追光者改装]卡尔·蔡司:百年追光者的"第二面孔"O.史密斯公司,是生产航空炸弹的企业;三星集团是韩国重要的军工企业,生产过K-9式155mm自行榴弹炮

在军迷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军工名企人人耳熟能详。美国的洛马和波音公司、俄罗斯的苏霍伊设计局和金刚石-安泰公司……不过,除了这些军工名企,还有不少军品研发成绩骄人却在军工领域鲜为人知的大型企业。曾风靡一时的手机行业领军者诺基亚,是著名的萨克TRG-42狙击步枪和Valmet M60步枪的生产商;“您身边的热水器专家”A.

【追光者改装】卡尔·蔡司:百年追光者的“第二面孔”

O.史密斯公司,是生产航空炸弹的企业;三星集团是韩国重要的军工企业,生产过K-9式155mm自行榴弹炮以及著名的K1主战坦克等武器装备。这些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不仅民品畅销全球,军品也在军贸市场非常活跃。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跨界名企》专栏,带您探寻这些跨界名企背后的“第二面孔”。

【追光者改装】卡尔·蔡司:百年追光者的“第二面孔”

生活中记录美好画面,战场上瞄准“生死”瞬间

卡尔·蔡司是什么?在不同人眼中,它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对摄影发烧友来说,卡尔·蔡司意味着“咔嚓”一声,记录生活美好瞬间;在游戏玩家看来,激烈枪战中打开“98k”狙击枪倍镜的那一刻,这款因装备卡尔·蔡司瞄准镜的二战名枪,能在游戏中瞬间将对手“爆头”。

【追光者改装】卡尔·蔡司:百年追光者的“第二面孔”

起源于19世纪末的卡尔·蔡司公司,是世界光学领域的龙头企业,出品的镜头在传统相机领域是“高贵”的代名词,不少摄影发烧友以拥有卡尔·蔡司镜头为荣。作为一家百年老企业,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技术公司之一。

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提起卡尔·蔡司,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照相机镜头等光学设备。事实上,透视这位百年追光者的“第二面孔”,它不仅在光学镜头领域被人标榜,在武器装备领域也创造出诸多辉煌成绩。卡尔·蔡司的产品,如头盔瞄准系统、传感器、潜望镜、激光测距仪、热成像系统、瞄准具等,都对相关武器装备研发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战时期,军用光电产品应用到了战术观测上。为了夺取战争胜利,交战双方在光学技术上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当时,德国的光学技术最先进。其中,蔡司光学仪器厂蜚声世界。他们的产品装备在“豹”2A6主战坦克、德国214型潜艇上,让这些装备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说到卡尔·蔡司公司的军工产品,就避不开声名远扬的6×30望远镜。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外形现代化、性能优异的6×30望远镜,一直是德国军官的“宝贝疙瘩”。一战后,由于政策允许,不少军官主动购买6×30望远镜,作为个人使用。后来,德国将6×30望远镜作为军队标准望远镜。那个年代,不少与军事有关的新闻中,都会提到“在6×30望远镜注视下”这句话。

当时,卡尔·蔡司公司还生产了一些其他类型的军用望远镜,包括为德国潜艇部队生产的 8×60 望远镜,该望远镜具有极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至今仍受望远镜资深收藏家的热捧。无论是零件装配组合,还是外观设计,卡尔·蔡司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品质一流。

卡尔·蔡司的光学器材在德国武器装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供潜艇使用确定目标方位的双筒望远镜、超广角大口径双筒望远镜、88 mm反坦克炮的测距机等装备。在6×30 望远镜的基础上研发的8×30望远镜,其精巧的设计外观、广阔的光学视野令人赞叹。尤其是这款望远镜色彩还原度高、色差和像散小,这样的性能对提升军用观察精度来说尤为重要。

三位“合伙人”的传奇经历,只为传承那抹“经典蓝”

如今,卡尔·蔡司的“小蓝标”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纵观卡尔·蔡司公司的业务版图,40多个国家拥有20多座工厂、50多个销售与服务机构以及25个研发机构,拥有超过2万名员工,每年营收总额达10亿欧元,这样的成绩让人赞叹。

不过,卡尔·蔡司公司在成立之初,只是一个“蜗居”在小胡同内仅有几名员工的“小作坊”。风云变幻,卡尔·蔡司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长,成为当今大家熟知的光电行业的“领军者”?

耶拿,一座令光学界人士肃然起敬的德国小城。170多年前,一家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制造车间在这里诞生,时年30岁的机械工卡尔·蔡司开始创业起步,制造放大镜和显微镜,这便是现在卡尔·蔡司公司的前身。

事实上,这位奠定了德国光学设备基础的人,曾经只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在业界并不起眼。卡尔·蔡司从学校毕业后,来到耶拿,开始了学徒生涯。他是一名极其勤奋的学徒,除了师从一名博士虚心学习技能外,还到当地大学旁听各类课程,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最初,这家“小作坊”只是制作、改进一些不同类型的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1861年,凭借出色的设计,卡尔·蔡司制造的显微镜在一次工业展览会上获得金牌,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科学仪器。15年后,卡尔·蔡司终于在光学仪器制造方面站稳脚跟,员工规模也扩大到了 20 多人。

当时,制作显微镜普遍采用的是“试错法”,通过更换镜片,改变镜片间距,找到可用的光学系统,这种方法低效且结果并不十分准确。在制造显微镜的过程中,卡尔·蔡司和很多员工都发现,累加镜片可以增加放大倍数,但随着镜片的增多,放大细节的能力并不出色。踌躇之际,卡尔·蔡司邀请到耶拿大学的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加盟合作。他们艰苦攻关了6年,终于研制出一款光学性能超越所有同行产品的显微镜。

虽然卡尔·蔡司和恩斯特·阿贝成功制造出了先进的显微镜,但显微镜上的玻璃一直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短板。这时候,第三位“合伙人”加入到研发队伍中,来自德国维滕的化学家奥托·肖特研究出一种玻璃制造工艺,可以生产出具有全新光学特性的锂玻璃。得益于两位专家的支持帮助,卡尔·蔡司公司的光学镜头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之后,卡尔·蔡司——这个商标闻名世界。

有一段传奇经历,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卡尔·蔡司去世后,按照遗嘱股权转到了他的儿子洛迪里克名下,洛迪里克又将股权转让给恩斯特·阿贝。一年后,恩斯特·阿贝成立了一家基金会,将自己的股份和资产全部转到这家基金会的名下。不过,这家基金会的名字依旧是曾经的好友卡尔·蔡司。至今,卡尔·蔡司基金会仍然是卡尔·蔡司公司和肖特公司的独家产权所有人。

见证历史风云变幻,品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

作为百年老企,卡尔·蔡司公司在追求卓越、品质第一的理念推动下,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和品牌魅力。

没有一家瞄准镜制造商,像卡尔·蔡司公司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它是NASA的战略合作伙伴,人类在太空中使用的第一款镜头、人类首次登月时使用的哈苏相机镜头都是来自卡尔·蔡司公司。

当然,这家百年老企也曾面临过生存危机。二战后,“柏林墙”将德国一分为二,同样也分裂了卡尔·蔡司公司。在盟军与苏联签订德国分治协议前,意识到耶拿可能会落入后者之手。于是,他们在撤离时带走了卡尔·蔡司公司大部分管理层和科学家,并用卡车将这些专家运送到美国控制区域。此后,这些专家在西德重新建立了同名公司。苏联则主导了东德的卡尔·蔡司公司,控制了当地的工厂。

自此,两家卡尔·蔡司公司独立经营,两者之间的对立持续了近50年,直至“柏林墙”倒塌才实现合并。在此期间,尽管处于分裂状态,但一墙之隔的“东蔡”“西蔡”并没有放弃对技术的追求,二者都标榜自己是卡尔·蔡司公司的“真身”。正是这种“试图超越对方”的竞争,使卡尔·蔡司公司在光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两德统一后,两家卡尔·蔡司公司合并经营,总部设在奥伯考亨,拥有3500名员工,在世界很多地区都设有分厂。进入数码时代,依靠卡尔·蔡司公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公司在单反市场取得成功;在手机领域,是否配备卡尔·蔡司认证镜头几乎成为手机拍摄功能强大与否的标志,也成为众多手机厂商宣传产品的噱头和卖点。

作为德国三大光学品牌之一的卡尔·蔡司公司,早早便打上了品质创新的深深烙印,并不断将创新成果应用到企业的最新产品中。在他们的研发人员看来,创新是一条漫长的旅途,一些经典项目取得成功之前,可能有六七年甚至十年都是在创新探索的路上。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卡尔·蔡司公司将总营收10%的金额投资到新技术的创新研发上。被称为“科学家创业友谊典范”的卡尔·蔡司基金会,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确保科研项目不会中途夭折。

纵观历史风云变幻,卡尔·蔡司公司历经坎坷却屹立不倒。追寻背后的成功秘诀,或许能够从一封布满灰尘的书信中找到答案。19世纪,达尔文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中写道:“拜托转告蔡司先生,请帮我挑选一台高品质的蔡司显微镜给我的儿子,这样他就可以同我进行更精准的科学研究了。”

矢志品质创新,是始于卡尔·蔡司公司创立之初的烙印,也是一家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占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