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穆宗和唐宪宗的关系 唐宪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联合宦官杀掉的吗?
唐宪宗死于政治谋杀,被郭贵妃、唐穆宗联合宦官杀死是毫无疑点的。
简单梳理一下唐宪宗立太子的时间线,事情过程基本一清二楚。
八月,壬戌,以妃郭氏为贵妃。 丁卯,立皇子宁为邓王,宽为澧王,宥为遂王,察为深王,寰为洋王,寮为绛王,审为建王。
郭贵妃为后宫之首,但是没有皇后地位。
丁卯,制立长子邓王宁为皇太子。宁,纪美人之子也。
辛亥,惠昭太子宁薨。
太子李宁,纪美人所生,立为太子后两年早夭。此时唐宪宗立太子的规则就是立长。
秋,七月,乙亥,立遂王宥为太子,更名恒。恒,郭贵妃之子也。诸姬子澧王宽,长于恒。上将立恒,命崔群为宽草让表。群曰:“凡推己之有以与人谓之让。遂王,嫡子也,宽何让焉!”上乃止。 庚戌,更名皇子宽曰恽,察曰悰,寰曰忻,寮曰悟,审曰恪。
郭贵妃之子李恒被立为太子。但是这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唐宪宗要让澧王李恽写让表。可见,在唐宪宗心里,李恽是占着立长的席位的。只有李恽写了让表,李恒当太子才名正言顺。此时朝廷群臣已经参与了关于立太子的辩论,可见后宫的争斗已经非常明显化。
群臣累表请立德妃郭氏为皇后。上以妃门宗强盛,恐正位之后,后宫莫得进,托以岁时禁忌,竟不许。
这又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唐宪宗坚持不立皇后。是因为女色还是其他理由,唐宪宗的本意我们不去深究,不立皇后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李恒到底是算不算嫡子,母不能以子贵,子能不能因母失位?长子李恽是不是还有机会?
李绛屡以足疾辞位。癸卯,罢为礼部尚书。初,上欲相绛,先出吐突承璀为淮南监军,至是,上召还承璀,先罢绛相。甲辰,承璀至京师,复以为弓箭库使、左神策中尉。
唐宪宗将吐突承璀调回权力中心,为神策军左军中尉。神策军左右两军中尉手握皇家禁军指挥权,皇帝的生杀大权全握在手里。
初,左军中尉吐突承璀谋立澧王恽为太子,上不许。及上寝疾,承璀谋尚未息。太子闻而忧之,密遣人问计于司农卿郭钊。钊曰:“殿下但尽孝谨以俟之,勿恤其他。”钊,太子之舅也。
吐突承璀明显发现关于太子之位有活动的余地。后宫的暗中斗争持续多年,非常激烈。这段郭家人的记载很可能是事后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足为信。
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其党类讳之,不敢讨贼,但云药发,外人莫能明也。
这一段是明显的春秋笔法,下面一段话才是重点。
中尉梁守谦与诸宦官马进潭、刘承偕、韦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吐突承璀及澧王恽,赐左、右神策军士钱人五十缗,六军、威远人三十缗,左、右金吾人十五缗。
右军中尉梁守谦和王守澄等人,迅速杀掉了吐突承璀和李恽,并大量赏赐禁军金钱。试问,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一个亲王,一个神策军左军中尉,能在皇帝死去的一天之中,政局混乱的情况下,突然之间被杀掉吗?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事实上,杀掉唐宪宗只是唐穆宗等人行动的一部分,杀掉唐宪宗,澧王李恽,吐突承璀,夺走左军兵权,整个一串行动才是这次政变的主体。杀掉唐宪宗,甚至不是这次政变最难最复杂的部分。
而且根据黄永年先生的考证,根据出土的唐墓志,唐穆宗在继位之后立刻改元永新,但是当时的惯例是要延续先帝年号,到继位后的第二年初才会改元。继位立刻改元的行为是在政治上出现重大转折才会有的事件。在唐穆宗改元之前,唐朝上一次继位即改元,还是唐玄宗逃亡,唐肃宗自立的时候。
唐穆宗在正月二十七杀死宪宗之后,于二月登基立刻改元永新,之后又发现这样做似乎会引起舆论对自己帝位正统性的怀疑,所以销毁了这方面的历史资料,并按着惯例,于第二年正月改元长庆。但是已经入土的墓志无法被窜改,留下了他得位不正,欲盖弥彰的行为。
其他人的行为也从证明了这次政变的史实。唐宣宗作为一个惯能隐忍的皇帝,能冒天下大不讳杀死太皇太后郭氏。胸中的恨意也算是一种侧面反映。
己卯,太皇太后郭氏崩于兴庆宫。 初,宪宗之崩,上疑郭太后预其谋。又,郑太后本郭太后侍儿,有宿怨,故上即位,待郭太后礼殊薄,郭太后意怏怏。一日,登勤政楼,欲自陨。上闻之,大怒,是夕,崩,外人颇有异论。
唐宪宗是个复杂的皇帝,有功有过。在宪宗之前,宦官有权无印,给宦官印信就是自他而始,从他以后宦官“纠绳军政,事任专达”,直到后来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