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晗主持人 【人物专访】深圳卫视主持人陈晗:信念是一颗种子
陈晗,深圳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目前担任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栏目(陈晗特搜)板块制作人以及《第一时间》栏目制作人,曾经主持《深视新闻》、《今日视点》、《经济圈》、《法制纵横》、《文化大讲堂》等栏目。
晚上八点,深圳中心书城COSTA咖啡馆,陈晗风尘仆仆赶来。点好咖啡,他单刀直入,直奔主题:“作为一个资深新闻记者,我了解你们的目的,知道你们要什么,但我说的未必是你们想要的。”没有拐弯抹角,言语铺陈直叙,无矫揉造作之成分,北方人的直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很快,他的回忆把我们带入他16年前学**教练型领导力的往事中。
我不是被感召的,而是自己主动找上门
“年轻的时候一些人一些事是刻在生命当中的,我依然可以很清晰地记得,查慎那个时候写歌的样子,也记得露珊戴个很漂亮的帽子的样子。当时查慎是一个很有才华、很帅、小有名气的歌手,露珊很阳光、爱笑,腼腆而单纯,美女一枚。而我当时是深圳电视台一个很年轻的主持人。”时隔多年,当年的查慎、露珊如今成了很牛的教练型领导力训练导师,而当年差点去做导师的陈晗依旧活跃在电视屏幕前。这是一场关于青春与梦想的记忆。
“我不是被感召的,而是自己主动找上门。当时我们台一个女主持人,有个朋友请她吃饭。那个朋友正好在学教练型领导力课程,于是我也去了,第一次谋面,那个朋友跟我说:来上课吧,我相信你行的。我永远记得那个眼神——你懂的!”说到这,我们忍不住相视会心一笑。“当时我就想,我天,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还说帮我先垫上钱。当下挺感动的,我是河北人,很要面儿,就想人家话都说到这份上,那我必须去啊。”说完,他又笑了。
按他的话来说,那时的他,一个小年轻儿刚进电视台,挺屌的,耍帅。进课程之后,大家都说他爱演,装。于是,每天被回应成了家常便饭。“其实我们是在学校的时候被塑造成这个样子的。因为专业的培养就要求你这样的,一板一眼的。所有人都回应我爱演啊,装啊什么的,反正进去之后就挺痛苦的。”他解释。
即便如此,他还是很投入——“那个时候的状态就是,上完教练型领导力一二三阶段还不行,那就上CP;上完CP不行,就去当教练;教练不行,就差当导师。”他还真的也差点去当导师了,“但被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太太给拉住了。”
那时的陈晗,也就20多岁,和所有的深圳人一样,渴望在深圳实现梦想,渴望学**,而那个时代,风靡的也就只有陈安之的成功学以及教练型领导力课程等几门训练,可选择的并不多。
必须承认教练型领导力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千万别说这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
“必须承认教练型领导力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千万别说这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他说。“说它重要原因是,我在里面找到了终身伴侣,同时也结交到了一帮朋友,多年以后,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定期相聚。”
他强调,在教练型领导力学**过程中,肯定要认真地、百分百地投入学**,但课程结束后,在生活中要有个理性的认识,千万不能觉得一门课程可以包办一切,一劳永逸。生命是个复杂的过程,学**也是多层面的。任何人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说上了门课就成功了,那是成功学的营销套路,他个人非常反感。
上完了教练型领导力课程后,2006年他还去北京大学修**了佛学研究生专业。现在,他最喜欢王阳明心学以及中国历史,尤其是文化史。
“中国文化里有很多有生命力的东西,就拿儒学来说,很多人以为就是八股文章,其实,孔子时代的儒家精神是非常精进入世的,你看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是,信念不动摇,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中国文化根脉里的东西。佛家讲,起心动念,这个念是念头,正向的念头其实就是信念。信念就像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撒在合适的土壤里在合适的时候就会生根发芽长大,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坚持。
我想做个吊装工人
在深圳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城市,陈晗自嘲自己“非常蝇营狗苟”的活着,有梦想,还有情怀。这个时代和生活是多元的,思想是多元的,科技每天都在更新,作为一个70年代人,为了不落伍,你只有每天去努力去学**去升级更新自己的思想。
陈晗是电视主持人,曾经主持《深视新闻》、《今日视点》、《经济圈》、《法制纵横》、《文化大讲堂》等栏目。他还做记者,长江抗洪的时候他奔赴一线采访,2008年非典,他是深圳媒体第一个进入非典病房的记者。“作为新闻记者,就得出现在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时刻。”他强调。
以前做新闻和评论性报道,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久了觉得成天播负面的不好,于是申请转到民生做自己的版块,叫陈晗特搜,属《第一现场》栏目。“拍一些好玩儿的,生活探险式的,哪儿好玩,哪儿好吃,轻松愉快。”他说。于他而言,有多大名气没有意义,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更重要。
他还拍记录片,做晚会,拍广告……。他希望能拍出一部好的纪录片,记录这个城市有意思的一些人和事。
作为一名记者,关注身边有意思的人是职业**惯。“早就听查慎说薛国顺是一个很棒的人。其实像我们70后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心中有某种情怀和梦想,就是生命中不一定要挣多少钱,但是要完成一件事情,就是要对自己的生命有交代。”他说。
陈晗说他采访过码头的吊装工人,他们在几十米高的塔吊上工作,“集装箱是方的,有4个卡位,那个接孔从高处看比针眼还小,塔吊工却可以准确无误地把集装箱一个个地叠上去。这些工人一个月只有几千块钱的工资,在深圳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他们在工作所展现的却是一种认真、专注、专业的高品质,这也就是稻盛和夫说的那种专业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他希望自己也可以像装吊工人一样高品质地工作。
记者工作,让他结识了各行各业的很多优秀者,见多自然识广,普通人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职业,虽然不能带来财富,但是同样可以获得自我的提升。他说,“深圳这座城市,好就好在你可以随时找到一些和你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一起谈梦想,一起往前走。”
生活中的陈晗,充满了两面性:喜欢喝酒,经常自己在家喝上二两,一到周末,好友相聚肯定是酣畅淋漓。在他看来,和老朋友坐在大排档里吃烧烤喝烈酒是人生一大快事。当然,喝多了还是挺难受的,于是健身养生又成了他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爱好。每天早上起来,无论多晚他都去公园转一圈,站桩、打坐、辟谷,太极形意,道家佛家的功夫都有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