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耽美文主受万人迷 3岁娃成“ 社交万人迷”?火爆的万元情商班引热议
5月11日上午10点半左右,在南京中山东路的一家情商教育机构,20 多位家长坐在休息区等候孩子下课。其间,还不断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上课。
在情商培训机构外等待的孩子家长
一位爷爷带着3岁多的孙子来上课。小孙子刚出电梯,就不愿意往教室去,直说," 上课不好玩,害怕 "。
这位爷爷告诉记者,孙子还没上幼儿园,爸爸妈妈希望报个情商课先锻炼锻炼胆量。不过他也坦言,"这哪儿是学习,就是来玩儿的。" 在与爷爷僵持了10多分钟后,小孙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 "人生第一课 "。
3岁就能上情商课?这里一位培训老师告诉记者,课程面向的是3~12岁的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能力,他们设置了最适合的课程。比如,3~6岁主要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7~12岁的课程内容则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比较多。她强调," 由于理解能力弱,3岁以下还很难理解和使用上课所讲的内容。"
而在另一家情商教育机构,这里的课程设置覆盖了9个月到15岁的儿童。工作人员称,仅一个分校,选择0~3岁课程的就有五六个营,一个营是一个班,每个班3~6个人。
情商培训机构内,孩子在休息区域玩耍
课程费用:
一年至少万元出头
多家情商教育机构针对不同年龄段推出了相应的收费套餐。比如,0~3岁一年的情商课收费在万元出头,3~6岁年龄段的则要近2万元,两年课程则要3.6万元。平均下来,一个课时在100~200元之间,比普通的课外辅导、艺术类培训价格还要高。
上课内容有啥?
包含情绪认知、社交能力等
多家情商教育机构的宣传资料都提到,情商是相对智商提出的概念,情商高低主要取决于后天培养,主要是指人在同理心、情绪管理、自信心、社会交往、挫折抵抗等方面的能力。
在这家培训机构向家长展示的一份宣传资料上,记者看到,0~3岁主要上的是亲子课程,以体验式游戏为主,有包括"社交万人迷"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涉及情绪认知、建立安全感等内容。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课程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较强的自信,包括和父母安然分离、愿意与他人分享等。
" 一些安全感建立得比较好的孩子,一段时间的情商课后就能独立上课,这说明适应能力在提高,也为孩子以后进入幼儿园做铺垫。"
老师水平咋样?
暂时还没有标准
作为新兴事物,情商课教师的师资能力暂时没有来自管理部门的"硬杠杠"。对此,多家情商教育机构表示,招聘的老师均需具备教育或心理相关的资质证书。上岗前内部还会有严格的培训,涉及专业课程、应对家长、销售等能力培训。
到底有没有用?
有家长说变化不大,有家长说还不错
两年前,南京市民李女士就给刚 8 岁的女儿报了一个情商班。谈及最初报班的原因,李女士坦言,最开始觉得孩子性格稍稍偏内向,希望情商课能帮助孩子更善于表达自我、表现自己。但是两年下来,李女士发现,女儿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在孩子培训的过程中,李女士注意到,培训机构师资存在不稳定性。她和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正式去上课时,才发现实际授课和试听老师不是同一个。
"从知识储备、专业素质、授课能力等来说,实际授课的老师都达不到我们的期待。" 李女士说,很多家长对此都有意见,直到最近才换了一位看起来更为专业的老师。
不过,也有家长表示,上了情商课后,孩子变化挺大。上二年级的小雨(化名)外婆告诉记者," 以前孩子不太爱说话,有些内向,现在活泼开朗了不少,还交了不少朋友。"
对这种情商课,网友大多吐槽是智商税。
专家观点:
最好的情商教育就在家庭生活里就有情商课
到底什么是情商?一些情商教育机构给出的阐释正确吗?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认为,情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殷飞告诉记者,大家在生活中所说的情商主要指懂得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能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正常的情绪表达。
比如,如果有情绪,在表达时能做到既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用类似写日记、看电影、跑步等恰当的方式将情绪宣泄出来。
儿童有必要上情商课呢?
殷飞明确表示:" 所有情商课包含的内容,我们生活场景中都已经具备。" 他解释说,孩子有情绪、发脾气都是某个成长阶段的表现,这些都需要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不需要上特定的课程。"
比如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只需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正常的磨炼。家长不能有意识地掩盖错误、帮助孩子承担,而应该允许孩子在一定的消极情绪中不断调整自己,在面对和解决困难中成长。"
“最好的情商教育在家庭。" 殷飞告诉记者,孩子处在正常的家庭里,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情绪是正常的,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学会体察别人情绪、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表示,情商很重要,但真正需要培训的孩子不多,只有部分特殊的孩子,比如确实有情绪障碍的,才需要专业医生指导。
对于部分家长担心孩子没自信和内向问题,殷飞表示:" 一个孩子性格有内向、有外向,家长要接纳孩子个性。
同时,也要让每一个孩子认识、了解自己的个性,并引导孩子按照个性特色正常发展,不能强让孩子从内向变成外向,这本就不是孩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