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彪战死金门 张大彪和邢志国谁厉害?55年应该授予什么军衔?
在晋西北的李云龙独立团,张大彪是主力营营长兼参谋长,而邢志国是副团长,这两人职位很相近,但是为什么邢志国军衔要比张大彪更高呢?
这与我军的1955年授衔制度有很大关系。
1955 年 1 月 23 日,中央军委 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 同年 2 月 8 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我军采 用世界通用的军衔体制。军衔设 6 等 19 级 :大元帅、元帅 ;大将、上 将,中将,少将 ;大校、上校,中 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上士、中士、下士 ;上等兵、列兵。
按照这样的制度,我们不妨对解放战争后期(49年2月整军)解放军各级军官的授衔进行简单估计。中央军委和各大野战军司令,授予元帅军衔;各大野战军副司令和贡献较突出、资历更老的兵团司令,授予大将军衔;一般兵团司令或贡献较大的纵队司令,授予上将军衔;多数纵队司令,授予中将军衔;多数师长,授予少将军衔。
这就是授衔的基本规则,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基本都是这样办理的。当时,皮定均是三野的师长,因为在中原突围中贡献突出,破格定为中将;钟伟当时是四野纵队司令,因为后来青树坪战役吃大亏,降为了少将,但始终当做中将使用;许光达是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本该授予中将,却最终授予了大将军衔,因为第二方面军这个在大将级别不能没有代表,更因为许光达后来提拔为兵团司令,又担任了解放军装甲兵总司令。
这么来说,《亮剑》中的晋西北铁三角李云龙孔捷和丁伟,授予少将军衔,实在是太正常了,根本没有办法提出不同意见。
这样推算下去,如果邢志国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没有特殊贡献,基本不可能被授予少将军衔,最多就是大校,机会好的话,最多能在50年代后期赶上末班车成为少将。
而张大彪,既没有红军经历,也没有抗大学历,多半也是排在邢志国后面,当个上校就行了。
如果邢志国是少将,张大彪最多是大校,如果邢志国是大校,张大彪最多是上校。不过,《亮剑》的小说和电视剧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全部都是我们的猜测而已。
55年大授衔中,军衔评定要遵循“德、才、资、功”四个硬杠杠。这四点,张大彪怎么也比不上邢志国。
张大彪在电视剧中出场多戏份多,并不代表他就功劳很大。在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张大彪的优点集中在“坚决执行命令”“勇敢善战”“善于领会李云龙作战意图”等,更多是扮演了一个“拼命三郎”,带兵的魏和尚这样的角色。
张大彪的人物形象设定,其实主要是为了迎合观众审美需求,李云龙的“狡黠”需要有张大彪的“憨直”作为衬托。李云龙和张大彪,一个是诡诈果决的宋江,一个是冲锋陷阵的李逵,相得益彰,故事情节才够精彩。
邢志国和李云龙,是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孔捷和丁伟来独立团,邢志国也和他们同桌喝酒,并且被称作“老邢”。而张大彪,只能在外面站岗,端茶倒酒。从这里不难看出,虽然一个是副团长一个是参谋长,地位差距还是很大的。
也有人说,邢志国和张大彪,都在金门战役中战死了,没有机会参加55年授衔,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邢志国和张大彪,淮海战役期间担任了华野某纵队二师的副师长和参谋长,已经是副师级干部。渡江战役及其以后,解放军战死的师长以上将领屈指可数,副师长和师参谋长也不多,这两人大概率不会战死。而金门战役中,我军损失的团职干部共计13名,其中牺牲3人,自杀1人,被俘7人,失踪1人。
如果邢志国或者张大彪,有一个人渡海参加了金门战役,金门战役中的解放军就不会3天之内被歼灭。当时登陆的解放军,分别是244团,246团和253团,作为第一梯队强渡金门岛,占领滩头阵地后既没有留守接应第二梯队,也没有建立临时指挥部进行统一领导,反而猛打猛冲向敌人纵深猛插。当胡琏带着十八军为基干的第二兵团增援时,就已经大势已去了。
金门战役,是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次全军覆没,红军血战湘江,损失过半,也比不上这次成建制被歼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团以上的统一指挥部门,三个团各自为战,被敌人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当时邢志国和张大彪,都是副师长级别的准高级军官,如果他们到金门岛上一线指挥,三个团长都应该听他们的。占领巩固滩头阵地,组织船队接应第二梯队,稳扎稳打,金门战役绝对能打赢!
即便是邢志国这样的副师长没去,去一个旅长或者副旅长,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邢志国和张大彪,都是《亮剑》塑造的杰出解放军军官,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邢志国在军中地位,绝非张大彪能够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