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塔小说】如何看待03版日剧白色巨塔与原著小说的关系?
首先,实名反对 @教与交易 的答案,我甚至怀疑这位大哥究竟有没有看过原著,小说原来的结局并不是财前胜诉,之后得了癌症死去,而是财前胜诉,里见被赶出浪速大学。
山崎丰子在小说后记中这样写道:“这篇作品在昭和三十九年于《Sunday每日》杂志连载时,医疗纠纷官司仍相当罕见,就连有些当了五十年律师的人,都从未实际接触过这样的案例;而仅存的一些判例中,大多数的判决都无法说明原由,因果关系也暧昧不明,让我时常为此陷入窘境。
于是我向法律工作者请教医疗事故以及赔偿问题,也为了描写小说中的误诊事件,向相关人士请教证人讯问、鉴定人讯问、当事人讯问等法庭上的诉讼技巧,最后才得以完成这部小说,描述了这件明明是误诊却让医生胜诉、病患败诉,如此泯灭人性的官司。
但是,连载完毕之后,许多读者对判决结果有一些意见,他们认为:‘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作者必须顾及小说带给社会的影响,结局也该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身为一个作家,不可能改变已经完成的小说,但面对读者们赤裸裸且强烈的建议,让我不得不反思,身为一位撰写社会性议题的作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以及小说所带来的影响力。
”所以她完成了《续白色巨塔》,也就是小说21章以后。原著中原告胜诉的原因不是因为所谓的“患者的知情权”,因为那个时候的患者比较忌讳听说自己得了癌症,为了防止患者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医生们甚至在对话中夹杂德语。
财前败诉的真正原因是未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检查,手术后未对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未对患者使用抗癌剂进行化疗。
小说和03版日剧不同之处有很多,下面详细谈谈
1.原著主要是在批评医疗体制,比如医局制度的弊端、国民健康保险制度使得医生对患者进行过度诊疗来增加保险点数、无薪医局员制度使得年轻医生的生活窘迫艰辛。而03版日剧除了批判医疗体制外,还增加了“临终关怀”、“患者的知情权”、“理想与救赎”等内容。
2.医局制度是主角财前和东教授争权夺利的根本原因。医局制度使得科室的权柄掌握在教授手里。过去的贫苦生活,岳父的推波助澜使财前对权力无比渴望,他一定要堵上一切来当上教授。财前原本对“大学医院的教学伦理”十分不屑,但当上教授后却对下属十分冷酷无情,这是因为权力对人性的异化。
此外,柳原、金井等人之所以在法庭上作伪证,是因为他们一旦说出了真相,会被赶到地方医院或直接被开除,这也反应了医局制度的弊端。这一点在日剧与小说中均有反映(但在日剧中,金井未上法庭作证)
3.03版日剧加深了财前和里见之间的友谊,小说中虽然两人也是好友,但感情不像日剧中那么深。
4.小说中的里见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不像日剧中那么不食人间烟火,行事也不像日剧中那么刻板,在财前的劝说下,没有把手术告诉鸟教授,也没想把误诊曝光。此外,小说中的里见原本是病理学研究室的讲师,由于同情因为癌症而丧命的病患,才改攻临床医学,进入鸟教授领导的第一内科工作。
小说中的里见认为“在病患的认知中,医生必须是最讲求科学的人”,因此他在诊断时十分慎重小心。而在日剧中则表现为“医生要关心患者,用更好的态度对待患者”
5.在小说中,林田加奈子这个病患不存在,在小说成书的年代,日本还没有临终关怀这个理念。
6.原著中里见把佐佐木庸平的病例转交给财前时,并不是在教授选举最紧张的时候,而是在财前当上教授以后。而原著中的佐佐木庸平拍摄x光片发现肺部有阴影,需要进行断层摄影做进一步诊断,电视剧则改为佐佐木庸平拍摄ct发现肺部有阴影,需要做肺部组织活检。肺部组织活检相对于断层摄影所需时间更长,有可能延误病情,这是明显偏袒财前的改编。
7.原著中的财前并不是一个因为理想而走上邪路的人,纯粹是一个野心家,野心要远远大于理想
8.原著中财前出差地点是西德,03版日剧改为波兰。这是因为原著成书的时代正处于东西方冷战最为激烈的时期,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的公民不能随便到社会主义国家去。
9.03版日剧柳原打算留在浪速大学,而小说中柳原离开浪速大学前往无医村行医,而日剧明显是想给观众留下希望
10.里见在书中的出场不算多,而日剧增加了里见的戏份,改编成了双主角模式,主题思想改为了两种医疗理念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