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高新区李新红 高新区:科技创新谱新篇

2017-05-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同比增长28%;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122亿元;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16亿元;13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20亿元--2014年,高新区围绕我市"一中心四定位"目标,切实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大力实施开放招商,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奏响了一曲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的凯歌.1 服务企业 积蓄发展后劲■镜头一:今年年初,洛阳易通电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同比增长28%;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122亿元;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16亿元;13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20亿元……2014年,高新区围绕我市“一中心四定位”目标,切实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大力实施开放招商,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奏响了一曲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的凯歌。

1 服务企业 积蓄发展后劲

■镜头一:今年年初,洛阳易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振遇到一桩烦心事。企业接到一个订单,然而,由于资金不到位,迟迟不能开工。正当高红振发愁时,高新区的金融部门积极联系银行,将该公司40多项专利技术打包作为知识产权质押物,为其争取贷款400万元。

■镜头二:8月8日,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儒在京庄严敲响“金融之钟”,成为高新区第3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的企业。高新区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推动企业上市,年内共有升华感应等8家企业成功挂牌,包揽全市所有“新三板”上市企业。

以上是今年高新区在服务企业过程中的常见镜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该区真心实意帮扶企业、一心一意谋求经济发展的良苦用心。对高新区来说,服务企业是管委会的中心工作。在高新区,“企业至上、服务第一”理念早已深入工作人员内心。真心真意服务企业,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成为高新人的共识。

经过若干年的创新实践,高新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套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企业服务体系。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等,确保该区对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副县级以上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高新区领导马志强、李新红深入企业调研70余次,双勇公司倒贷过桥资金问题等100余项难题得以及时解决。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型科技企业面临的难题。高新区搭建平台,通过多种渠道,为企业争取“真金白银”。今年以来,高新区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为易通科技、特种轴承等企业融资1200万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高新区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今年以来,该区帮助引导中航锂电、普莱柯生物等100余家企业申报创新基金、863重大专项、国家重点新产品等市级以上项目资金共计2.5亿元,创历年之最,减小了企业资金压力。

2014年,为配合高新区“一区多园”战略,高新区的金融部门把业务拓展到其他县(市)区科技园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目前,高新区的担保公司已经为新安科技园区、孟津科技园区、偃师科技园区、汝阳科技园区的80多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为企业担保银行贷款3.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3%,有力支持了园区企业的发展。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新红充满感慨地说,正是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高地。

2 项目落子 布局产业升级

■镜头三: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新影集团在我市召开媒体见面会,宣布占地6600亩、总投资226亿元的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华夏影都项目在高新区正式启动, 2020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影视文化产业综合体。

■镜头四:11月18日,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志强手中接过洛阳高新区洛宁科技园区的牌匾,洛宁县正式成为第7个加入高新区“一区多园”模式的县(市)区。目前高新区已为周边县(市)科技园区输送科技型企业20多家。

近年,高新区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以信息和文化设计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龙头,以新材料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为补充的“2 2”产业,通过实施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实现经济“提速换挡”,快速发展。今年高新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122亿元;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16亿元;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120亿元。

随着轴研科技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产业化、山特维克华中技术服务中心、河南电商谷、河南(洛阳)微软技术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一个个承载转型重任的大项目快速崛起,成为高新区牵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本月中旬,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华夏影都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服务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个个科技项目成为创新驱动的载体,不断重塑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实施项目推动的背后,是高新区管委会推动高新技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文章。

“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志强表示,洛阳高新区运用这些高新技术大项目,调整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端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把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3 科技创新 塑造发展之魂

■镜头五:今年1月,高新区与国际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公司联合打造的阿里巴巴(洛阳)产业带正式上线。运营一年来,共有800多家以轴承、钢制办公家具、牡丹工艺品为重点的洛阳企业成功上线产业带,线上交易额突破9000万元,带动线下交易5.4亿元。

■镜头六:今年11月,承载洛阳机器人产业未来的洛阳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在高新区启动,这个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

今年以来,高新区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年内共有上海交通大学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中国钢研集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浙江大学中原技术转移中心、河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中心等项目落户高新区。截至11月底,全区企业申请专利达2020件,其中发明专利1096件。高新区获批成为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全国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

高新区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有力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桥梁支座,完成包括国家863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技术攻关项目,产品性能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其生产的桥梁支座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用一个又一个“首创”,成为同时拥有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双国家级中心”企业;洛阳瑞光影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监视器进入联合国总部;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轴承,用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关键部位……目前,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76家,其中,普莱柯公司、中色科技公司、轴研科技公司等5家企业进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市级以上研发中心达18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45家。

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插上翅膀。2014年,高新区人才、技术、资源等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高新区正向着国家创新型园区的目标阔步前进。

4 优化环境 挖掘发展潜力

■镜头七:日前,在省重点工程西环路高新区段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正在紧张进行,周山隧道双向开挖超过1000米,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73%;五龙沟大桥、张洛坪大桥下部结构和盖梁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实施上部结构工程铺装,明年牡丹文化节前即可全线通车。

■镜头八:洛河北岸,在全长3.8公里的滨河北路西延线施工现场,平整的快车道已经铺设完毕,人行道砖正在全面铺设,笔直的大道由市区直通西部县区,成为县区经济发展的新纽带……

今年,高新区七期开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滨河北路西延线、新华东路、安康北路、北航路4条道路先后建成通车,西环路高新区段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已进入施工冲刺阶段。

2014年,无疑是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

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汉智表示,今年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三横七纵”城市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园区形象持续提升。

“下一步,高新区还将启动河洛路向西与宜阳对接工程。”张汉智介绍,目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评审已经通过省有关部门批复,并争取到国家和省公路建设补助资金4800万元,预计明年年初即可开工建设。

城中村改造是高新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环境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该区征迁改建共完成投资46亿元,完成征迁面积12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0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8万平方米,连续两年在全市旧城改造工作中名列前茅。

该区投资200多万元进行滨河北路、侯天路、凌波路、延光路、浅井南路等路段的改造提升;投资245万元,完成了游园提升改造、垂直绿化等工程,进一步美化了园区环境……随着张庄、苗湾、三山村等城中村改造的深入推进,高新区城中村逐渐消失,在改造地块上几十栋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5 民生工程 筑牢和谐根基

■镜头九:洛河北岸,占地910亩、投资11.4亿元,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高新区最大的征迁安置小区泰和家苑社区……经过2年建设,49栋高层、多层住宅楼已全部封顶,学校、商场、医院等配套设施同步建成,一个崭新漂亮的新型社区在洛河之畔崛起。

■镜头十:河洛路以北,占地66亩、投资4.5亿元的滹沱村安置房项目8栋30多层的住宅楼高高耸立,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开始进行内外装修,明年,612户村民即可迁入新居。

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环境,去年以来,高新区投资70亿元,先后实施滹沱、张庄、苗湾等26个征迁改建项目,完成征迁面积206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38万平方米,规模为建区以来最大。

安置房建设关系到千千万万征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高新区将安置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目前,这些安置房项目推进顺利:投资5亿元的苗湾社区安置房一期2栋8万平方米高层住宅楼已经封顶;占地60亩的张庄社区,规划建设高层住宅楼12栋,总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目前7栋安置楼主体已基本完工;占地约277亩的孙旗屯安置社区首栋安置楼3万平方米已经竣工,21栋高层住宅楼全部建成后,可容纳4957户居民入住;吕沟社区18栋23.

6万平方米高层安置楼已竣工;三山社区一期安置房已开工建设4栋,2栋主体已封顶;皇都小区6.8万平方米安置楼主体已封顶;东沙坡社区一期征迁户已经入住,二期景观设计正在进行,28栋安置楼已具备入住条件,综合服务楼、农贸市场、幼儿园、中心小学不久即可投入使用。

张汉智表示,今年高新区要全力以赴抓好这些民生项目,着力做好安置房建设工作,让征迁群众早日回迁,早日享受到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成果。 本报特约记者 王思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