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消费行业】高频精神消费将成中国新经济增长点
瑞士信贷研究所发布的《2017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自2000年起,中国的家庭财富每年增长12.5%,相当于过去17年增长了6倍。在全球11亿中产阶级中(财富介于1万美元至10万美元之间),中国占比提升至35%,这一比例在2022年将进一步扩大至40%。这意味着中国人拥有了更多的结余收入,可以投入到精神消费领域。相对物质消费而言,精神消费的内容更丰富,“天花板”也更高。
精神消费的增长在旅游领域的消费行为中也有体现,马蜂窝大数据显示,2017年开始中国游客在国外买奢侈品、买电器的少了,花钱品尝美食,体验滑雪冲浪,观看比赛和演出的消费多了。同时,中国先后实施的长假和小长假以及法定年假等假日制度,给人们的旅游创造了客观条件。
“有了假期,人们才需要度假。此前的出行只和出差有关系,出差和旅行是两回事。”吕刚说,旅游和出差的最根本差异在于需求变了。出差只需要便利,主要解决吃、住、行等物质需求。而旅行则不同,窗口的朝向、餐饮的质量都可能会影响游客的心情和旅行质量,人们对于体验的要求更加深刻。
这些精神消费的背后,则是新一轮的行业发展机会。未来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都是要满足消费者的这部分需求。新兴企业则需要从满足精神消费需求切入市场。
关注点从“货”到“客”
传统旅游企业成长于商旅出行为主的市场环境,需要先有更多的“货”,再把更多线下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业资源链接到线上,来满足上一个时代商旅出行“便利”的需求。在这个阶段,谁占有了资源,谁就能获取更多订单,占有更多市场。
而伴随着精神消费的增长,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开始显现,此时产品的体验和攻略等信息成为作出消费决策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在马蜂窝成立之初,平台上并没有机票、酒店这类资源,但马蜂窝却聚集了上亿的用户。我们不是靠货来吸引用户的,而是靠彼此分享内容,彼此借鉴旅游信息的方式。”吕刚介绍,用户自发产生的海量游记、攻略、问答等内容中提及的目的地体验项目、酒店服务、特色美食等信息,也正是其他旅行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所关注的因素。而精神消费的核心,就是这些内容。
来到马蜂窝平台上获取旅游信息的人,大都是即将出行的人,接下来的交易环节就成了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因此,进军交易领域后的马蜂窝,将自己定义为“全球旅游消费指南”——从信息到商品,解决了旅游从精神到物质消费的需求。
吕刚认为,随着人们出游频次的提高,游客对旅游垂直类内容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人们第一次出行,可能希望看到自己相对熟悉的目的地。“我们在电影里看的韩国、泰国,就是很多中国人出国的第一步。”吕刚说,但随着出行次数的增加,人们开始需要发现和决策新的旅行目的地,想要了解更多不同的玩法,这些关于旅行的决策就来自内容。
谈及在线旅游业的未来,吕刚认为,人们旅行的目的将会变得更多元,消费者会越来越懂得旅游,对于旅游消费的要求越来越多,消费频次越来越高。而马蜂窝希望帮助用户储存和分享关于旅行的记忆资产,提供旅行的灵感,进而提供丰富的旅行产品。“所以我们希望装下旅游的全部。”吕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