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阶段属于产妇】国家卫健委:中国孕产妇总体死亡率下降至18.3/10万
10月9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等情况,并发布了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国家产科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乔杰介绍说,中国孕产妇总体的死亡率从建国之初的1500/10万,下降到了2018年18.3/10万。
红星新闻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500万的新生命诞生,而且高龄孕妇也呈增多趋势。国家产科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乔杰指出,这种现状为产科的医疗安全带来了挑战。乔杰介绍说,中国孕产妇总体的死亡率已从建国之初的1500/10万,下降到了2018年18.3/10万,而产科的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安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乔杰表示,目前已经逐步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市三级产科质量控制体系,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部分省份已经建立了县区级质控中心。对产科常见且严重威胁母胎安全的风险指标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对不达标的地区和医院进行重点督导,推动不同区域间产科常见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同质化。而针对产房容易出现高风险事件的特点,国家产科专业质控中心制定了我国《产房安全核查表》,并在哨点医院推广使用。
谈及“产科救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乔杰表示这主要体现在剖宫产率下降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常规开展两个方面。乔杰解释说,剖宫产率是产科质量控制的重要过程指标,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剖宫产率由2013年的45.
35%降至2016年的40.23%。近两年,虽然高龄产妇急剧增多,收治危重症的1000个三级医院的剖宫产率在2017年仍然控制在41.32%。乔杰认为,剖宫产率下降与国家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密不可分,各级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孕产妇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助产技能培训、开展产程中人性化服务,为保障孕产妇及胎儿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多学科诊疗的开展则提高了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严重疾病的致残率。同时各种危重监护和救治技术的成熟开展,为危重孕产妇救治提供了技术保障。
“我国的产科医疗技术也在逐步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严重产后出血的止血技术、产前诊断新技术和胎儿宫内治疗技术三个领域。”乔杰指出,生育政策调整后,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人群比例增加,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及育龄妇女子宫切除风险增高。对此研发了胎盘植入凶险等级预测评分体系,创新手术止血技术九步止血法,并应用于临床,有效的减少了严重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率。
据介绍,在产前诊断新技术方面,目前已经能将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产前、胚胎植入前诊断,尤其是遗传疾病的无创产前检测能力迅速提升,也能对已知致病基因并造成严重出生缺陷的单基因疾病诊断基本能完成产前/胚胎植入前诊断,并实现了胚胎复杂单基因疾病诊断及HLA配型分析同时完成。达到生育健康后代并治疗患儿的双重目的,减少了严重遗传缺陷患儿的出生。
“胎儿宫内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乔杰表示,在传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实现广覆盖的基础上,我国胎儿医学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针对部分胎儿疾病我国开展了胎儿宫内诊断和治疗技术,为胎儿疾病的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乔杰指出,下一步国家产科质控中心的工作重点将按照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产前筛查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产科质控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产科专业医疗技术能力,完善产科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救治的能力和和基层产科助产能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为从生命起源守护健康,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