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图片】广东将引导绿化种植 防治臭氧污染

2019-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客村立交的绿化带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广东正酝酿借鉴香港的研究成果,引导调整绿化植物的种植,防治大气污染. 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广东的环境空气质量已连续4年达标,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臭氧浓度超标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广东将借鉴香港的研究成果,引导调整绿化植物的种植,降低臭氧的背景浓度.南都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得上述信息.[臭氧污染图片]广东将引导绿化种植 防治臭氧污染广东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标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广东省交出了一份成绩单.前不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数据

客村立交的绿化带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广东正酝酿借鉴香港的研究成果,引导调整绿化植物的种植,防治大气污染。 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广东的环境空气质量已连续4年达标,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臭氧浓度超标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广东将借鉴香港的研究成果,引导调整绿化植物的种植,降低臭氧的背景浓度。南都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得上述信息。

【臭氧污染图片】广东将引导绿化种植 防治臭氧污染

广东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标

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广东省交出了一份成绩单。前不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年初遭遇长时间中度污染天气的情况下,广东省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六项污染物指标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省PM2.5、PM10、NO2、O3-8h、SO2和CO年评价浓度分别为31、49、28、154、10微克/立方米和1.1毫克/立方米,同比变化分别为-6.1%、-3.9%、-3.4%、0.7%、-9.1%和-8.3%。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总的看来,全省大气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连续4年达标,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各项指标与上年同比全面改善,全省和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再创新低。

其中,汕尾去年PM2.5的年均浓度已下降至23微克每立方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控制的目标25微克每立方米。深圳、惠州、湛江已连续4年PM2.5年均浓度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距第二阶段控制目标较近。

对于人们最关注的PM2.5,广州市作为超级大城市,已连续两年达标,佛山市作为工业大市,去年也首次实现达标。

3月1日《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对空气尚未达标的城市要求其编制限期达标规划,对已经达标的城市要求其编制持续改善以及提升规划。

改善空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大气环境整治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此前社会上有过激烈的争论,人们认识不一。

2月2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多重挑战,其中由于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部分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出现弱化,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有所增加。部分地区仍对传统产业存在路径依赖。

广东的环境空气质量已连续4年达标,部分城市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的控制目标,还有必要大力进行整治吗?广东在改善空气质量过程中,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此,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起草阶段就考虑到已达标城市下一步该怎么做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空气的持续改善的需求会一直存在,因此必须大力推动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该负责人表示,恰恰是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积累形成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对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构成重大挑战。近年来,广东的空气质量整治,重点也是从这几方面入手,因此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大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调整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

对于未来广东将如何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问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6月30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根据国家的要求制定并印发了《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随后又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

根据实施方案,广东省将优化三大结构,即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将推进三类污染治理,即深入推进工业源、移动源以及面源的污染治理,推动PM2.5和O3协同治理,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大幅削减。将强化3个关键支撑,即加快提升区域联防联控、科学决策支撑、全社会共建共治水平,汇集各方力量打赢蓝天保卫战。

臭氧控制是改善空气的重点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臭氧浓度超标的问题。2018年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高达59.6%,直接影响了AQI达标率。

该负责人表示,臭氧污染治理是国际难题之一。上世纪50年代,美国从洛杉矶烟雾事件中,发现了近地面臭氧浓度过高是由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过度排放引起的光化学污染问题。因而,美国非常重视臭氧污染治理,通过VOCs减排,特别是严格管理机动车排放(机动车是VOCs及NOx重点排放源),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由于光化学污染的复杂性和长距离传输特点,区域臭氧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美国东北各州诸多的城市仍长期未能达标。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起步较早,但臭氧污染防治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排放基数不清、治理措施不力、监测能力不足、标准缺失以及法规滞后等问题。

为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国际和国内大气防治专家建议从VOCs和NOx协同减排方面推进臭氧污染防治:一是强化VOCs污染防治。加强对全省1434家省级重点监管企业的治理与日常监管,制定不同行业排放控制标准,建立健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VOCs环保税收政策,加大水性、低挥发性涂料的推广使用力度。

针对夏秋季节臭氧超标频繁的现象,将组织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指导重点地市强化VOCs减排与臭氧污染防治,探索开展广东省夏秋季节臭氧污染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措施,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力争实现臭氧进入下降通道。

未来将对植物种植进行引导

南都记者留意到,3月1日《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其中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的章节中提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林业和园林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物种多样性、植物生长动态、生态系统功能、地理条件等需要,选择适当的绿化树种,减少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对此,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臭氧污染的加剧和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显示,臭氧浓度为1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了1.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的前体物,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显示,从全球尺度看,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约占VOCs排放总量的90%,远高于人为源VOCs排放。香港的相关研究测算,BVOCs占总排放量的30%左右。

据了解,美国、新加坡、英国伦敦已经开始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来减少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美国编制了相关指南来帮助社区选择低BVOCs排放的树种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

香港理工大学也研究了区域内不同物种BVOCs排放水平,为降低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参考。香港政府通过选择低BVOCs排放树种用于绿化,来降低臭氧形成。

为此,有学者曾建议林业系统参照香港的做法,指导各地森林城市群建设时,注意选择推广低BVOCs树种,减少高BVOCs树种推广种植,整体上逐步降低BVOCs的排放,从而实现降低臭氧背景浓度的目的。

学者建议调整树种应综合考虑

香港学者在研究成果中建议,在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时,除了BVOCs排放潜力外应综合考虑种植客观性、物种多样性、植物生长动态、生态系统功能、地理条件及限制性,以及景观需求等。

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之后尽可能地先选择低BVOCs排放的树种,然后是中等排放树种。如果有其他合适的选择,尽量避免选择高BVOCs排放的树种。

如果现有绿化植物属于高BVOCs排放的树种,不建议仅仅是因为高BVOCs排放的特点就将其移除或取代。

据了解,植物BVOCs排放清单例举了香港地区绿化树种中常见的275种乔木和灌木树种,按照BVOCs排放潜力由低到高排列。其中,低BVOCs排放植物包括山茶、樟、鸡蛋花等。

南都记者联系省市林业部门了解到,此前《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征求意见时,征求过林业和园林部门的意见,未来会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进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