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面菜单 镇江锅盖面跨入“高颜值”时代
锅盖面是镇江的著名特色美食,也是一张镇江的“城市名片”,市区有近5000家大大小小的面店。2月11日,央视《风味中国年——面》,用半个多小时展示了镇江锅盖面的美味和技艺特点,吸引众多“吃货”目光。镇江一些锅盖面行业从业人员开始琢磨,如何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锅盖面更加吸引人。
“不少好吃的锅盖面店面环境都比较差,环境好一点的味道又差一些,您看去哪里?”2月24日,镇江锅盖面协会座谈会上,会长周鹤銮一针见血地指出,镇江人接待客人时,常常需要这样无奈地解释,这种尴尬背后的现实情况是,缺少美味与环境俱佳的名店,食客嘴上不说,心中难免留下一丝遗憾。
“好吃与环境差不是孪生兄弟。”周鹤銮说,去年镇江锅盖面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为锅盖面产业化带来又一次重大商机。把这一名吃做成名符其实的名牌,顾客的遗憾就是改进与提升的方向。
镇江锅盖面协会副会长刘斌春节前开出一家试验店,引起不小反响。走进“刘府面道”,左手边一个“瀑布”下摆着微型锅盖面灶台,锅里的微型锅盖在流水循环中不停旋转,墙壁四周挂有名家书画。“与一般面店相比,我们店绝对算得上‘高颜值’。”面条师傅周勇说,店里光厨房就投资十几万元,可以开十几家普通面店。
“有了好环境,更不能丢下好品质。”周勇说,锅盖面口味好坏,一是取决于原材料,二是取决于经验。原材料只要良心正就能把握,经验却要靠长期积累。面条、配料、佐料取多取少,如果全凭伸手“一把抓”,品质难以把控。他们现在的做法是上秤称,确保面条好味道。
“锅盖面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才能各具特色,百家争鸣。”刘斌介绍,“刘府全牛面”套餐每天只做100份,不是炒作,而是要精选原料、精心制作。
“把地方名吃做成名店,做成经典产业,人才传承非常重要。”镇江市锅盖面协会秘书长高履霞说,“刘府面道”9名创始人人人是股东,其实是在为锅盖面产业化培养“金种子”。她同时呼吁政府加强规划引领、政策引导,从土地供应、人才培养、对外推介等方面给予扶持,为镇江锅盖面产业化提供支持。 本报记者 董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