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一箭下百城】跟着名著游聊城——《史记》之鲁仲连射书救聊城

2019-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起鲁仲连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他"义不帝秦"的壮举.他舌战辛垣衍的意气风发,逼退秦国大军的机智勇敢,至今都被我们赞叹称颂,但是在我们的家乡聊城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鲁仲连射书救聊城.[鲁仲连一箭下百城]跟着名著游聊城--<史记>之鲁仲连射书救聊城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记载在<史记>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聊城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城邑.齐燕两国曾为争夺聊城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详实记载:其后二十余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

说起鲁仲连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他“义不帝秦”的壮举。他舌战辛垣衍的意气风发,逼退秦国大军的机智勇敢,至今都被我们赞叹称颂,但是在我们的家乡聊城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鲁仲连射书救聊城。

【鲁仲连一箭下百城】跟着名著游聊城——《史记》之鲁仲连射书救聊城

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记载在《史记》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聊城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城邑。齐燕两国曾为争夺聊城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详实记载:

其后二十余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仲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鲁仲连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收复聊城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诵。秦朝以后,每逢战乱或朝代更迭,很多人都以鲁仲连做榜样。

聊城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卓荦不群的高士,在聊城东门外修筑了一座砖石高台,称“鲁连台”,“高士台”,“鲁仲连射书台”。据记载鲁仲连台横跨东关大街,比城墙高,下面是砖石铺成的方形台基,东门上有石刻横额曰“鲁仲连台”,西门上有石刻横额曰“旷古高风”,台上崇楼高耸,为四层楼阁,上书有大匾曰“射书处”,台下立有石碑镌刻“鲁仲连台”大字,台南面可拾级而上,登楼远眺,西面是东城门寅宾门瓮城和城上的二郎庙,东面则是同样横跨街心的博聊关和城东繁华的运河商业区以及最远处高耸的玉皇阁皋。

位于古城东关桥东,是进城必经之地,把守着东关桥头,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时至今日射书台历经风吹雨打,已无迹可寻,但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在聊城历代流传,至今不忘。留下县志中记载的数篇碑记、诗词和人们无限的回忆。

故里遗迹

鲁仲连出生并成长在望鲁店村。望鲁店村属于茌平县冯官屯镇,在茌平县城东北20里。

关于望鲁店村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亚圣孟子因仰慕鲁仲连,从鲁国风尘仆仆来到齐地拜访他,熟料行到刘集店中病倒,无奈之下,瞭望鲁仲连故居许久,不及而返。后人为纪念这两位圣贤,将该村命名为望鲁店,即眺望鲁仲连故居之意。

人们为了纪念鲁仲连高风亮节,无私无畏的精神,专门在他出生的地方望鲁店村修建了鲁仲连祠。鲁仲连祠坐落在古朴幽静的望鲁店村中央,灰色的院墙环绕着主殿,从远处看整个建筑端庄瑰丽,古色古香。大殿一共五间,正中供奉着鲁仲连塑像,像前炉烟袅袅。院内有几棵苍松翠柏,显得十分娴静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