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唢呐李小飞 陕北大唢呐流派及艺人介绍(二)

2017-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米脂"申家"唢呐:米脂县桃镇申家沟村"申家"唢呐既是米脂唢呐四大家族,也是陕北大唢呐响当当的家族.申明延(艺名"埃堂",已故),名满陕北的的唢呐大师,也是常石畔常家唢呐最头疼的对手.据说申埃堂生前掌握传统大唢呐曲谱多达168首,代表曲牌有<大开门>.<西风赞>.<四马推车>.<四合四>.<大摆队>.<三铜鼓>等.申良正(五斤),63岁,8岁学艺,10岁吹上手,14岁就成为陕北

米脂“申家”唢呐:米脂县桃镇申家沟村“申家”唢呐既是米脂唢呐四大家族,也是陕北大唢呐响当当的家族。申明延(艺名“埃堂”,已故),名满陕北的的唢呐大师,也是常石畔常家唢呐最头疼的对手。据说申埃堂生前掌握传统大唢呐曲谱多达168首,代表曲牌有《大开门》、《西风赞》、《四马推车》、《四合四》、《大摆队》、《三铜鼓》等。

申良正(五斤),63岁,8岁学艺,10岁吹上手,14岁就成为陕北名吹。其家族制教唢呐,对子弟要求严格,手把手教,每年四月白云山十天的庙会期间,申家唢呐班都在正殿前吹奏,香火不断,唢呐声不断,从早吹到晚。

申善军,47岁,从10岁开始吹唢呐,跟随他的爷爷申埃堂一板一眼的拉筒筒(吹下手),16岁就开始吹上手,会吹奏的大唢呐传统曲牌相当多,从艺多年来,严守祖训,一直吹奏大唢呐传统曲牌,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传统大唢呐风格。

申善军不仅曲牌掌握得多,吹奏技艺也十分精熟,不仅能熟练用本调、凡调、甲调吹奏,而且还会用梅花调,六指调,勘称陕北大唢呐艺人中的中坚力量。

申家唢呐第四代传人申善军成立的陕北唢呐传媒(申氏祖传唢呐艺术团、善军唢呐传媒),结合陕北大唢呐古老传统曲牌,并配以小号等西洋乐器,其中男女合唱,小品说书等多种演艺形势受到了内蒙、延安、山西、佳县、米脂人等地的欢迎,申善军于2015年获得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大唢呐组一等奖。目前,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家祖传大唢呐第四代继承人申余亭(主奏)也逐渐成长起来。

传承谱系:

2.子洲县陕北唢呐

陕北唢呐曲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吹打乐,在子洲县流传甚广。乐器配备一般由两支唢呐(上手、下手)和三件打击乐器(小鼓、小镲、乳锣)组成。唢呐全长约68麈米,杆长约41厘米,较现在舞台所用的唢呐形体大,发音浑厚。

可奏7个调,常用的有本调、甲调、凡调3种,六字调、梅花调不多用,大宫调、小宫调一般不用。子洲境内流传的唢呐曲牌甚多,常用的有《联奏乐》、《大开门》、《大摆队》、《得胜回营》、《红灯山》、《小拜门》、《八板》、《杀姬》、《水龙吟》、《花道子》、《闹天曹》、《柳青娘》、《急毛猴》、《西方赞》、《压指游》、《苦伶仃》、《雪梅吊孝》等几十个。

曲牌以节拍强弱可分4/4拍子的一板三眼和2/4拍子的一板一眼两种形式;以演奏速度可分为慢板、抢板、垛坂3种类型。

群众称唢呐艺人为吹手,闹秧歌、办红白大事,多有吹手助兴。一班吹手多为5人(县城周围是6人,多一面小鼓),上手是组织者,以吹奏高音为主;下手吹单旋律,并以中低音为主,起辅助衬托作用。据1983年调查,子洲境内有528名吹鼓手。

1993年出版的《子洲县志》记载,“唢呐艺人柴宝定(已故)吹奏技艺甚高。县文化馆曾举办唢呐比赛,安生文(杜家湾千塌人)、张鹏秀(老君殿人)的吹奏名列前茅。双庙湾的吹手也较有名。” 1994年《陕西农民报》发表了一篇“子洲有个唢呐村”的文章,介绍了杜家湾乡柳叶塔村唢呐吹奏的情况,说“全村60户,300来口人,会吹会打的就有六七十人,”“其中安生文一人就培养出了40多个弟子,遍布延安、榆林的20多个县。

”上世纪末,流行歌曲盛行,2003年出版的《绥德县志》载:“子洲县驻绥唢呐队马祥、刘雄等年轻人演奏的流行歌曲调颇受群众欢迎”。近年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的一代在成长,子洲县许多年轻的唢呐艺人走出家门拜师学艺,将传统演奏与新的艺技相结合,在继承与发扬上狠下功夫,使子洲唢呐更加声名远扬,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作家、书法家马治权在听了子洲唢呐之后,于2009年古历八月专门来了趟子洲,采访之后,写了一篇“唢呐一家人”的文章,刊登在《陕西日报》的秦岭副刊上,文章介绍了唢呐音乐和子洲李三平一家的唢呐情结之后,借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何志铭的话由衷地说:“中国唢呐在陕北,陕北唢呐在子洲。

此外,水地湾的四合坪也是吹手窝子,现在的艺人有韩仕国(国子)、韩秀荣(奋牛)等。

进入21世纪,子洲唢呐可以说是群雄并起,名家辈出。不仅有技艺超群的大唢呐艺人,也有好多进入专业艺术团体的小唢呐职业乐手(王国龙、赵宁、贾鹏程、贾鹏、朱小飞)。

2014年4月,刘高得(德)、李怀彪入选榆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单。

子洲境内著名老艺人:柴宝定(已故)、安生文(安五老先生11岁开始吹唢呐,今年78岁了,有时按耐不住热爱,还吹一段段。安五老先生的钹音功夫别具一格,声名远播,培养了40名左右的弟子,其中有两名女弟子。)、张鹏秀、刘高德、冯宝林(现居安边)、钟侯四(钟侯四从小开始学艺,经过自己多年的学习和努力,以自己独特的音乐、方法技巧独创一派-钟氏唢呐,他的唢呐音乐浑厚饱满,力度强,并且掌握各种唢呐曲牌,参加过各种唢呐比赛,深受人们的赞叹,周围县城的文化局多次向他探讨,交流大唢呐艺术。

演艺唢呐一辈子,提起他的名字无人不晓,都赞不绝口,因此,被称为陕北大唢呐王,陕北最具有代表性的老艺术家。)、朱继德(应红,已故),刘长万、薛文发、曹栓等人。

高称平乐班:高称平,子洲水地湾村人,子洲双庙湾著名唢呐艺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高德的徒弟,天赋异禀的高称平13岁时就给师傅当下手(拉筒筒),成年后,他遍访名家,学习了乐理知识和小唢呐吹奏,从艺三十多年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声名日隆。

他的从艺半径很宽,子洲、靖边、横山、定边,吴起、黄陵、府谷、神木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甚至连连天津、贵州等地都有慕名邀请他的。高称平最大的特点是对传统大唢呐曲牌和民歌小调等乐曲都自己独特的理解,吹奏时能够注入自己的情感在吹奏唢呐时,经常双目紧闭,沉浸在优美乐曲旋律当中,因此上他吹奏的唢呐韵味别具一格,摄人心魄,他吹奏唢呐的视频在网络上受到热烈追捧,点击量超过千万次,被众多的粉丝称为“陕北第一吹”。

高称平作为民间草根艺人,参加过“当代中国优秀唢呐演奏家独奏音乐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曾专门送给他匾牌,上书“塞上神韵”四个大字;榆林市电视台连续四年的春节文艺晚会的开场和收尾唢呐都由他主吹。可以说,刘高德为双庙湾吹手在子洲县内赢得了地位和名声,高称平则为陕北大唢呐赢得了数以万计的听众。

尽管高称平一生坎坷,但他对唢呐艺术的追求矢志不渝。

传承谱系:

安家乐班:安家乐班因安五名满陕北,现任班主安小存七八岁开始跟随其父安五学习锣、鼓、镲,9岁开始学习唢呐,14岁弃学从艺,16岁跟随米脂著名唢呐艺人常文洲学习唢呐,同时得到过子洲著名唢呐艺人张鹏秀的指导,加上自身的苦练,基本功扎实,技艺日渐长进。

安小存的唢呐继承了他父亲安五老师傅的曲牌风格、抢板曲牌吹奏技巧和䥽音功夫,吸收了常文洲大师的音色控制技巧,在从艺的道路上,大唢呐吹奏获得过省市一等奖,在1997年赴深圳迎香港回归大型演出中,担任领吹。数十年来,安家父子带出的徒弟多达140多人,是整个陕北地区唢呐艺人当中望尘莫及的。

此外,安生明、安宏伟等安家其他唢呐艺人的大唢呐吹奏水平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陕北唢呐一家人:李三平一家,可以说是音乐世家。李三平的父母都是部队文艺骨干。李三平初中毕业后当过民办教师、打过工、放过羊、种过地,甚至下煤窑掏炭等,但骨子里边,有着父母的音乐细胞,最终选择了学习大唢呐,15岁开始跟他父亲自学唢呐,19岁时拜刘长万为师系统学习传统大唢呐,他事师如父,恭敬有加,勤学苦练,正因为他孝顺谦恭的品德,很多老艺人都愿意倾囊相授,后来他又跟随陈继德学习了很多大唢呐传统曲牌,同时,谦虚好学的他也向何树存等一些老艺人虚心讨教学到了更多的传统大唢呐曲牌,可以这样说,在目前从艺的子洲大唢呐艺人当中,李三平是会吹奏大唢呐传统曲牌较多的艺人之一。

20岁,李三平正式出师,成立乐班开始独立行艺。

李三平的弟弟李宝贵一家也都是吹唢呐的。李三平的大儿子李雄飞的小唢呐年少成名、二儿子李小飞的大唢呐在年轻人当中出类拔萃,大女李彩霞对笙、埙、巴乌、陶笛、排箫等乐器样样精通,被陕西省武警总队特招为文艺兵,二女儿李彩凤小唢呐吹奏、歌唱俱佳,三女儿李朝霞(朝朝)的歌唱近年来声名再外,受到很多音乐学者的关注和粉丝们的力捧。

两个媳妇也都会吹唢呐,大女婿李光明为陕西音乐家协会会员,陕北十大民歌手之一,二女婿吴绥峰(吴浪)也是年轻一辈唢呐艺人当中的佼佼者。

李三平不仅其一家人都是音乐爱好者,并且身体力行弘扬唢呐艺术,对唢呐班社演奏形式的改良也率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几十年的从艺过程中,李三平的口碑甚好,在传承方面,教出了很多德艺俱佳的徒弟。

钟家乐班:钟侯四,1940年出生,13岁就跟上师傅曹四(苗家坪人)办事,给师傅当下手。师傅对他严格要求,即使就数九寒天、鹅毛大雪,也让他站到院子里练习唢呐吹奏,正所谓严师出高徒,经过师傅严酷的训练,他练就成了“冻功”,即吹奏唢呐的时候,无论天气如何冻,他都不用带保暖用的棉套在唢呐上面。

经过这样的苦练,他很早就当上主吹(上手),直到71岁上因病歇艺,从艺时间长达58年。长期的唢呐吹奏经历,炼就了扎实的气流功夫,尤其是用自制的软哨子吹奏的大唢呐,筒音饱满、厚重、声音传播远。

还有著名唢呐艺人马翔,现居延安。刘雄,居绥德。陈三,居榆林。

3.佳县陕北唢呐唢呐

唢呐在佳县传延数百年,逐渐形成三个流派。

一是县城王家唢呐班,属正宗的佳县长杆唢呐派。清末、民国年间,被官府定为“官吹”,为官方举行“迎春”、“打春”、城隍出府等活动伴奏,技艺精湛,境内久享盛誉,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吹奏严谨,鼓点密集,曲调简洁无华,音响雄壮朴实。

代表艺人有王巨银、王生满、王吉胜祖孙三人。20世纪50年代起,佳芦镇马家墕村马甫朝、马甫云随县城王家唢呐班学艺,后分立马家墕唢呐班。该唢呐班马继星继承了王家唢呐班的吹奏特点,大量吸收其他门派的艺术精华,至今已成为佳县长杆唢呐派的代表艺人。

二是坑镇高仲家坬唢呐吹奏艺人高增前。高增前生于民国初年,其幼年得山西唢呐师傅真传,渐渐形成境内唢呐演奏的一个流派。该派使用的唢呐吹管短、碗子小,吹奏时指法灵巧,发音清晰悦耳,委婉如歌,宜在庭堂院落演奏。高增前还把晋剧中的唱腔、曲牌移植于唢呐演奏中,别有韵味。他的两个儿子高章顺、高楼顺“子承父业”,都是吹唢呐高手。

三是乌镇核桃树墕村和柴家岔村的唢呐吹奏艺人高自欢、柴随随。核桃树墕毗邻米脂县,高自欢9岁投师于米脂常石畔村著名唢呐艺人常文洲(《米脂县志·文化志》中记述甚详),把米脂和佳县的两种唢呐吹奏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自成流派。

其吹奏善用吐音、滑音、颤音、花舌和加“花”等技巧,乐曲华丽优美、活泼明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派艺人又添新秀。乌镇柴家岔村柴随随、柴如存、柴如权三兄弟相继投师米脂常派,柴随随还到省专业学校学习深造,不断丰富和发展该派吹奏艺术。2003年,柴家三兄弟组成的吹奏班在“陕北佳县白云山秦晋唢呐大赛”上被评为“唢呐王”,并荣获一等奖。

2012年,马继星、高楼顺、柴随随入选榆林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