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友篮球 昔日男篮杀手今日孩子王 李玉林普及篮球故事多
老李的家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那里有一片广袤而苍凉的沙漠名叫库布其。二十多年前,老李从大漠走出来,开始了他辉煌的篮球生涯;如今他又回到了家乡,去发掘、培养和自己当年一样心中热爱篮球、眼里充满渴望的孩子,七年之间,他的足迹遍布鄂尔多斯,在荒漠中悉心选苗,精心培育。他相信,绿树多了,沙漠也就成了绿洲。
老李名叫李玉林,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凭借出色的弹跳能力,赢得了“亚洲第一跳”的美誉。而现在,老李在家乡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从2001年开始,他在鄂尔多斯市普及篮球运动,共计举办了15期篮球夏(冬)令营。
经过他培训的孩子,先后有100人进入大学深造,有上百名中学生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他担任主教练的包头市第33中篮球队,连续几年获得全自治区篮球比赛冠军……如今的老李,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了。
篮球是我人生的转折
当老李还是小李时,他对篮球一窍不通。军分区来招业余运动员时,在一起参加测试5个人中,李玉林是惟一不会打篮球的。“你们有什么要求?”部队的干部逐一问道。“能不能提干?”这是大家最关心的。而问到李玉林这里,他直截了当地说:“领我走,能不能吃饱?”招生的人被这句大实话逗乐了,肯定地点了点头。
当天,李玉林就跟着部队干部,骑上摩托车,一路呼啸着从老家达拉特旗到了鄂尔多斯市里。他记得清清楚楚,在部队的第一顿饭自己就吃了12个馒头,吓得班长赶忙拿来了胃药。
由于没有任何篮球基础,李玉林每天都要凌晨4点起床,给自己加练,然后再和队友一起出早操。半年后,他打到了内蒙古军区篮球队,随后到了北京,进了国家队,开始了叱咤风云的篮球生涯。篮球,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他的人生。
后来老李退役了,当上了体工大队副大队长,从家乡慕名而来找他学篮球的人越来越多。“与其家长带着孩子千里迢迢地赶到北京,不如我回家乡去亲自教他们打篮球!”带着这样的初衷,2001年夏天老李在鄂尔多斯市举办了第一期篮球夏令营。
好苗子一个都不能漏
在鄂尔多斯,有许多热爱篮球的孩子。得天独厚的身高优势加上良好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在篮球场上表现得如鱼得水。不过,地广人稀造成的交流隔阂却成为了他们继续篮球梦想的障碍。于是,举办夏(冬)令营、训练学校篮球队、深入矿区和牧区选才、组织老国手到基层表演授课……这些成了李玉林在青少年中普及篮球运动的具体行动,也让更多小篮球迷们有了接触正规篮球培训的机会。
乌海、巴彦淖尔、包头、赤峰……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老李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选才的路途上。“宁可多看一千,也不能漏掉一个。我自己被招进部队打篮球时已经20岁了。20岁学篮球,就相当于50岁上大学啊!再晚个一年半载,就练不出来了。”老李这样告诉记者,话语中透着几分焦急。在老李心中,这些孩子们就如同当年的自己,他希望能早一点、更早一点发现好苗子,一种责任感始终在鞭策着他,和时间赛跑。
老李的父母已经快90岁了,住在鄂尔多斯市郊区,整天忙碌的老李却很少有时间回家看看。“你什么时候回家啊?买点米回来,还有油!”老母亲在电话那端催促着。其实老人家什么都不缺,一天一个电话,只是盼着能早点见到儿子。
今年7月的一天,老李正在赶回家的路上,还差10多公里时,市里一个电话打来,要他写一份鄂尔多斯市学校体育发展的建议。老李思量了一下,毅然掉转车头回到办公室。第二天,厚厚一叠文字交到了市长手中。老李说,市里这么重视学校体育,他就算是回到家,心里也放不下工作。
步入正轨的“良性循环”
这7年来,在鄂尔多斯已经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过老李的篮球培训班,有的孩子还专程从山东、北京、黑龙江、吉林等地赶来。这些学生通过打篮球成为特长生,从偏远闭塞的环境中走出来,陆续进入高校深造,毕业之后又成为各行各业的体育骨干,老李津津乐道地把这种模式称为“良性循环”。他相信,篮球并不一定能够改变每个人的命运,但是他可以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自信。
“打篮球那么多年,上了李老师的课,才感觉是真的学会打篮球了!”今年24岁的李伟是鄂尔多斯市警察篮球队的队员,身高2米的他一直是球场上的主角,可成为了老李的队员,才发现自己有那么多“功课”要补。老李的篮球教学格外重视基本功,投篮、传球、运球,一招一式都马虎不得,调教出的学生个个动作规范。
为了把最新的技战术思想传授给学生们,老李也经常向在八一男篮打后卫的儿子李克“请教”。不仅如此,老李还组织穆铁柱、郑海霞、王长友、马占福等篮球老国手们来到草原传授球技。今年5月20日“助残日”那天,老国手们来到鄂尔多斯市聋哑学校,给那里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快乐的篮球课。
由于无法用语言沟通,老李特意放慢了动作节奏,耐心地用手势给孩子们讲解,一个投篮的姿势,都要演示十几遍以上。“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再多的辛苦也不算什么了。”老李知足地说道。
爱才的老李故事多
和每位认真负责的老师一样,老李的爱才之心也是出了名的。举办免费的篮球培训班、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打球、利用自身影响力号召企业捐助服装和器材,老李想尽一切办法,为喜爱篮球的孩子们创造良好条件。作为奖励,几百元的篮球服、上千元的名牌篮球鞋,老李送出了不知多少套;18岁的乌云嘎要去北京录制篮球节目,老李二话不说,花1800元给她买了一身崭新的蒙古袍;上高三的学生要去外地参加高校的体育面试了,细心的老李一边嘱咐他们“要注意营养,学会照顾自己”,一边塞给家境贫寒的孩子几百元钱……
今年教师节那天,23岁的巴图正式成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的体育老师,负责学校的篮球教学。2001年冬天,上高一的巴图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包头跑到鄂尔多斯,参加了老李组织的冬令营。当时巴图的身高只有1.7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除了一腔热情和美好愿望,他在篮球方面没有任何发展。然而,老李却出人意料地收下了巴图。
“这孩子很聪明,又能吃苦,对篮球的悟性特别高,我觉得他能行!”老李坚信自己的判断。当年冬令营结束之后,老李特意赶到包头市,在宾馆里和巴图的父母长谈了一次。大年初二上午,还在睡梦中的巴图接到了老李的电话。“要想打好篮球,哪有过年还睡懒觉的!”老李的训斥让巴图立刻清醒过来,穿好衣服、抱起篮球就冲出了家门。
2003年,巴图所在的呼和浩特铁路二中获得了全自治区篮球比赛第2名,他随后考入了沈阳体育学院,主修篮球专业。今年毕业时,原本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实习的巴图毅然放弃了留京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普通的篮球教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像李老师那样,带一支球队,拿自治区冠军!”巴图这样告诉记者说。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长大成才,在篮球培训班上当起了教练,像老李当年那样一丝不苟地示范、讲解。老李说,只要一看到这些出色的学生,再想到家乡日益浓郁的篮球氛围,心里的高兴和满足就甭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