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出处 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
很多时候,我都在与命运抗争。因为我的父母经常与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和别人不一样”。说这样的一句话,本意无他,就是想让我努力学习,成就自己,走出农事的繁重辛劳,躲开农人的悲酸苦痛。因为这样的劳苦,在我的父母包括周围一切熟识的乡人眼中,是世间最深的苦。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似乎也是如此。
犹记得,那些盛夏时光,没有熠熠夺目的闪耀之光,只有令人周身血脉喷张的炎热,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天地间的一切。即使呆在屋子里,电风扇不停地旋转,热浪依然卷席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汗流浃背,头脑昏昏沉沉,可是又睡不着。
这样的天气里,不足十岁的我还要跟随着母亲在稻田里拔草。脚下是滚烫的水,头顶上是明晃晃的太阳,全身被热浪包裹着,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弯下身,拔起那些坚韧的稗草。这样的工作岂止是枯燥乏味可以形容的?彼时,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将来,我绝对不会做农民!一定不会!稍稍长大了些,我更是在心里坚定地说:“我绝对不要让自己的儿女也受这样的罪!”
一句话,艰辛的农事成为了我的噩梦,鞭策着我专心学习,不断汲取书本知识,也让我拥有了抵制各种诱惑的定力。我知道,我输不起!生活能够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能够给我这一条改变命运的途径,我不能放弃!
带着这样的信念,一路磕磕绊绊,我终于彻底摆脱了农事的纠缠,从农村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名教师。
今天,我似乎再也看不到任何痛苦的劳累给学生个体带来的震撼,更多的是学习之苦和父母关系问题带给学生个体的困扰。今天,我们有很多人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孤儿,可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关心那些虽然不是留守儿童不是孤儿,但是生活依然处于情感沙漠中的孩子们。他们的确有父母相伴,即使是单亲家庭,至少也有一位父亲或者母亲在身边。可是这些父母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根据我对乡村孩子家庭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都是忙于工作或者休闲,根本无暇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关注的话,则大部分停留在对孩子成绩高低的简单了解上。如果孩子考试成绩高,那么家长大多会要求再高一点,其关注点大部分还是孩子不足的那部分。
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低了,那么家长大多会束手无策或者批评抱怨,只把责任放在孩子的身上。似乎孩子生来成绩不好,生来不够聪明。可是,世间所有的孩子除了极个别意外的,绝大多数生来都是同样的一无所知。
在其成长过程中,他们所接受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着他们的生命状态,有的孩子三岁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生命的底色已经被调弄得非常厚实,又具有美感。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其后来的表现中,成为优秀的可能性就比其他孩子概率大得多。
可是与此相反,那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悉心的教育指导,也没有更好的榜样可以仿效学习,于是面对学习之苦,往往受不了,采取逃避或者放弃的态度真的是大有人在。
今天的我,或者与我有类似遭遇的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往往也会反思往事的某些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事的不良影响,但是更多的我认为依然是感激——感激过去艰难的岁月对我们身心的磨炼,感激过去的人事对我们成长的激励。没有这些磨炼与激励,或许今天的我们也无法产生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之心,只会如行尸走肉一般地随波逐流。
人类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位西方哲人如此说。具备主动的深入的思想意识,是人与动物非常明显的区别。这份思想意识到底能够指导我们的生命历程走到多远,领略到哪些风景,应该是与我们不断学习的状态密切相关。
能够经受住生活的某些残酷的磨炼,能够认识到艰难险阻对于我们快速成长的意义,我相信这样的人就能够在学海中扬帆起航,更快地迎接到灿烂的朝阳。
总之,“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这八个字,应当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