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是什么岩】陕北丹霞地貌第二次国际联合科考在延安举行
8月19-20日,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前夕,延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对陕北丹霞地貌开展了第二次国际联合科考,300余位中外知名专家齐聚圣地延安,赴甘泉大峡谷、志丹永宁山、安塞王家湾等典型丹霞地貌区进行了为期2日的野外实地考察。
陕北丹霞 中国红谷
“丹霞地貌”命名已有80年,在此期间,众多地质工作者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丹霞地貌调查工作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15年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原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相继开展了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调查系列项目,在陕北地区发现了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红谷”的丹霞地貌景观带,是目前我国已知丹霞地貌景观规模最大的集中分布区之一,总面积30773km2,带内丹霞遗迹135处。
延安市位于黄河中游,地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志丹-安塞-甘泉一带,是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s”型景观带中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据调查,延安地区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共70处,有沟谷型、孤峰型、丹霞天生桥、丹霞石蘑菇等类型。
其中,沟谷型丹霞地貌按照其形态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天井式、狭缝式、巷道式、宽谷式四个类型。在这70处丹霞地貌中,世界级地质遗迹2处,国家级16处,省级13处。
本次科考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红层与丹霞地貌工作组、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亚太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联盟(APGN)、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延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主办,陕西省地理学会、长安大学、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协办。70余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参与,陕北丹霞地貌再一次震撼中外专家学者。
8月19日外国专家在甘泉大峡谷考察
专家汇聚 建言献策
参加本次科考的有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副主席苏内尔·库马德、亚太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副主席李洙宰、IAG国际丹霞与红层研究组主席皮埃特·米根、地貌学家菲利普·杜吉那斯基、米丽卡·格汝宾、印度尼西亚国家旅游局尤怒斯·库苏马6位外籍专家,以及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副主任王少华教授、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工作组秘书长任舫博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齐德利、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张勃教授等30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涉及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社会学以及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质旅游等领域。
19日,陕北丹霞地貌第二次国际联合科考专家组先行考察了甘泉雨岔狭缝式丹霞地貌,穿过狭长静谧的雨岔峡谷,两侧纹层顺着岩壁流淌,仿佛穿过时光荏苒的记忆,阳光透过“一线天”洒在青苔与红层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曲折的崖壁陡峭近直立,更胜似美国羚羊峡谷;随后来到志丹洛河河谷丹霞地貌考察点,洛河蛇曲逶迤雄浑壮美,赤壁丹崖充盈不绝,丹霞地貌和河流地貌在此处完美交融,美不胜收;永宁山矗立于洛水之隈,交错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使得奇峰突兀,峭壁陡绝,巍巍壮观。
返程途中,天空飘起了细雨,科考组沿途考察了象咀丹霞地貌和志丹三台山孤峰型丹霞地貌,雨水冲刷后的红层分外艳丽明媚,令人赞叹连连。
20日,风雨阵阵,考察组前往被誉为“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地安塞,考察了安塞王家湾丹霞地貌。王家湾赤壁丹崖主要沿着沟谷的侵蚀岸发育,沉积层理如行云流水,层间纹理交错柔美,丹霞石蘑菇形态奇特,山顶若神龟憩卧,尤为美妙绝伦。沿途,考察点科普讲解区,阎山湾丹霞天生桥展板吸引了众多专家驻足讨论。
洪增林与外国专家交流
研究丹霞 关注延安
在考察中,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洪增林与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副主席苏内尔·库马德等专家深入探讨了延安丹霞地貌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及社会价值,并就丹霞地貌的分布、类型特征、形成机理、成因演化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广泛交流,重点围绕加强陕北丹霞地貌资源科学保护和利用展开讨论。
专家们纷纷为陕北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一致认为,陕北丹霞类型齐全,规模巨大,景观罕见,人文价值极高,科研价值巨大,令人惊叹;拥有红色文化、游牧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教育科普、旅游开发潜力。
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副主席苏内尔·库马德说:“这里为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典型、独特的示例,建议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与研学。同时,我相信,这里一定会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看,因为它实在是太美了!
”“安塞王家湾丹霞石蘑菇的地貌特征非常明显,它的位置、组成很特别,而且像这种能够近距离接触的也比较少见。”地貌学家米丽卡·格汝宾讲到,“具有这种地貌特性的天然景观比较脆弱,保护并不容易。
但最重要的是要减少风力对它的作用,所以保护植被是关键。”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副主任王少华教授提出:“不要把保护和利用对立起来,有些情况需要封闭式保护,有些则需要开放式的,甚至是要利用起来保护。”他还建议当地的崖居,在通过充分认定后,可以进行利用保护,充分挖掘旅游开发潜力。
此前,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已组织实施了4次大规模联合科考,我们相信,本次国际联合科学考察的圆满举行,将为随后两天举办的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做好充分准备,也将推动红层与丹霞地貌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发展。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专家讲解
壮美的陕北丹霞,厚重的历史文化,铸就了以“圣地延安”为中心、以“中国红谷”为特色的红色飘带,创造了“天、地、人”共融的中国特色和世界奇迹,将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腾飞中大放光彩。(当地供稿 康璐燕)